第472章 最矛盾的罪臣(第一人称)
作者:王家郎君    更新:2022-02-21 20:02
  某家叫司马孚,是京兆尹司马防的第三子,同时河内司马氏的八达之一,虽然我从小就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司马八达这个称呼。
  难不成,就因为我们有兄弟八个,我们八个的表字都有一个达字。
  那生出我们八个的母亲,是什么,八达之母?
  不过那已经不重要了,我有两个哥哥,司马朗和司马懿,还有五个弟弟,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还有司马敏。
  其实我感觉我们兄弟几个是在借荀家的光,当年荀家的荀神君生了八个儿子,被称之为荀氏八龙,我们司马家就组了一个司马八达。
  虽然在某家看来,无论是荀氏八龙,还是司马八达,这都是虚名罢了。
  就如同荀氏八龙之中也只有两三个称得上人才的家伙,只不过他们出现了一个荀爽,造就了荀氏八龙的诺大威名。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而他们司马八达虽然比荀氏八龙小了一辈,但是某家看来,司马八达比荀氏八龙要厉害。
  因为我们有大哥司马朗,二哥司马懿,还有某家自己。
  司马家出身也是河内豪族,而且祖上也是一方王侯,当年他们的先祖司马卯乃是项王分封的十八路诸侯王之一的殷王。
  而且他们司马家还是周朝诸侯王晋始祖元武皇帝程伯休父嫡系后裔。
  不管这个名字多么拗口,这个称呼多么别扭,但是这句话从小就被人一遍又一遍的刻印在了某家的脑海里。
  这是司马家的规矩,这是司马家的根,是司马家所有人都要谨记终身的一个名字。
  他们是晋始祖元武皇帝嫡系后裔,他们是大晋的后裔,当年天下第一诸侯的后裔。
  某家从小就听着家族的辉煌过去,听着自己先祖司马卯的故事,听着自己先祖征西将军司马钧,高祖豫章太守司马量,祖父颍川太守司马儁的故事。
  当然,还有父亲司马防,大哥司马朗的故事,他们都是这大汉的官员,能臣干吏,是别人口中的楷模。
  在这种充满了荣誉的环境中,某家觉得自己若是不好生修习,日后若是不能出人头地,某家愧对这列祖列宗和父亲大哥。
  所以,某家很努力很努力,但是努力之后,某家发现,这天变了。
  大汉变得风雨飘摇,变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某家看到了一个黑胖子,黑黑的,矮胖矮胖的,和自己还有自己的大哥二哥相比,他的容貌简直可笑。
  但是这个小黑胖子却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一步一步的将这摇摇欲坠的大汉搀扶了起来。
  很多人管他叫做权臣,很多人叫他奸佞,很多人叫他曹贼,而某家,叫他主公。
  他是大汉丞相,大汉魏公,大汉的魏王,曹孟德。
  而某家,则是他麾下的文学掾,是他府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属官,只不过因为我河内司马家的家世很不错,某家个人的才华也不错。
  便被主公放到了他最喜爱的儿子曹子建的身边,实时规劝于他,只不过很可惜,这个家伙虽然才思敏捷到了让人恐怖的地步,但是放浪形骸,不识一个成大事的样子,他的心,太小了。
  在某家看来,曹子建的心太小了,小到他将这大好河山的景色装进了自己心中之后,就再也容不下其他了。
  没有家仇国恨,没有家国大业,他有的只是一件事,那就是这好山,好水,好风光。
  这种人,不是某家追随之人,所有某家放弃了曹子建,而正好,魏王也放弃了这个才华惊天的儿子。
  选择了另一个怎么看怎么普通的儿子曹丕。
  而某家,也成功的成为了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这一刻,某家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某家的选择一定是对的。
  建安二十五年,主公去世了,而某家与和洽两人也成功的走入了前方,开始整顿秩序,准备丧事,共同拥护曹丕继位,而曹丕,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某家的新主公。
  而这个新主公很厉害,曹氏三十年的厚积薄发之下,他成为了魏王,紧跟着又成为了天子,而某家,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大魏的中书郎、给事常侍,宿省内,骑都尉!
  除了废除的黄门侍郎一职之外,某家成为了这朝堂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吏,还是主公的近臣,当然,现在主公应该叫做陛下了。
  很多人都说陛下薄情寡恩,甚至连某家的二哥也说陛下非常人,心机深沉,异常隐忍。
  可是某家却觉得,这大魏在陛下的手中越发的强盛,某家亲眼看着这百姓的日子一年过的比一年好。
  很多人背后说陛下的坏话,某家从来不说,因为某家相信自己的眼睛,陛下真的很好,他对百姓,对自己,甚至对官吏们,都很好。
  只可惜,这么好的陛下只当了七年的圣上,就与世长辞了。
  某家不想问二哥,陛下为何会如此,某家相信,作为晋始祖元武皇帝嫡系后裔的司马家,是绝对不会做任何有辱门风的事情的。
  某家坚信!
