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仁君跪降,亡国魔咒
作者:东方邵康    更新:2022-08-19 06:53
  可能是源于心慌,也有可能是源于心虚。
  回到皇宫后,爆炸声每响起一次,赵祯的心就会跟着颤一次。
  他发现自己对上李韬后,竟可怜得像个丧家之犬,连求生的欲望都是飘浮在空中的。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犹记得李韬登基后,听闻他做的那些荒诞不经的事,他都是嗤之以鼻,然后当朝直言李渊这是要亲自葬送由他开创的帝国,而李韬也必成亡国之君。
  如今时过境迁。
  从李韬破了吕夷简在大唐的布局,到在大宋千里奔袭,而且还连破三道猎杀线,再到强留大宋使臣,随后又公然贬他为宋王……
  当然,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李韬通过那预言瓷瓶,预言他将断子绝孙。
  而就是在那个时候,他那刚出生没多久的皇儿夭折了。
  他自是不信这种恶毒的预言。
  从那以后亲近女色,流连后宫。
  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又有了皇儿。
  可接连两个皇儿皆是夭折。
  正对了预言瓷瓶所说的连失三子。
  这沉重的打击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预言也像是一根铁锁,快把他勒得喘不过来气了。
  他已经彻底分不清这到底是李韬恶毒的诅咒,还是本就命该如此了。
  如果说对一个帝王而言最悲壮的是成王败寇的话,那么最无情的便是这帝国争霸。
  他自认登基以来勤勤恳恳,体恤为民,从未有过半分懈怠,并由此开创了大宋的盛世之景。
  说实话,他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游离于亡国的边缘。
  这在他眼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哪怕大宋是在各大强盛的帝国之间,夹缝生存,他也是这么认为。
  苍天怎么会让一代明君,一个爱民如子的仁君变成亡国之君呢。
  然而,大清灭亡将他彻底泼醒。
  朱元璋驾崩让他神魂激荡。
  他恍然意识到,在这帝国并立,诸雄争霸的时代,可能最不缺的就是像他这样的明君。
  反倒缺少像李韬这样荒诞不经、特立独行的“昏君”。
  空前的危机感,让他允许秦汉隋派出更多兵马进入大宋。
  他本来以为合四国之力,那么多的兵马,一定能够荡平梁山,攻入大唐,拿下天启,从此遏制住李韬的崛起,让其变成亡国之君。
  结果……
  他现在都产生了李韬有神明相助,不可战胜的错觉了。
  无论他想什么,做什么,李韬总能把他给掐得死死的。
  这太让人无力和绝望了。
  曹皇后见他似乎越来越沮丧,急忙安抚:“官家,这个时候您一定要振作起来。唐军的攻势是很猛烈,但只要熬过了今晚,那么汴京便能转危为安,屹立不倒。”
  她觉得以现在城中的乱象,不宜再说守五六日了。
  还是一天一天地来,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守。
  只要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等来援军,那么汴京便能保住,大宋就还有希望。
  “爱妃!”
  赵祯一把抱住她,刚想说自己很后悔重文轻武,但又忽然觉得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世上没有后悔药。
  而且眼前这困境,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重文轻武就能够囊括的。
  大清尚武,大魏、大明、大楚亦是如此。biQuka.Com
  结果一个亡,三个伤。
  恐怕要怪就怪李韬太强了,简直不是人!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似乎特别得漫长。
  赵祯无比煎熬。
  纵使困意汹涌,他也不敢闭眼。
  等到天空发白,而爆炸声逐渐减少后,他有些激动地拉着曹氏的手走出了大殿。
  天要亮了!
  李韬率军攻了一夜,也该暂时休整了吧!
  “轰!”
  他脑海中刚闪现这个念头,一道响彻天地的爆炸声突然响起。
  整个皇宫都随之晃动了起来。
  他两腿一软,倒在了曹氏的怀里,苍白得像个纸人。
  曹氏的神情也很难看。
  她慌忙道:“速派人去查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很快,披头散发,很是狼狈的晏殊、富弼和文彦博一起提着官袍,小跑而来。
  赵祯瞳孔急缩道:“城……城门失守了?”
  “噗通!”
  三位大臣重重地跪在地上,不停磕头:“是臣等无能,北门被炸出了一个缺口,如今唐军正鱼贯而入。”
  “他们人数太多,士气高昂,而城中又有大唐安插的细作在趁机作乱,汴京怕是要守不住了!”
  “……”
  赵祯再次瘫坐在了地上。
  快!
  太快了!
