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更好的行军口粮
作者:慕容公子    更新:2022-02-17 10:07
  泡面泡开之后,一股香味扑鼻而来。
  长乐一闻,嗯了一声。
  “这东西可要比行军吃的军粮味道好多了。”
  现在行军吃得军粮更多是饼,而且是没有味道的饼。
  肉食都在行军总管那里保存,只有得胜后才能吃口肉。
  而且味道也不怎么样,可以说是吃得十分不好了。
  如今要是有了这个泡面,兼顾味道和饱腹感。
  可以说是行军打仗的神器,只要不常吃,绝对能让每个将士都精神饱满。
  见泡面泡开后,白凤让长乐尝尝味道。
  因为没有牛肉的原因,所以这款泡面叫做羊肉泡面。
  味道应该和后世的泡面味道差距很大,毕竟后世泡面的用料十分现代化。
  古时候要找到这么多化工制品的调料,可以说是非常难了。
  但用仅有的调料制作出的泡面,味道也是非常好的。
  长乐把泡面碗端到一旁,吹了吹里面的热情。
  用筷子挑起一筷子的面条,看到如此劲道的面条也有些诧异。
  “这面条的弹性很不错啊。”
  “这是当然,你尝尝味道,会更好。”
  “嗯嗯。”
  长乐尝了一口,那味道瞬间刺激了味蕾的每一个角落。
  她自诩吃过许多面条,其中不乏宫廷御厨做的面条。
  但没有一碗面条能有这种味道,这味道十分复杂却能综合各种味道。
  融为一种味道,那就是美味。
  这种面条吃起来不像寻常吃得面条,要么是过于清淡。
  要么就是盐味太重,要不就是辛味过于让人不舒服。
  而这种面条很好的平衡了各种味道,让各种味道都融入了面里。
  不仅如此,面汤的味道也是非常好的。
  让人十分诧异这个面条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殊的法术做成了,这个时代根本找不到这种味道。
  羊肉的香味也融合进了面条里,吃完一口精神百倍。
  如果这种面条能用来当行军的口粮,那么将士们吃完肯定能把突厥杀的片甲不留。
  长乐一边夸赞着,一边把最后一口汤喝下。
  尽管非常好吃,但她已经吃不下第二碗了。
  今天的食量远超过去,这一碗面足够顶她一天的食量。
  这也是白凤有意为之,面饼的分量充足。
  而且羊肉和鸡肉的碎丁也很大,至少比后世的那些牛肉粒大了许多。
  一包面里可以说至少有三四块羊肉或者鸡肉的碎粒,一起倒在碗里看起来是非常多了。
  而且用水泡开之后,这些羊肉和肉的碎粒会变得更大。
  吃起来真有吃肉的感觉,而不是后世某师傅的泡面。
  戏称从建立工厂开始,一头牛只是受了轻伤。
  泡面算是做好了,如今就是要加大生产力度。
  这种事情,自己肯定是完成不了的。
  首先没有这么多人工,再就是没有这么多钱来生产供给一个军队用的泡面。
  所以这件事还得朝廷来解决,于是他让长乐自己先坐一会。
  接着又跑到厨房开始做起了面饼来。
  好在有了刚才的经验,这次的面饼做的十分快。
  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一块面饼。
  可惜现在没有流水线,要是有流水线的话,一个小时内至少可以生产上万袋的泡面。
  他把包面包在了油纸里,叫上了长乐。
  “咱们进宫一趟。”
  “进宫干嘛?”
  “让陛下支持我生产泡面啊,我要在十天内至少生产出三百万袋泡面。”
  “这么多?”长乐眼睛都直了,“这么多能吃完吗?”
  “这次出征塞北的将士,听晋王殿下说,好像有十万左右,每个人一天三袋就是三十万袋,而三百万袋也只能坚持十天左右。”
  “我的天,这不会很贵吧,毕竟三百万袋。”
  “这个你放心,成本我算过了,一个人一天顶多就是六文钱。”
  泡面的成本很低,尤其是大规模生产,成本会再次降低。
  就算加上工人的工资,一个人一天顶多七文钱。
  要知道原来的粮草,一个人士兵一天至少要消耗十文钱。
  而现在直接缩减了三文钱,别小看这三文钱。
  十万个人加起来,三文钱也不是小数字了。
  听到白凤这么说,长乐有些似懂非懂。
  她不懂行军打仗,更不懂粮草的成本。
  不过白凤都说比原来便宜,那就是比原来便宜。
  “那咱们也别浪费时间了,现在就进攻见父皇吧。”
  “嗯。”
  白凤点了点头,带着泡面就往皇宫出发。
  不多时,两人来到了皇宫。
  在太极殿见到了正在批阅奏折的李世民,看到两人的到来他也有些惊讶。
  “白凤啊,听李治说,这次征战塞北要带你一起去?”
  “是的陛下!”
  “好,你也去建立建立军功,到时候我给你封个将军。”
  说完,李世民哈哈大笑。
  心说男人还是要建立功勋的,哪能一直守着一个酒楼呢。
  他就特别喜欢那种能上战场的人,要不是太子刚稳定国事。
  不然这次出征塞北,他都准备让李承乾去了。
  但李治在倭奴国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让李世民看到自己这个以前不起眼的儿子似乎也是有长处的。
  于是就让李治当这次的新军主管,名义上的行军主管,实际上一切都要听李勣的。
  毕竟李勣才是征战四方的老将,不管是经验还是军中威望,都要比李治高。
  他这也是有心想要培养李治,今后皇位肯定是只有一个。
  但儿子这么有才能,自然要让他发光发热。
  不能做皇帝也可以当将军嘛,何必当一个闲散王爷。
  出不了几代,他们李治这脉就要落寞。
  建功立业可不会让他们落寞,反而是能积攒李治在军中威望。
  今后还能子承父业,有爵位在身的同事,还能当个武官。
  这就是李世民这个父亲,为儿子铺平的后路。
  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了,手心手背都是肉。
  偏袒谁都不行,至于李承乾。
  今后当了皇帝,只要把国家大事处理好就行。
  其他的李世民倒是没有奢望太多,看得出来李承乾今后也能称成为一个明君。
  只要是明君就行,反正有这么多大臣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