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上庸风云动
作者:王家郎君    更新:2022-02-21 20:01
  刘禅辞别了对自己帮助颇大的田豫,这段时间虽然田豫从来没有主动教导他什么,但是这段时间,无论是治政还是拉拢人心,他都从田豫那里看到了很多。
  而此时刘禅必须要离开这里了,他要赶紧朝着上庸赶回去,并且他的心中,有些不太好的预感。
  现在孟达提前了大半年的时间造反,这是好事,可是这样不对,郭模不应该出现,也不应该去诈降,去将诸葛亮和孟达之间的来往书信暴露出来。
  要是说诸葛亮公报私仇,这不可能,若是说让诸葛孔明忌惮孟达,这更不可能。
  可是现在事实就是如此,诸葛亮有些着急了,将孟达逼反了,这是好事儿,也不是好事,但是这么做必然有他这么做的必要,而这种突然出现的意外,就是刘禅最着急的。
  他总感觉,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么,这才导致现在情况变成了这个样子,最重要的是,他感觉现在的意外越来越多了,他的计划,总也赶不上变化。
  而就在他即将绕路返回上庸的时候,他被简雍拦下来了。
  “此时上庸定然是风起云涌,现在回去你什么都做不了,此时汉中,荆州,乃至宛城都要动了,先静观其变!”
  简雍从来不会主动阻拦刘禅做什么事情,除非他看出有哪里不对劲儿来,此时就是如此,简雍的智谋虽然并不出名但是他的经验老道。
  这个时候他将刘禅拦住,定然是有他的理由。
  而刘禅虽然心中着急,不过却也没有说些什么。
  而就在他等待其间,这新城郡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虽然孟达比历史上投降的早的多,但是很不幸的是,他的选择和历史上一样。
  他的不放心,他因为个人的反复,让他慢慢的开始不信任任何人,逼反他的诸葛孔明,对他拉拢的司马仲达,还有西川所谓的援兵,江东所谓的盟友。
  这些他一概都没有放进来,汉中大军让他堵在了木阑塞,而江东那所谓的盟友更是让他拦在了西城的安桥城附近摁在了外面。
  这上庸之地,他要一个人驻守,他麾下的兵马甚多,他本身也的确是不负曹丕的将帅之才,可以说,他不论人品单说能力的话,还是很好的。
  他自信给他一段时间,他能够拦得住任何进犯之敌,他需要整合整个上庸之地的士卒官吏,然后让他们能够跟随自己一同投降西川,这是他的依仗。
  同时,面对诸葛亮的叮嘱,让他小心司马懿的突袭,他的回答都是和历史上一样,他算计了这些事情,从宛城奏请洛阳之后,然后再得到出兵的命令,少说也得一个月。
  对此,诸葛亮知道孟达心中还是有些疑惑,只能命令魏延,在必要的时候,希望他能够直接出兵进攻木阑塞,直接从汉中攻入上庸之地,就算是没有了人,也要保证新城郡的地方。
  而就在诸葛亮的命令到达魏延的手中的时候,魏延还没有来得及出兵攻打木阑塞的时候,木阑塞的守军换人了。
  申仪直接率先出兵卡在了木阑塞的上面,直接摁住了魏延的大军,申仪带兵的本事比不得魏延,但是魏延想要攻入险要的木阑塞,那也是绝非短时间能够办到的。
  魏延麾下的大将姚静、郑他两人率先攻城,非但没有建功,反倒是因为太过于心急被打的大败,之后还被魏延一怒之下杖责了一顿。
  进攻陷入了僵局之中。
  而江东的大军此时也顾不得废话了,直接攻打安桥城,此时他们也不说什么盟友了,上庸之地他江东也想要。
  可是这一次他们再次遭逢大败,就在他们刚刚攻入安桥城的城门之时,一只骑兵突袭了他们的左翼,为首者就是当年声名赫赫的曹仁麾下猛将,大破甘兴霸的牛金。
  紧跟着,司马懿复夺安桥城,派遣大将牛金驻守,而这一次大军除了司马懿之外,还有荆州刺史胡质,他的出现也是他敢于对洛阳那位先斩后奏的底气。
  荆州刺史胡质,本来只是曹丕临死前用来遏制世家进入荆州防线的,但是现在徐晃死了,文聘一言不发,这个只有执政之权的刺史,倒也是一个懂事的。
  反正司马懿手中有都督荆襄的兵马大权,他自然也不会和司马懿硬着来,老老实实的听命行事,虽然自己没有进入这次司马懿的出征序列,但是在后方一直是出人出力。
  而司马懿在控制住西城附近的安桥之后,立刻命令麾下大将胡遵奔袭木阑塞,有了胡遵的加入之后,魏延想要快速攻入新城郡的打算,基本上是彻底的没戏了。
  而魏兴郡的兵马则是在申仪的带领下,直接赶往房陵,并没有选择和司马懿汇合,反倒是选择趁着孟达移军上庸城之后,控制住这所谓的新城郡南部重地。
  至于孟达之子孟兴则是想要率兵进入上庸城和自己的父亲汇合,但是路上遭遇申仪的埋伏,一战之后下落不明,其麾下将领石苞,率领刚刚成军的賨人士卒投降了申仪。