  这种破城的速度,真是让他无语凝噎。
  不过想到是李韬亲临,又带着十五万兵马而来,用的还是威力那么大的炸药,城中还有那些该死的细作在捣乱。
  他又觉得哪怕汴京这会儿没被攻破,恐怕也熬不过今天了。
  只是,他还没有做好自杀或者被俘的准备……
  这对于堂堂一个帝王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他一边泪流满面,一边捶地苦笑:“三位爱卿,朕现在又该当如何?”
  三人伏地不语。
  对方占据兵马优势,援军又无法及时赶到。
  接下来势必是异常惨烈的城中大战。
  考虑到禁军士气低下,对方今天就有可能攻到皇宫。
  见他们都不说话,赵祯又转头看向了曹氏。
  曹氏刚要说话,一个宦官慌里慌张地跑来道:“官……官家,东城门也被攻破了!”
  赵祯嘴角一抽,瞬间面如死灰。
  虽说兵败如山倒,可这倒的也太快了。
  守城的可是大宋最精锐的兵马。
  怎么如土崩瓦狗,不堪一击?
  曹氏按着佩剑,银牙紧咬道:“官家,那李韬的妃子可以上阵杀敌,臣妾也可以,臣妾请战!”
  赵祯一把抓住她,摇了摇头。
  他马上就要失去江山了,不想再失去她。
  很快。
  太子赵宗实率领东宫的大小官员哭声震天而来。
  随后百官相继痛哭而来。
  看着没用的养子和跟娘们一样哭哭啼啼的文臣,赵祯的心脏像是被自己人用羽箭给射得千疮百孔。
  半个时辰后。
  大殿外跪着的乌压压的全是人。
  就在这个时候,让人肝胆俱裂的喊杀声突然消失。
  没过多久,一将火速赶来道:“官家,唐军停止进攻,唐帝说……”
  赵祯连忙道:“他说什么?”
  那手臂还流着血的将军道:“他说官家乃仁德之君,必不希望看到城中尸体横陈,成为人间炼狱。所以他下旨暂停进攻,给官家一炷香的时间。”
  “若是官家在一炷香之内带着文武百官,走出皇宫,献上传国玉玺,他必不会为难官家,亦不会徒增杀孽。不然他会屠……屠城!”
  “官家,不可啊!那李韬向来嗜杀,而且言而无信,您万不可上当。”
  “眼下我大宋还有几十万兵马,怎能如此投降?”
  “清帝宁死不降,若是官家降了,会被天下人耻笑的。”
  “你们既如此义愤填膺,敢问可有退敌之策?如今唐军可是已经攻入城中了,你们这帮酸腐的老家伙,醒醒吧!”
  “混账,你这乱臣贼子,必是大唐奸细,竟如此迫不及待地投降,还出言不逊,如此羞辱我等,请陛下诛他九族!”
  ……
  眼见投降派和反对派吵得不可开交,赵祯龙颜大怒道:“都给朕闭嘴!”
  百官噤若寒蝉。
  赵祯目光掠过晏殊、富弼、文彦博等人,他们皆是愁眉不展,相顾无言。
  他又看向太子。
  赵宗实还是少年。
  他咬着牙,瑟瑟发抖道:“没有选择了……”
  赵祯刚要训斥,又一将赶来道:“官家,东城门的守军降了!”
  这!
  百官一片哗然。
  曹氏当即抓紧赵祯的手道:“无论官家作何抉择,臣妾都会陪在官家身边,死生无悔。”
  赵祯缓缓地握紧她的玉手,沉默良久,随后两眼空洞,低声喃喃道:“也许这就是天命吧,朕也不想再看到城中百姓枉送性命,看到大宋儿郎死在沙场。”
  “去告诉李韬,朕愿投降,还请他一言九鼎,善待我大宋子民!”
  “官家!”
  百官闻言,再次嚎啕大哭。
  没过多久,城中禁军纷纷放下武器。
  赵祯手捧玉玺,带着百官和妃嫔走出宫门,伏拜于地。
  李韬在雨化田等人的簇拥下,走到他们面前后,负手而立,什么也没说。
  雨化田拿出圣旨,封赵祯为宋公。
  嗯,比宋王又降了一级。
  赵祯也无话可说。
  雨化田派人掌控皇宫后,将他们暂时安置在皇宫,不准任何人打扰,然后整合禁军,安顿百姓,构筑防线。
  跟在李韬身边久了,又有了灭清的经历,他做起这些来可谓轻车熟路。
  汴京很快大安。
  赵祯命令各地投降的圣旨也如秋风般扫遍大宋南北。
  宋人无不错愕。
  他们都没有想到汴京这么快就被拿下了。
  官家这么快就投降了。
  原本尚在抵抗的宋军听闻后,纷纷投降。
  不过也出现了例外。
  王信心有不甘,率领王家军和其他人马共十三万人,投靠大秦,归于李信帐下。
  李信大喜过望,立即率军直奔大宋南部,前去抢占城池。
  他开了这个头以后,卫青和宇文化及也不甘人后,迅速南下。
  李靖见状,没有任何迟疑,让白袍军和盛唐军清扫汴京以北。
  他则带着李家军攻入汴京以南。
  而聚集在梁山一带的梁山泊兵马都要急疯了。
  “陛下怎么还不封禅?”
