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天生的冤家
作者:东方邵康    更新:2022-05-24 01:32
  西境有变?
  吐蕃乱局已定,无力攻唐,西境还能有什么问题?
  李韬颇为疑惑地看向曹正淳。
  曹正淳连忙道:“据东厂番子来报,秦军在大秦西面的十万大山中开辟了一条通道,趁着吐蕃内乱之际,攻入吐蕃,而且一路往北打,已经快打到利州边界了!”
  李韬沉下了脸,没有说话。
  世人皆知,大秦西侧层峦叠嶂,瘴气遍布,极难通行,乃是不折不扣的不毛之地。
  这也是嬴政接二连三地想要借道大宋,攻打大唐的原因所在。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越过十万大山,从吐蕃境内开辟一条兵道进攻大唐的话,不仅迂回,而且难如登蜀道。
  现在看来,大唐上下都被这个秦帝给迷惑了。
  他一旦下定决心做某件事,便会不惜代价,势必完成。
  吐蕃发生内乱的时间不长。
  秦军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攻城掠寨,逼近大唐的利州。
  这说明嬴政一直在做两手准备。
  如果无法借道大宋,他便迂回攻打。
  迂回之策还很有可能是他的侧重点。
  以他的脾气和大秦的实力,大宋出尔反尔,不让借道,他是完全可以连带着大宋一起打的。
  只不过因为有大汉和大隋掣肘。
  那两大帝国可都是兵力强盛。
  他若强行吞并大宋的话,他们必然会出兵。
  到时候大秦反而要直面三大帝国,这并不是明智之举。
  现在趁吐蕃“病”,送吐蕃一程的同时,还能把一把利刃悬在大唐头顶,随时砍向大唐,无论怎么看都让大秦有了更多的战略空间。
  另外,李韬严重怀疑,即使他没有出手让吐蕃陷入内乱,嬴政也很有可能会出手……
  大秦迂回而来,意味着大唐借助大宋隔绝南方三大强国的天然优势消失了。
  他要面对当世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了。
  平心而论,登基一年多来,他头一次有点紧张了。
  不过这种紧张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是他的不二法门。
  纵使“祖龙”来了又何妨?
  干他就是!
  他抽了下鼻子道:“领兵的是谁?大概有多少兵马?”
  曹正淳道:“为首大将是蒙恬,可能因为粮草运输困难,主要以步兵为主,不到五万人。不过随着他们完善兵道,调遣来的兵马只会越来越多。”
  “另外,老奴这还收到一份情报,说是吐蕃一些部族的首领投靠了大秦,有了他们的相助,秦军势必更加容易攻入大唐。”
  吐蕃现在风雨飘摇。
  各大部族需要作出抉择。
  嬴政这是摘到一些桃子了啊!
  本来苏毗被复国后,有苏毗掣肘吐蕃,大唐再徐徐图之,乃上上之策。
  目前看来,吐蕃东部要是被大秦给吞并的话,那么大唐的西征大军即使可以从苏毗方向攻打,对大唐也会很不利。
  他看向诸葛亮、徐庶、司马懿等人道:“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诸葛亮道:“当前西境的守军太少,蒙恬一旦攻入大唐,便可长驱直入。还请陛下速速调遣岳家军前往。”
  岳家军已经完成了任务。
  东州有徐家军驻守就可以了。
  只是从东州到西境,路途太过遥远,恐怕来不及。
  徐庶道:“在吐谷浑被彻底拿下之前,如果贸然调动赵将军他们的话,容易功亏一篑。臣以为陛下在调动岳家军的同时,可充分利用现有守军,同时派出东西厂去断大秦的补给,毁大秦的兵道。”
  李韬深以为然:“你和朕想到一块了。”
  大唐有火药。
  毁坏建在大山之中的兵道要容易很多。
  因为有吐蕃部族投靠大秦,这样做可能无法断了蒙恬大军的粮草,但最起码可以防止或者延缓更多的兵马增援。
  而且他现在有点担心啊!
  赵祯因为梁山泊之乱,不敢让秦、汉、隋三国的兵马都过境。
  可嬴政要比赵祯有气魄多了。
  万一嬴政和刘彻,甚至杨坚联手,让大汉兵马和大隋兵马也参与进来的话,那局势将更加危急。
  他真是千算万算,忘记嬴政是个狠人了!
  别人不敢干,或者做不到的事情,在嬴政那可未必……
  司马懿道:“臣以为陛下可派部分巾帼军驰援,然后和西境数州的守军一起坚守不出,拖到岳家军赶到,还可发动当地百姓帮忙守城,臣愿前往!”
  诸葛亮转身看向他道:“你是?”
  司马懿淡然如水道:“司马懿见过诸葛大人!”
  “咳咳!”
  诸葛亮轻咳两声,古井不波道:“久闻大名!你投靠大唐了?”
  司马懿没啥情绪道:“今后还望诸葛大人多多指教。”
  “仲达兄说笑了。”
  诸葛亮很谦虚:“你我同为陛下效力,但尽全力即可。”
  “孔明兄说的是。”
  司马懿道:“所以我愿主动请缨前往利州,而且愿立下军令状,若让蒙恬夺得大唐一城一池,请陛下军法处置!”
  仲达兄!
  孔明兄!
  这俩人不是初次见面吗?
  而且表面上看起来稳如老狗,实际上已经在暗中较劲了。
  虽然大敌当前,但李韬还是想笑,更想拆穿。
  他一本正经道:“司马爱卿说得严重了。这样吧,你若让大唐城池有失,就让《三国演义》中的某些情景再现吧。”
  司马懿看向诸葛亮,面无表情道:“既然陛下开口了,那么到时还请孔明兄破费一二,送吾女装!”
  诸葛亮看了眼憋笑的李韬,手都抬起来,想要扶额了,最终还是忍住了,淡然道:“可!”
  李韬道:“那此事就这么定了吧。司马懿,朕会让赵王李元霸坐镇西境,然后任你为利州都督,负责西境数州大小事务,黄忠、魏延、张绣、张任、姜维一同前去御敌。”
  “随后朕还会派花木兰、樊梨花、梁红玉和穆桂英率六千巾帼军相助,在岳家军赶到之前,你们务必要守住西境数州。”
  “臣等遵旨!”
  他们领命之后,迅速去准备。
  御书房里只剩下李韬、诸葛亮、徐庶和杨修了。
  徐庶看向轻摇羽扇的诸葛亮,终于还是没忍住,笑了数声。
  诸葛亮明知故问:“元直何故发笑?”
  徐庶道:“不知,总觉得你和司马懿是天生的冤家。”
  “徐爱卿言之有理!”
  李韬笑得前合后仰:“可能是朕被《三国演义》‘荼毒’太深了,看到你们俩站在一起,总感觉置身战场,置身计谋中。偏偏你们还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样子,朕觉得你们其实挺心累的。”
  “陛下!”
  诸葛亮也破防了,哭笑不得道:“臣和他现在是同僚,同僚,同僚……”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您就别再有的没的拱火了。
  虽然有趣,但总感觉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