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荡平江东(三)
作者:王家郎君    更新:2022-02-21 20:02
  三分天下已经好多年了,这三家都可以说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
  宦官之后,声名狼藉曹阿瞒。
  白手起家,虚伪之徒刘玄德。
  借父之名,托兄之威孙仲谋。
  这是某些人对他们三个人的蔑称,但是不得不说他们三个人在哪个诸侯混战的时代不单单活到了最后,甚至各自开创了自己的一段传奇。
  而相比较于自己打天下的曹刘二人,孙仲谋所在的江东可以说是三家里最为特殊的存在了。
  说他们特殊是因为江东是三代人打出来的,说他们最为特殊是因为他们两代三人全部都是当年最为耀眼的那个人,没有之一。
  江东猛虎孙文台,没有人可以否认他是江东的奠基人。
  因为他不单单是孙策孙权的父亲,他更是一个盖亚当代的璀璨星河。
  且不说他从小到大的诸多经历,直说一个诸侯讨董,一十八路诸侯,从荆州到西凉, 四面合围攻打董贼。
  可是最后所有人的战功都没有孙坚一个人大。
  在这个世界中没有关羽温酒斩华雄,是孙坚一脚将华雄踹翻在地剁了他的脑袋。
  这个世界也没有三英战吕布,是孙坚趁着吕布和胡珍等人出现矛盾的机会一战击溃,让这位从来没有一对一输过的猛将狼狈逃回洛阳。
  若非是因为当年董卓手中有一个天道的漏洞徐荣,恐怕董卓都没有机会焚烧洛阳,就已经被孙坚打没了。
  从南打到北,从东打到西,这是一个打着打着就把自己当时的主公给吓着的人物。
  说他是讨伐董卓战役里面最璀璨的新星那都是谦虚了,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巅峰。
  而这个家伙却是在襄阳城下莫名其妙的被一只流矢给终结了传奇的生命,不由的让人扼腕叹息。
  可是孙坚虽然死了,他们孙家的传奇却仍然存在,那就是他的长子孙策。
  作为江东猛虎的儿子,孙策的勇武几乎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是这个名将之子却是没有得到自己应该有的待遇。
  世人皆说孙策乃是名将之子,家中时代将门,身边有一群忠心耿耿的将领追随。
  可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人会告诉世人,这就是胡说八道。
  孙策当年没有旧部,没有心腹,没有兵马,他屁都没有,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城池,得罪了一堆人,最后袁术会告诉他,这地方和他没有关系。
  就连兵马都要交回去。
  哪家公子哥要回自己的家将要去用自己父亲留给自己的珍宝去换的,这还讲不讲道理了。
  三千疲惫之兵马,一顿堪称是破铜烂铁的兵刃,几名对前途毫无信心的家将。
  这就是孙策起家时候得到全部了。
  而带着这些人的孙策,谁也不认为他能够在江东闯出什么名声。
  因为他的对手是虎踞会稽,坐拥贼兵数万之众的巨寇严白虎。
  因为他的对手是天下名士,根深蒂固的太守王朗。
  因为他的对手是汉室宗亲,名正言顺的扬州刺史刘鹞。
  这些人,哪一个动动手指头不能将一个孙伯符活活的碾死在这江东的大地上?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孙策击垮了所有敌人,然后成为了江东独一无二的存在,狮儿不可争锋这句话并不是浪得虚名的。
  而作为他们的继承人,孙权看似是在父兄的羽翼之下,但是曾经无数人对孙权有过一个认可。
  那就是任何人放在孙权当年的位置上,他恐怕都做不到孙权的地步,一手威压内部,一手抵御外敌,坚持住了江东之地,不断的扩土杀敌。
  孙权纵然做不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给自己定下的吴大帝的谥号,那倒也是毫无虚言。
  他孙仲谋,当得一个大帝的称号。
  不过这江东却也不是永远都是铁板一块的,若是如此,孙权又何必将孙策追谥为长沙王?