  “马上这灭宋大战就要结束了,真是急死我了!”
  “我们何时才能出战啊?我宁愿不要这封赏了。宋帝已经降了,咱们不能让秦汉隋兵马趁机分食大宋南部那半壁江山呐!”
  “你们这帮大老粗,没听说陛下在准备封禅的间隙,又亲自率军拿下了汴京吗?他从汴京赶回来需要时间,估计也就这两天了!”
  ……
  他们正热火朝天地议论着呢,庞统笑着走来道:“陛下有旨,一个时辰后,举行封禅大典!”
  此言一出,欢呼震天!
  回来了!
  终于回来了!
  这位陛下可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没有人能猜到他在哪里。
  而且他当真用兵如神。
  固若金汤的汴京那么快就被拿下了,直接让大宋走向灭亡……
  梁山峰顶。
  身穿明黄龙袍的李韬负手而立,眺望波光粼粼的八百里梁山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刚收到八百里加急,雨化田在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汴京后,又按照先前部署,和那位“假帝”一起成功接管了汴京南方的四个重镇!
  有了这四个重镇,那么大唐在汴京以南的势力范围,可以前推数百里。
  既可以保汴京万无一失,也可在接下来与秦汉隋的混战中游刃有余。
  必须得说,雨化田和假帝一起率军奇袭汴京,比他预想中的要顺利。
  待彻底拿下大宋,肯定要重赏他们。
  当然,他这段时间虽然在这条大通道里没有现身,但一直在暗中指挥李家军、飞龙军和白袍军。
  迟迟没有让梁山泊兵马出战,也是他有意为之。
  这会儿的梁山已是旌旗猎猎,人山人海。
  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皆是屹立在李韬的身后。
  封禅大典的礼仪其实是很繁琐的。
  不过李韬特意让庞统和戏志才化繁为简了。
  他按照流程,一项项地完成了封禅大典,随后册封庞统为军师中郎将,梁山侯,册封戏志才为军师中郎将,焦城侯。
  秦怀玉、罗通、尉迟宝林、程处默、程处亮、李崇义等等皆被封赏。
  人数太多了。
  这就是一项体力活。
  待封赏完毕,他看向早就蠢蠢欲动的众将,开怀大笑道:“朕知道你们已经等待很久了!去吧,那投靠大秦的王信就交给你们了,绝对不能让他活着出现在大秦!”
  如果说此番灭宋美中不足的话,大概就是王信率着十几万人马投靠大秦了。
  李信本就骁勇善战。
  如今又把王信纳入麾下,那么大秦在大宋南部的争夺战中将占据兵马优势。
  虽然他一开始制定的就是分食大宋的计划,觉得在秦汉隋都掺和的情况下,独吞大宋已经不现实,所以还拉了萧综一起分食。
  但眼下汴京以北,已经基本在大唐的掌控之下。
  汴京以南,又因拿下四个军事重镇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大好的局势下,于南部攻下的城池自然是越多越好。
  而他有意吊了梁山泊兵马那么长时间。
  就是让他们一出击便如狼似虎,气吞山河。
  攻打李信和王信所率领的秦军,显然非他们莫属。
  “臣等遵旨!”
  众将皆是斗志昂扬,发了疯一样地下山出击。
  庞统看到这一幕,笑道:“将士们都憋坏了……”
  戏志才道:“看这样子,王信必死!”
  “最好把李信也给朕杀了!如此以来,秦帝连失两将,得不偿失!”
  李韬补了一句后,沉声道:“走吧,朕还有一些政事和军务要处理,顺便等曹正淳几天,他正从十万大山赶来。”
  说到这,他看向庞统闲聊道:“朕真是没想到这封禅大典化繁为简后,还这么麻烦。朕本来还准备在大宋南部的闳山也举行封禅大典的,看来得让‘分身’来代朕举行了!”
  听到这话,庞统和戏志才顿时无言以对。
  他们还以为他不再举行了呢。
  没曾想竟打算让假帝代劳。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多此一举?
  真让人想不通。
  古往今来,是有些帝王沉迷于封禅。
  但像他这样,短时间内举行两次,而且还都远离帝国腹地,恐怕从未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