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世上再无诚意伯
作者:东方邵康    更新:2022-08-19 06:52
  犹记大年夜,把酒畅饮时。
  李韬的思绪,仿佛瞬间飞回了那决定大唐生死存亡的一晚。捌戒仲文网
  当时刘伯温和袁天罡、李淳风不约而至。
  为的也都是同一件事。
  他们通过天象看出大明的紫薇式微,若隐若现,并由此推断出朱元璋可能是诈死。
  李韬听说后,还是颇为错愕的。
  一方面,天象和占星术之类的东西,在他眼里玄之又玄。
  他在穿越前是不太信的。
  而他所使用的“天尊预言”跟这些无关,是他用穿越前所学历史结合当前的天下大势,直接给“顺”下来的。
  嗯,“顺”这个字还是比较合适的。
  顺着那个趋势,大差不差。
  不过随着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十国争霸的大势,乃至各大帝国的走向,他现在再用天尊预言时,就会异常谨慎。
  因为他已经打断了各大帝国原本的一些走向。
  再按照历史书上的一些历史大事件来推演,出错的概率会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突然和他说天象,他要是直接笃信不疑,那才不正常。
  另外一方面,是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他觉得朱元璋不像是会干出这种事的皇帝。
  或者换句话说,在当今中原的帝王中,能干出这种荒诞之事的恐怕只有他了。
  毕竟皇帝诈死牵扯极广,影响极大。
  “死而复生”之后首先要面对的是被诓骗的本国子民。
  这些手段还在常规范围内,又很在乎身后名的皇帝,不会在临死的时候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一个污点的。
  可最终李韬还是选择相信了刘伯温、袁天罡和李淳风。
  这三位在历史上可都被赋予了一定的神话色彩。
  一个人可能出错,但不可能三个人同时出错。
  而且早在过年之前,他就对大唐周边的形势,做了一个全盘的梳理。
  他发现大唐有两个地方很容易被撕开口子。
  首屈一指的便是北境。
  夷男一反,北境全玩。
  好在他早有防备。
  既在薛延陀汗国暗中培植了一些新可汗人选,又让范仲淹在吐谷浑和吐蕃一带屯田。
  甚至还在灭清之时,故意给了夷男一些甜头,允许他将势力扩张到回纥,从而激化回纥和薛延陀汗国的矛盾,迫使回纥和高昌彻底倒向大唐,对夷男形成钳制。
  其次便是冲阳关一带。
  他可是在那个地方大战过吴三桂和索额图。
  对附近的地形再熟悉不过了。
  姜维所部为了有效牵制大魏兵马,进入了大魏腹地。
  身后空虚。
  若是有兵马绕过姜维,直取冲阳关,再向西攻打洛阳和长安的话,那么整个大唐都要跟着完蛋。
  尤其在他离开焱城,坐镇天启后,这一点更加凸显。
  另外,在那个时候,他还专门理了理大明开国功臣的情况。
  发现冯胜被雪藏的概率极大。
  他当时就想着即使朱允炆不是疯批皇帝,万一那朱元璋死前作妖,提前给他布好局,让冯胜这等大将率军奇袭冲阳关的话,大唐将难以承受。
  还有,范增那个老匹夫奸诈着呢。
  他万一怂恿项羽这么干呢?
  曹操暂时是自顾不暇,但还有一个刘备。
  刘备若是看出这个机会,直接命关羽和张飞率领大军拿下冲阳关,大唐所面临的形势同样很危急。
  只是危机,危机!
  他从危险中也看到了天赐的良机。
  若是故意显露这个敞口,引他们上钩呢?
  所以抱着有备无患,有鱼没鱼先下网的态度,他那时便密令戚继光率领大军“拉练”了!
  对,拉练!
  现在沿海都结冰了,在海里也练不了兵。
  他索性让戚继光将整合的兵马往原大清南部拉练,既能操练兵马,也能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樊梨花所部,他同样给下达了拉练任务。
  不过为了掩人耳目,是先北上,随后再快速往西南方向移动。
  在刘伯温和袁天罡、李淳风都说朱元璋诈死后,他没有犹豫,先下密旨让樊梨花从北方切入大唐腹地,然后再让戚继光沿着差不多的线路往腹地聚集。
  如今看来,正是他的有备和果断,创造了让明军难以想象的伏击良机。
  他若是犹豫迟疑,动作慢点,樊梨花和戚继光即使能赶到,也必是一场惨烈的恶战。
  大唐所遭受的破坏恐怕也远不是现在能比的。
  想到这,他笑道:“你勿要自谦,你们都立了大功,朕肯定要重重有赏。老刘啊,从今天开始,世上再无诚意伯,你便是我大唐的定国公刘伯温!”
  “袁天罡,朕封你为成国公,李淳风,朕封你为荣国公!”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躬身行礼道:“多谢陛下。”
  李韬看向徐庶道:“军师,你……”
  徐庶连忙道:“陛下和三位当晚能喊臣一起,臣已觉三生有幸。臣定多思多想,以求他日再立功勋。”
  和诸葛亮一样,他对封赏之事一直都不太在意。
  更何况他升得太快,已经是伯爵了。
  这国公之位就是给他,他也会婉拒的。
  袁天罡看向刘伯温道:“袁某一直想问,是何原因让定国公决定将此事告诉陛下?”
  刘伯温沉声道:“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是城中一个孩童的一番话。那日她在闹市之中走失了,恰好我在旁边。”
  “她就走到我面前请我帮她找母亲,还给了我几个铜板,哈哈哈!我不答应,她又说找到母亲后,可以请我到她家做客,给我做大鱼大肉吃。还说现在他们家有钱了,不用像在大明时忍冻挨饿,受人欺负了……”
  说到这,刘伯温双眼泛红,沉默了。
  他看到孩子肥嘟嘟的,眼神也很灵动,穿的衣服也干净。
  笑起来的时候是那么的无忧无虑。
  哪里还像流民?
  而且据那孩子所说,他们到天启也不过半年多的时间……
  在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事在天启,在大唐实现了。
  也是在那时,他那颗闲散的心又燃起了炙热的火焰。
  大明已是千疮百孔。
  无论明帝死不死,都很难再一统天下了。
  李韬无疑是最有可能让天下孩童都如那孩童一般,让天下百姓都脱离苦难的皇帝。
  他想再发挥点余热,让这一天早点到来。
  这便有了后来的主动登门,透露天象。
  “天真烂漫的孩童是最有感染力的,古今使然……”
  李韬在心中嘀咕了一句,然后笑道:“你能为朕出谋划策,朕真的很高兴。你们说,接下来明帝会怎么做?”
  袁天罡道:“大明的那颗紫薇星这几天已经愈发黯淡了,他想来时日无多,能做的事已寥寥无几。”
  李韬拿起“帅”一再把玩道:“他有没有可能再疯一次?”
  刘伯温语气坚定道:“会!臣太了解他了,他不能容人。此战过后,他是无力再危及大唐了,但一定会把刀刃向内。”
  听他这么说,李韬顿时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直接道:“依你们之见,那朱允炆知不知道朱元璋诈死?”
  “……”
  这话让袁天罡、李淳风和徐庶身体一僵,纷纷侧目。
  唯独刘伯温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