  面对这么一个新来之人,虽然申仪对石苞有些戒备,却也没有拒绝他的投降,让他负责镇守城外,静静的等待着大战的结束。
  司马懿比历史更加的快,六天的时间疾驰一千二百里,并且夺回了安桥和木阑塞两座要塞,兵临上庸城下。
  而孟达虽然被这种速度感觉到了惊讶,不过孟达毕竟还是被曹丕认可的将领,虽然失了先手,但是却抢先一步在城外驻扎兵马,并且修建堡垒木栏。
  不过这些东西并没有能够帮助他抵挡得住司马懿,一路疾驰的司马懿来到了三面环水,一面严防死守的上庸城,没有选择攻打堡垒,而是直接绕路,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一批船只,趁着夜色强行渡河。
  当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孟达来到城墙看到的就是自己的上庸城彻底的被围住了,八路大军分为八个方向,在司马仲达的带领之下,进行了日夜不停的猛攻。
  而这些,是刘禅刚刚来到宛城听到的消息。
  此时,司马仲达已经日夜不停的攻打上庸城足足十天了。
  而刘禅此时刚刚进入宛城之中。
  “叔父,小子怎么感觉这次有些不太对劲呢!”刘禅这一路上的心就没有落下来过,他还在汝南,这上庸就已经打起来了都,等到他进入宛城,这上庸都快要打完了。
  他觉得这太乱了,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让他忽略了。
  “这些事情你先不要多想,天现在还塌不下来,我们这群老东西可还活着呢,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相比较于已经有些乱了手脚,甚至开始担心自己能否活着回到汉中的刘禅,简雍反倒是没有一丁点慌张的意思,甚至还不断的斥责刘禅,让他将心放下,该做什么,做什么。
  也正是因为身边有这么一个老人一直稳着刘禅,才没有让他彻底的乱了自己的方寸,才让他想起来这宛城还有着他的手段。
  此时他来到宛城,就是为了启动他的后手,司马懿奇袭新城孟达,兵分两路扛住了西川和江东,那他刘禅就直接在这里劫了司马懿的后路。
  他什么都没有,这里又是中原腹地,他当然没有本事在宛城闹出什么幺蛾子来,但是他此时绝对可以趁着宛城空虚,将流放宛城的申耽给救出来。
  而有了申耽,他就可以救援孟达了,现在江东和西川的援军都已经被拦在了堡垒之外,这一次可不是当年孟达和刘封进攻上庸的时候。
  那时候申家并不想争斗,所以可以说是申耽送给孟达,放刘封进入的。
  可是现在申仪和司马懿两个人可是没有这个想法的,而进入上庸三条路,只剩下一条南阳了。
  也只有他,还有机会为孟达反叛。
  很快,刘禅就再次来到了申耽的府邸外,看着这紧闭的房门,他的手已经摸向了腰间的剑柄,他要感谢这个年代不禁士子持剑,要不然他都不知道怎么将人带走。
  深吸一口气,然后刘禅一脚踹向了申耽的府门,然后.....
  “哎呦!嘶!”刘禅只感觉自己的脚好像崴了,而那申家的大门却是纹丝不动,高估自己的实力了。
  电视剧这都是骗人的。
  而一旁的简雍就和看二傻子一样看着面前那个一蹦一蹦跳脚的胖子,然后无奈的摇了摇头,伸出手就敲响了申耽家中的府门。
  “申耽先生可在!”
  一声大吼,也不怕被人听见,而紧跟着房门打开之后,一个满脸带笑的老人从里面走了出来,手中还拎着一柄滴答着鲜血的宝剑。
  “尔等再不来,老夫都要觉得你们是曹氏来坑害老夫的人了!”
  出来的人正是申耽,而那滴着血的宝剑也说明了刚刚他似乎解决了他府邸之中的问题。
  同时在这一刻一群人从这做府邸的街坊四邻家中跑了出来,一个个的朝着申耽见礼。
  “当年候音卫开叛乱被杀,老夫虽然置身事外,不过却也和他们之中的某些人有些交情,如今正好是他们偿还人情的时候了。”
  申耽指着那些人,轻笑着点明了他们的身份,当年的南阳叛军余孽,逃往多年被田豫赦免的匪徒。
  “申耽先生好手段,这无声无息的就有这百人势力,不愧是当年的上庸之主!”刘禅看着这百来人,虽然年纪都已经不算小了,不过各个道也算得上是精悍之士。
  同时刘禅也再次发出了邀请。
  “如今司马懿奇袭孟达,恐怕孟达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我等还是先去救援上庸才是!”
  “不急不急!”申耽大笑一声,“既然要走,当然是要给曹氏留些念想才是.....”
  “您只有百来人.....”刘禅忍不住打断了申耽的话,在他看来,就算这百来人都是当年曹仁屠城之中活下来的悍匪,那也不能对宛城造成什么影响.....
