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计划进行时
作者:王家郎君    更新:2022-02-21 20:02
  欲正和郭敞没有停留太久,将所有要说的事情和曹芳商议完毕之后便离开了。
  而他们走之前,也没有忘记提醒曹芳,外面的那些看守护卫是不能再留了。
  对于这个要求曹芳倒是没有担心,对付外面的这些人倒也容易,双方现在并没有撕破脸皮。
  成济也不敢将自己的人就放在曹芳的眼皮子底下,而外面自然也没有曹芳的心腹。
  一群谁都不待见的内侍和护卫,曹芳随意找点理由,便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将他们杀了,今夜的事情便再也没有任何的疏漏了。
  而当郭敞和欲正离开之后,他们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布置起来。
  首先动手的是国泰与梁施,他们两个其实才是这次计划的重要之人。
  当年国泰的父亲国渊那可是那个时代的名人,曾经和管宁等人一同前往辽东避祸,只不过他和管宁等人不同,或者说只有管宁不同。
  别人避祸是暂时看不到心仪的君主,所以在避祸,管宁是避着避着就习惯了。
  国渊是第一个回到中原的人,被当时刚刚有些势力的曹孟德收入麾下。
  改革屯田,最后让中原仓禀富足,这应该是曹孟德的极大功劳之一,而屯田三功臣之中,国渊就是其中一个。
  五年时间让曹孟德麾下再不为粮草发愁,起于枣衹,终于任峻,而串联其中执掌大局的就是这位郑玄的高足国渊国子尼。
  不但如此,他和荀彧一样,当年也是坐镇丞相府的人,荀彧坐镇的是整个曹操的后方,额国渊坐镇的则是属于曹孟德丞相府的后方。
  丞相府长史,就是国渊最好的职位。
  这是一个曹氏真正的心腹亲信。
  只不过在国渊死后,国泰并不受曹爽和司马家的待见,当然他也不待见这两方,所以干脆就一头扎进了那太学之中。
  这些年当真是有了不小的本事和威望。
  毕竟郑玄那也是一代大儒。
  他们这一脉师祖乃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融大儒,只不过这位的品格差那么点意思。
  但是他的两个徒弟很好。
  允文允武,北中郎将卢植,天下大儒,教导四方郑玄。
  这两位之后,卢植一脉有公孙瓒,刘备等天下豪杰,而郑玄一脉则是国渊孙乾等一代名臣。
  有这些先辈的光环加持,加上国泰本身也是家学渊源,这些年太学盛行的玄风,国泰就算是不甚喜欢,却也能够弄出一番名堂。
  诸多原因之下,国泰在这太学里面倒也是混的不错。
  此时他已经纠结起来了一批学子,而将他们纠集起来也十分的容易,他们最近要探讨一个很深奥的问题。
  那就是人的言语可不可以表达出人的思想。
  虽然这个问题听着就十分的扯淡,但是不得不说,这股玄风说的就是这些东西。
  而且国泰为了让这次辩论如愿的进入混乱的阶段,他在邀请人手的方面,可是专门邀请了些许脾气暴躁的老家伙们。
  比如荀家和陈家的那几位子弟。
  陈家虽然还有陈泰在外征战,但是与和司马氏已经彻底联姻站在一起的荀家相比,已经是没落了。
  而荀家这些年的子弟也实在是有些上不得台面。
  能力都算是不错的,但是人品没有个能和荀文若相比的,哪怕是其中一二他们也比不了。
  一个个都是无理搅三分,有理不饶人的主,所以对待陈家从来就没有客气过。
  毕竟当初荀彧死后,陈群毫不犹豫的就动手抢了颍川第一家族的称号,代替荀家成为了世家之主。
  这份儿恩情,荀家的子子孙孙恐怕都会铭记于心。
  而另一方面,陈家这段时间收到的诸多委屈,那也是不可言表,两家就算是平素里见面都会和斗鸡一样互相吵上一架,更不要说这次国泰有意将他们撮合到一起了。
  这是国泰的算计,一群成天无所事事的太学生,加上荀家和陈家的几个暴脾气,最后中间国泰再出手布置一番的话,这件事情也就算是成了。
  而另一个方面,则是梁施。
  欲正与郭敞说梁施有办法说服这曹魏第一暴脾气王思,并非是虚言,而是实话。
  梁施管王思只是叫一声叔父,但是王思和梁施的父亲梁习,那是真真正正的生死之交。
  当年王思,梁习以及薛悌、郤嘉这都算是起身微末,不过各自也有各自的本事,最后都如愿以偿的做到了颇高的位置上。
  但是这几个人之中,王思与梁习的关系确实不一般,他们被称之为军中二义士。
