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太子刘璿
作者:王家郎君    更新:2022-02-21 20:02
  刘禅已经和自己的这个儿子,也就是大汉的这位太子爷在潼关带了好久了。
  从夏侯玄统兵到现在杜预执掌大权,曹魏大军方面都换了一茬了,可是刘禅父子俩还在这里好端端的呆着不动弹。
  如今这天下风云动,而一直没声没亮的刘禅也终于按奈不住自己的性子了。
  “江东想要从文钦那里破局两面开战,曹魏想要再次合围,逼我等撤军自保,若是儿臣猜测不错的话,此时这大汉境内恐怕会有风起!”
  作为大汉的太子爷,刘璿本身的才华并不差,至少比当年刚刚到这个世界的刘禅要好的太多太多。
  只不过他和当年的刘禅一样,都有些许的心高气傲,加上未能脚踏实地,这才让刘禅亲自带在身边教导。
  毕竟当年自己身边有一个简雍对他耳提面命,亲自带着他走遍了这大江南北。
  而这个家伙却是没有自己当年的那份儿待遇,这大汉之中,能够教的了他的不是没有,但是能够压的下他性子的却是不多。
  这段时间,刘璿跟在刘禅的身边,每日看着刘禅要做的事情,处理的事情,听着刘禅对所有往来战报的诸多分析。他也在慢慢的改变。
  如今他听的多了,自然也会有所改变,而刘禅此时也终于愿意将他放飞出去了。
  “你觉得那司马家会如何应对我等?”
  刘禅此时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老人,也是这般的循循善诱,让自己一步一步的稳固前行。
  这或许是他的成长?
  或许是吧。
  “我大汉兵精粮足,就算是曹魏对我等了解未曾透彻,但是有一点是他们最为放心的,那就是我等那永远不会结束的内乱!”
  刘璿这句话说的有点不客气,不过却也是事实。
  所谓永远不会停下的内乱,不是别的,正是因为刘禅掀起来的那一场变法狂潮。
  这一场变法毫无疑问给了刘禅许多的惊喜,至少在粮秣辎重上他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他就为粮草发愁。
  这一愁就愁了这么多年,知道现在的一条鞭法已经初具成效之后,他才慢慢的得以好转,不再为了粮秣辎重而发愁。
  同样的,这种变法只要还继续下去,那大汉内部的叛乱和反抗就不会停下。
  其实这并不是世家贪婪的问题,其实管宁早早的就告诉了刘禅,这是根源的问题。
  世家是从寒门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们要比寒门付出的更多。
  寒门是一代之后成则成,不成则放弃,而想要成为世家,每一代人都要比常人更加的努力。
  无论是道德还是才华,这都要更加的努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努力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将自己的家族传承下去,还是要让自己的家族过的更好。
  在这个前提之下,保持足够的道德标准,或许第一代没有问题,第二代或许也问题不大。
  第三代坚持坚持也能看到。
  但是比如杨家,到了杨嚣这一代都已经过了数百年了,已经数十代的传承下来,杨彪也好,杨修也罢,他们的才华和品德不足乎?
  当然不是,他们的才华也好品德也罢,那都是相当的好。
  可是杨家仍然慢慢的走向了没落,被新崛起的袁家,曹家,夏侯家,旬家钟家和陈家压得一度很是难受。
  是因为什么,因为他们家族之中入杨彪者,少之!
  可是换一个方面,一个家族世世代代的拼命努力,维持自己的成绩,扩张自己的势力。
  最后他不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特殊,难不成是为了天下大同么?
  孔圣人敢说这天下遍地是自己么?
  这是无解的根源,只要刘禅的变法继续,只要大汉继续,那么就会不断的有新的世家出现,也会不断的有新的世家加入到和朝廷的对抗之中。
  因为朝廷想要让世家为百姓让步,这在他们眼中无法接受。
  因为总有人想不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什么我祖祖辈辈的战场拼命,官场沉浮,最后还有和一群该吃吃该喝喝想干嘛就干嘛的泥腿子享受一样的待遇。
  那我祖祖辈辈奋斗的原因是什么!
  而此时年纪尚小的刘璿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仅凭这点,这个孩子的悟性比刘禅强。
  “若你是曹魏,你当如何?”