  “不急,不急!”申耽仿佛没有听出刘禅的意思一样,只是带着这些出现的悍匪,然后带着刘禅等人直接离开了这里留下了一地狼藉。
  当他们消失了大半个时辰之后,南阳郡宛城的城防士卒才姗姗来迟,看着申耽那已经人去楼空的府邸,看着那倒在血泊中的两名老仆,城防校尉第一时间封锁了宛城。
  同时派出士卒沿着上庸的方向寻找起来,他觉得...他都不用觉得,他坚信这申耽绝对是已经逃走了。
  而此时宛城本就有些空虚,在一批批士卒被派出去之后,这宛城的城防就更加的空虚了两分。
  最重要的是,申耽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隐藏在这宛城之中,从建安二十四年宛城被曹仁屠城之后,虽然经历了田豫和杨俊乃至于司马懿三个人的治理,仍然是有些凋零。
  并且此时南阳郡城的这些百姓并非是这南阳郡的原住民,至少大部分不是,多时后来田豫从南阳郡各地迁徙而来的盗匪等人。
  真要是论这对南阳郡的了解,哪里能够和申耽身边的这些人相比,很快他们就找到了完成偏僻之地的藏身之处,看着宛城陷入了戒严之中。
  刘禅虽然担心时间不够,更担心他们会在宛城无法逃脱,可是看着镇定自若的申耽,想起这也曾经是天下诸侯之一的上庸之主,他也只能仅仅的等待着。
  看看申耽到底还有什么手段。
  夜色降临,外出寻找申耽等人的士卒一无所获,那守将只能够再度派兵寻找,同时加急上报那位正在围困孟达的司马懿将军,这申耽跑了。
  让他在那里小心谨慎,莫要被申耽钻了空子。
  而当子时到来,整个城池彻底的陷入了黑暗之时,他们终于从藏身之处走了出来。
  “这座城池,多灾多难啊!”
  申耽抚着那已经有些花白的胡子,然后轻轻的挥了挥手,身后的百余人直接四散而去,看的刘禅更加的不知所谓。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这群人干什么去了。
  因为这宛城直接燃起了火焰,四面八方,似乎被点燃了一样,开始的时候,火势不大,只是零星的火焰在这宛城之中出现罢了。
  可是分布极广,凭着现在宛城的守军根本做不到同时扑灭,而现在的那名守将也没有全部扑灭的这个本事。
  在将领处理不了这火焰的时候,随着风声,火光快速的蔓延,并且慢慢的连成了一片,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一下,整个宛城,彻底的乱套了。
  而这混乱之中,申耽汇合了已经跑回来的众人,直接突袭了几处正在救火的曹军,并且快速的将他们的尸体丢到了火海之中毁尸灭迹。
  而他们的衣甲兵刃,则是穿在了申耽等人的身上。
  短短一个时辰,这宛城的火焰没有扑灭,甚至满城的百姓都已经加入了这救火的大军之中,让这宛城彻底的乱套了。
  而此时,一只百余人的“曹军”则是来到了城门处,为首的一人,高声呼喊着。
  “将军何在,将军何在,我等找到了申耽,我等找到了申耽!”
  声音之中带着沙哑和凄厉,浑身都是狼狈不堪,脸上也是烟熏火燎的模样,可以说十分的凄惨了。
  而正在城墙上驻守指挥的守将听到了禀报之后,立刻就跑了下来,亲自询问那逃跑的申耽在那里。
  看着出现的守将,这些人有了些许的躁动,不过却仍然极力的压制着自己的冲动。
  “申耽何在?”
  刚刚走到众人的面前,甚至都不等他们见礼,立刻就怒吼了起来,同时脑子里也想到了自己或许是被那申耽给算计了,那厮根本就没有逃跑!
  “来者可是东里兖将军?”这一声问候才让刘禅知道,这留守宛城的是谁,当年的南阳郡守,被侯音羁押,被宗子卿所救的东里兖。
  之后跟随于禁作为向导,在曹仁的指挥之下,将于禁扔到了绝地之中,然后先降关羽,后降吕蒙,最后跟随于禁被送回了曹氏。
  于禁羞愧自杀,这家伙,竟然无声无息的再次投靠了司马懿,回到了这宛城之地,还真是一个阴魂不散的存在了。
  “老夫就是东里兖,快说那申耽在哪里!”
  东里兖一声急切的怒火打断了刘禅的思路,然后将他的目光引回了现实之中,看着月色下十分急切的东里兖,刘禅只是无声的叹息了起来。
  他算是知道了这申耽是怎么忽悠这群人帮助自己的了,东里兖和南阳之人的仇恨.....呵呵....
  “回将军!”一名“曹军”士卒缓缓的走了出来,低着头走到了东里兖的面前深深的拜了下去,“我等已经抓到了那逃走的申耽特来献给将军!”
  “哦?”不知死期将至的东里兖不由的惊喜了起来,“快快带来,让老夫一看究竟!”
  “申耽,就在此处啊!”禀报之声突然变得有些狰狞了起来,在东里兖脸色大变之前,一柄短刀直接没入了他的胸口,鲜血喷洒而出,也让东里兖看到了这个人的面容。
  “申....耽?”
  “东里兖已死,尔等,还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