  陛下虽然去世了,但是临死前,陛下将平原王立为了信任的圣上,那是他们大魏的新皇帝。
  某家在新皇即位的那一天看到了二哥久违的笑脸,自从父亲和大哥去世之后,二哥就再也没有这么真诚的笑过了,当然,也没有真正的发怒过。
  他的怒,他的骂,他的笑,全部都是因为有需要才会出现,虽然别人分辨不出来,但是从小就跟在二哥屁股后面的某家,很轻易就能分辨出这种区别。
  那一次,二哥是真诚的笑,笑的很压抑,但是笑的很开心。
  新皇即位,是因为二哥和他关系好,是因为二哥终于能够重新步入重臣之列了么。
  可是二哥一直是朝中重臣,这一点某家没有记错啊。
  不说二哥了,平原王成了又一位大魏的陛下,和小主公曹丕相比,平原王曹叡很多方面都不如他。
  这位新皇喜欢奢华,要求大修皇宫,还是不停的修建,扩建,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他要征召美女填充后宫,他喜欢女人,当然也可能喜欢男人。
  他有很多很多的毛病,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他仍然是一个好皇帝,他有一个昏君应该有的所有特性,但是他同样有一个明君应该有的所有性情。
  最特别的是,他分得清什么时候自己应该当一个明君,什么时候自己可以享受。
  这就是曹叡,一个比曹丕还要矛盾的新皇。
  而在这位新皇上任的时候,某家成为了大魏的度支尚书,这是世祖皇帝设立的官职,如同当年的大司农一般是掌管天下财政,与九卿之一的大司农,分庭抗礼。
  某家从这一刻,从一名亲信官员,变成了朝堂重臣,也是这位新皇的爱臣。
  只不过好景仍然不长,某家的资历太低了,好不容易有了足够的声望,有了足够的资本,可是最后却是没有能够再进一步,然后曹叡也从陛下变成了先帝。
  这一次,即位的是先帝曹叡的养子,曹芳。
  而某家的二哥,也成为了唯二的辅政大臣之一,大魏的太尉大人,司马懿。
  可是这一次,明明已经是垂垂老矣的二哥,却是没有露出任何的笑容,无喜无悲,默默的接过了自己的任命。
  没有欢笑,一丝一毫的欢笑都没有了。
  那张沉静的脸,那一双平静如同古井一般不起一丝波澜的眼睛。
  某家觉得自己真的已经认不出这个二哥了。
  他变了,变得让某家好陌生。
  陛下登基的时候太年幼了,根本无法亲政,而这朝堂之中的很多人,似乎也都不想让陛下亲政。
  太后想要垂帘听政,这在当年的大汉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了,这很正常。
  另一名辅政大臣曹爽也想大权独揽,他是先帝亲命的辅政大臣,是统御内外诸多要事的辅政大臣。
  他想要做权势最大的那个人,不是之一,这也很正常。
  但是二哥告诉自己,告诉所有人,他累了,他病了,他想要好生休息了,他愧对先帝的嘱托。
  这在某家看来,这太不正常了。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二哥年纪大了,这很正常,但是某家从小跟在二哥身后,某家知道,这不正常。
  二哥是那种为了一鸣惊人,为了家族荣耀,虽百死而不悔的人,他怎么会因为累了,病了,就回到自己的府邸之中就此不问世事?
  某家知道,二哥心中有大计划。
  可是某家还没有想到这个计划是什么,还没有去找二哥问一个清楚明白,还没有弄清自己应该干什么的时候。
  某家就见到了新登基的小皇帝,那位小小的陛下,站在某家的面前,抬起小脑袋仔细的打量着某家。
  “司马尚书,你是大魏的臣子么?你会一直守护着大魏么?你会一直陪着朕么?”
  三个问题,某家明明已经做好了辞官回乡,不过问这朝中繁杂的准备了,可是听到了这三个问题之后,某家还是忍不住的跪在了这个小皇帝的面前。
  这一刻,某家的面前仿佛有老主公,有小主公,有先帝,还有这个小陛下。
  “臣,司马孚,永生永世,皆为魏臣。”
  【作者有话说】
  曹魏步入了灭亡的倒计时,这第一个传记,送给历史上最后一个魏臣,司马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