  “封赏我大汉境内的诸多家族族长,朝中官员为各州中正,各郡中正甚至是朝堂大中正。
  以九品中正之法为引,勾动他们心中贪婪,一旦他们心中出现贪婪,我大汉那君臣一心的局面,就会立刻被他妈打破。
  到了那个时候,我等为了保住朝局稳定,定然会抽调兵马回转荆州,就算是不回,也会稳固交州之地。
  到了那个时候,司马师定然可以顺势挥师南下,过长江占据扬州,与我大汉开始二雄争锋的局面!”
  刘璿直接拉过来一旁的地图,伸出手在这地图上指指点点,似乎要画出那司马师的行军路线。
  而看着刘璿在这里指点江山的刘禅也是满脸带笑。
  这孩子虽然说的还有些稚嫩,不过事儿,到也已经是那个事儿了。
  “若是你,你当如何应对?”刘禅继续问了起来,这一次他的神态,放松了很多。
  刘璿听到了这个问题之后也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再次将目光放在了那地图之上。
  “儿臣猜测司马师定然会三管齐下,看司马师行军,定然是破文钦而放王凌,虽然儿臣不知这其中是为何,却知道司马师不是无知之人,定然有他的算计。
  同时派人进入我大汉境内,意图搅动风云,加上秃发树机能与刘豹在并州之地继续袭扰北地郡的关兴将军,还有西域中的诸多混战拖住马隆大人。
  让我大汉首尾难顾,疲于奔命。
  与此同时,他当然还会去和江东取得联系,此时司马家族虽然得到了胜利,但是如今却被父皇用一道曹叡遗诏来搅动了天下风云。
  所以此时他们定然要保证自己的退路,那就是万一事有不逮,必须之时可以壁虎断尾,放文钦王凌等人进入江东之地。
  虽然他们也都是曹氏名将,但是注定无法为司马家所用。
  用他们的余生去保证江东的安全,必要之时仍然维持三足鼎立,这或许也是一种办法。”
  刘禅听着儿子的侃侃而谈,也是不断的点头,凭着他的眼光能够看到这些,着实算是不容易的。
  说明这段时间自己倒也是没有白教他。
  而刘璿看到刘禅的点头之后这才继续说了下去。
  “曹魏有他的算计,无非是因为他看中了江东之主孙权已然老迈。
  当年三足鼎立之时,孙权年纪最小,曹魏先后沦丧两位皇帝,皇爷爷也垂垂老矣,只有孙权当时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这才让江东有了稳定之期。
  可是现在江东孙权已然垂垂老矣,恐怕时日无多。
  而此时司马家则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麾下将才云集,本身也是正当鼎盛,这等势力对于我等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好事!”
  刘璿说的这些话已经很留面子了,如果将他的话翻译一下的话。
  那么就是,三家打来打去的这么多年了,人都换了好几拨了,此时出现了一个新势力,而且快速的就成为了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这种势力,一般在史书上有个名词,叫做天命加身。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这司马家得到了半个天下世家之力,却是也算的上是天命加身了。
  不过刘璿夸赞完了司马氏之后却是突然话锋一转。
  “虽然司马家有这般的际遇,但是他终归还是错了一点,那就是他根基太浅。
  虽然司马懿父子可以夺曹氏之根基而壮大己身,但那毕竟非自己之力,此乃下策也。
  根基不老,注定会多灾多难,我大汉已经蓄势待发久已,只要拖住司马家不给他们机会,他们就无法真正的代魏而立。
  到了那个时候,君不君,臣不臣的,那就是有一个曹孟德与献帝。
  向来曹魏的皇帝不管是谁上谁下,应该都不会让司马家更加的好过一些。
  司马懿若是不死,或许还有希望成就当年曹孟德之事,但是司马懿已经年过古稀,这等年纪就算是不死也没两年的活头了。
  司马家的后代纵然能力足够,威望不足之下,强行上位只能徒留笑柄。
  我等的机会,就在江东!”
  说完刘璿便直接将手点在了那扬州之地,此时的刘璿态度十分的明确。
  不管他司马师是想要要平叛还是要逼汉军回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覆灭江东的大功,绝对不能落在司马家的手中。
  只要司马家一日名不正言不顺,他就终归是臣,只要他是臣,那么这天下,就和他没有关系。
  “所以,你是要将最后的力量,再进入交州,跟随丞相转战扬州?”刘禅轻笑着说道。
  “不!”刘璿再次表示了反对,这一次他直接跪在刘禅的面前。
  “儿臣请命,亲自前去曹魏大营,说服外面的曹魏大军倒戈相向,助我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