  当年,王思和梁习一同担任西曹令史,平素里也是上书陈明些许情况,算得上是太祖身边的近臣,却不没有入得太祖的眼中。
  当初王思还十分年轻,脾气也是颇为爆裂,说话做事有时候确实不走脑子,所以在某次上书陈明情况的时候一不小心写飞了,直接将那位太祖爷惹得大怒。
  曹魏的那位太祖直接下令要追究问责,要将上书之人带来,可是王思写完了上书之后,没有当一回事就直接离开了。
  本是一个畏罪潜逃,见面格杀的罪过,但是当梁习看到前来擒拿王思之人的时候,为了不让王思身死,他直接站了出来。
  梁习替王思去面见太祖,到了就被关押起来,一点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给他留着。
  而王思在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也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前往中军大帐,主动接下来了这件事情,实话告诉太祖是他所写,梁习不过是代自己受过罢了。
  这两个人的舍生忘死也算是感动了太祖,最后两个人谁也未曾收到处罚,还被太祖重用。
  不过这件事情之后,王思与梁习也算是真正成了生死之交。
  梁习最后寿终正寝,虽然谁都知道,他在并州呆的好好的就被弄回来了这是要给毕轨让路,但是王思也没有办法说些什么。
  梁施这个侄儿也算是他王思眼睁睁看大的,只要梁施开口,王思没有不听从的。
  至于王思的暴脾气,,,,那可是整个洛阳都知道的事情。
  大司农麾下的诸多属官可是不少人被他折腾的惨不忍睹,甚至还因为不相信一小吏所说之话,坚持不给其告假允许。
  最后其父亲就在第二日去世了不说,王思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愧疚。
  当初这件事情闹的相当难堪,而王思硬气的让人不敢相信。
  因为一直苍蝇打扰了他,然后他拆了半个大司农府邸,这说的就是这个老家伙。
  至于王思如何在军中弄出什么动静,这简直不要太容易,就这个老家伙的脾气,除非他不去。
  否则他只要去了,他要是不弄出点动静而来,那才是真的怪事。
  王思和太学事情已经安排妥当,而司马昭也终于将诸多兵马粮秣都安排妥当了。
  冀州大军已经在司马孚的带领下缓缓朝着官渡而去,虽然司马孚想要让大军整体回撤,但是两个侄儿谁都不想听他的意见,他也没有办法。
  虽然坚定的认为自己乃是魏臣,他也一直反对司马师和司马昭现在做的事情,但是司马孚不傻,他不是曹植曹子建。
  他知道自己姓什么,所以司马昭的命令他也愿意听从。
  除此之外,羊祜也按照约定提前进入司隶,直接堵在了函谷关外,只要函谷关上的夏侯霸有任何的动静儿,他这里都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与此同时钟毓成济等人也都陆续进入军中听令,做好了随同出征的准备。
  这一次司马昭出兵,仍然有着堪称恐怖的阵容。
  首先是官员方面,因为曹芳和郭太后同时御驾亲征,所以百官之中有不少会随行。
  其中钟毓,和大司农王思之外,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廷尉正裴秀,尚书仆射荀勖以及司隶校尉李憙等人。
  而武将这里更是气势恢宏,除了成济兄弟这一对儿司马门徒之外,原青州刺史,先征北将军程喜,骑都尉刘尚,安远护军郝诩,屯骑校尉李俭等人。
  司马昭亲自统帅,曹芳御驾亲征,便是郭太后此时都是能够又一次出宫的机会。
  浩浩荡荡七万大军就朝着弘农而去,此时邓范等人这才刚刚进入司隶不久。
  在进入司隶之后,他仿佛就停下了动作,每日的前进堪称龟速,仿佛就是在等待着诸多兵马将自己彻底的合围一样。
  而如今,他似乎如愿以偿了。
  三面合围,甚至可能荆州的王濬和豫州的司马师都会出现,这几乎就是全面包围。
  而且他的身份也已经隐瞒不了多久了,就算是他装扮的再向,这天下人也不是傻子。
  当邓范的身份暴露之后,他要面对的事情,那是要更加严重的,他现在已经都不能用孤军深入这个词儿来形容局面了。
  用刘禅的话来说,这叫送货上门。
  可是到现在,包括邓忠在内的所有邓范身边之人,似乎都没有人知道邓范到底想要干什么,或许只有洛阳城中的欲正才能知道一二。
  毕竟这已经是他们两个人的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