  又何必连孙绍的启蒙先生都驱逐。
  又何必连孙绍一个吴侯都舍不得给他。
  孙权一直很忌惮这个人,却又不敢对他有任何的举动,留在建业心中辗转,留在武昌辗转难眠,最后无奈之下在孙绍亲自将他请上帝王之位之后,便让他来了会稽之地。
  在这里没有什么权力之争,有的只有山越与大军,孙绍纵然有父亲的余泽,但是此时却是无人会在这里对他表露什么。
  而孙绍也知道自己不能放肆,若是他生出半点不妥之心,恐怕等待他的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
  为了他的母亲,为了他的姊妹,他不可如此。
  会稽之中,孙绍已经安静了许多年了,甚至从一个翩翩少年变成了一个沧桑长者。
  而今日,建平县中风波起,会稽郡中杀伐声,让孙绍的心再一次的提了起来。
  按理来说,他此时已经看开了一切,不应该在为生死之事而烦忧,毕竟他这么多年或者,又何尝不如死了来的更加痛快。
  但是现在他却又舍不得死,因为他面前的这个孩子,这是他的儿子,叫做孙奉。
  这个字没有别的意思,他治所以给孩子取名叫做孙奉,就是告诉孙权,他这一脉愿意永远侍奉孙权一脉。
  不求什么飞黄腾达,只求一个平平安安。
  孙权已经改变了许多了,但是孙绍知道,对于自己的忌惮,他仍然没有任何的改变。
  结果孙权的回复还没有等到,魏延的呼门却是已经出现了。
  魏延魏文长,这名字如雷贯耳啊,当今天下为数不多的名将之一,大汉的柱石之一,算得上是一代名将。
  孙绍没有将他拒之门外,就如同他不敢反抗孙权一样,他也不敢反抗魏延。
  孙权已死的消息他知道,他也能够猜的出来魏延来找他是为了什么,正式因为所有的事情都知道,所以他才感觉到有些伤心。
  若是没有这个儿子,他真的不会为自己的父亲丢脸的,孙策之子怎可投敌!
  可是现在不行,他不能如此做,他害怕魏延一怒之下会牵连他的家人,会牵连他的儿子。
  “魏延将军.....”
  孙绍的满脸苦笑魏延全都看在眼中,面对这个颇为无奈的家伙,魏延这一次没有展现他的倨傲,反倒是和他恭敬的行了一礼。
  “公子不比如此说,公子之姑母曾是陛下的姨娘,虽然之前有诸多不愉快,但是孙刘两家毕竟还有着着这血脉相连的关系。
  老夫前来之前,我家陛下说了,若是日后见到了公子,当以对待他的态度对待公子。”
  刘禅有没有真的说过这些话无人得知,也没有人去找刘禅求教这件事情的真伪。
  但是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延的态度,没有逼迫,也给了孙绍保证,这是保证了他日后的安全。
  虽然现在江东两个政权分庭抗礼谁也不服谁,但是两方人马却又互相纠葛在一起,这或许就是江东独特的尿性了,能够将朝堂一分为二还这么纠结的,天底下也就这么独一份儿了。
  魏延是来请孙绍出山的,之所以要请孙绍出山,不仅仅是因为他看重了孙绍是孙策儿子这一点。
  这点威望到了现在已经算是可有可无的了。
  他真正看重的,是孙绍的关系。
  孙绍被孙权看惯了一辈子,那么孙绍就真的没有任何的人脉了?
  那却不是,非但不是,他的人脉还很广!
  比如现如今还在交州诸葛孔明手底下梗着脖子不投降的顾承与顾谭,得叫孙绍一声舅舅,因为他们父亲顾邵娶了的是孙策的女儿,孙绍的姊妹之一。
  再比如已故的江东丞相陆伯言之子陆抗,也得管孙绍叫上一声舅父,因为他的亲娘就是孙绍的姊妹。
  再比如江东老将朱治的亲生小儿子朱记,他娶的那也是孙家的女儿,孙绍的姊妹。
  托了孙权当年那联姻政策的福气,不但自己的女儿连续的嫁给诸多世家的子孙,甚至孙策的女儿那会也是跑不了的。
  甚至于还有一个公主加了好多次的事情发生,那当真是毫不留情无缝衔接。
  所以说,孙绍最大的作用除了他的身份能够继续搅动风云之外,只要留住孙绍,那么这江东的那些名将子嗣或多或少都会和汉室拉上关系。
  在江东这个地方,你只要拉上了关系,那么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大汉天佑三年正月,寒风阻断了一切,司马师收到了朝堂的命令,不许进兵荆州。
  并不是司马懿畏惧,而是因为在洛阳大肆屠杀了之后,司马懿的身体也是急转直下,整个人能够保持清醒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司马师弟弟司马昭加紧密令司马师快速稳定扬州豫州等地,然后随时准备回朝。
  为此,荆州算是终于免去了一场刀兵之灾,同时这江东的大战,也彻底的和曹魏没有关系了。
  天佑三年四月, 魏延所部已经彻底的攻陷了会稽郡不说,那孙绍的旗号更是飘荡在了会稽郡的各个城池之中。
  当年会稽郡是孙策的中心地之一,虞翻董袭等将领全部都是会稽郡出身,孙策的心腹。
  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了,他们的势力也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们的名声和影响还在。
  如今孙绍出山,整个江东再次为之动荡,而孙和孙亮两方还没有想好自己的处境就听到了在一个消息。
  一直在庐陵与全绪等人对峙李严乃是汉军疑兵,真正的主力已经在诸葛亮的带领下绕路攻破吴郡之地。
  一直在吴郡守孝的陆抗因为其父之死,加上孙绍的书信,亲率陆家私兵为内应,迎接汉军进入。
  孙亮与孙和之间的联系,顿时被掐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