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当官啦!刑部左侍郎朱桐
作者:老庙牛肉    更新:2022-02-15 17:20
  刘琏挠头笑了笑,低下了脑袋,没有说话,刘伯温继续说道:
  “如果陛下把人都放了,那怎么会突出天子之威,还怎么驾驭群臣?”
  “你呀,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省心啊!”
  “以后遇事自己多想想,不要总是问别人。”
  刘琏笑着点了点头,说道:
  “知道了父亲。”
  大雪停了,但是应天府的天色仍然是阴沉沉的,压抑着人们喘不过气。
  乾宁宫外琉璃瓦上镶着银白色的雪花,宫殿外的禁卫军哈着冷气搓手。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与朱桐正在宫殿内围着火炉坐着。
  马皇后眼睛不敢离开自己儿子身上,不断呵护着这位无法相认的儿子。
  马皇后说道:
  “咱们让孩子受苦了,这孩子命苦啊!”
  朱元璋也看着朱桐,心里很不是滋味,随即说道:
  “孩子,咱明天开早朝,你也来吧!”
  朱桐一时不解,但也未说什么,点头应了下来。
  想着自己家中仍然是一团乱麻,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亲自处理,便向朱元璋说道:
  “陛下,臣盐场被砸毁,家中劳力也受了伤,妹妹还在家中等臣。”
  “臣需要早些回去,收拾一下!”
  朱元璋想了想,自己儿子辛辛苦苦建的盐场被毁坏,维修等等都要钱,咱不能让他吃亏。
  随即道:
  “标儿,你去帮你大哥修缮一下宅子、盐场等。”
  “是父皇,儿臣遵旨。”
  朱标说罢与朱桐一同离开乾宁宫,朝家中赶来。
  马皇后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不由地心中一颤,泪水又涌上的眼眶。
  看着朱元璋说道:
  “重八啊,咱的儿命真苦,咱没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妹子你放心,咱一定会给桐儿一个不错的差事,让他先有些权柄不至于让别人瞧不起他。”
  “什么人都敢欺负他,太不像话了。”
  朱元璋说道。
  ......
  应天府的夜色渐渐来临,但是在雪色的照耀下夜也不是那般黑。
  可以说白色的雪夜让应天府变得黑白混杂,上面是渐渐深的黑色。
  下面是刺眼的白,昏暗不觉阴阴沉沉,有一种窒息之感,压抑在空气之中。
  夜越来越深,深到不见五指的程度,雪开始悄悄地融化,带着一点一滴的打击声,十分清脆。
  不一会东边的太阳升起一点,阴郁的天空渐渐被褪去,湛蓝色开始逐渐显露。
  奉天殿早已准备好了一切,焚香缠绕在大殿内。
  此时一名宦官,匆匆忙忙打开大殿的门阙,大批官员陆陆续续走进奉天殿。
  此时,刘伯温隐隐约约注意到了一位熟悉的面孔,走在队伍的最后。
  “伯温兄,别来无恙啊!”
  “你在看啥呢?”
  李善长说着顺着刘伯温的方向看去。
  “怎么,伯温兄对这位小郎君有什么看法吗?”
  “哈哈哈,李善兄不要总是如此,在下只是随便看看。”
  刘伯温说道。
  李善长强行扯着脸皮笑了笑,继续往前走着。
  所有官员都进入大殿,朱元璋却迟迟不来,众人开始纷纷议论近日时政。
  “今天早朝陛下会议何事?”
  “应该与近日的一系列案子有关!”
  “话说,为什么每次案件都有那个郎中朱桐。”
  “你说话可谨慎些吧,这位小郎君背景不简单,每一次陛下对其都极为宠幸,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看,那位不就是朱桐嘛!”
  一位吏部侍郎指着一边说道。
  由于声音较大,瞬间所有人都看向朱桐,仔细打量。
  而徐达、汤和与刘伯温却异常平静,一幅事不关己的样子站在原处。
  经历这几日的腥风血雨,绝大部分官吏都看出来这位新秀的前途不可估量。
  众人纷纷议论道:
  “陛下果然慧眼识珠,这位小郎君一看就是百年难遇的人才。”
  “小郎君可是不错啊,仪表堂堂!”
  “还得是年轻人,精明强干,看看欧阳伦之案这位小郎君可谓是功不可没。”
  “确实是谋国之臣,陛下知人善用”
  ......
  朱桐被人看着一时间有些不适,随即将身子转过去。
  陛下为啥也让我来上朝呢?
  我也没有什么具体职位,更不会有什么事......
  还是早点结束了回家吃饭吧,大早上连一口东西都没吃。
  “皇上驾到!”
  宦官尖声喝道。
  所有官吏一齐下跪行礼道:
  “恭迎圣驾!”
  朱元璋从偏殿走来,一身红色的龙袍带起一阵微风。
  “都给咱起来吧,咱今天有件事和你们说说。”
  说着坐到龙椅上。
  众人纷纷起身,李善长率先起身问道:
  “敢问上位,是何事?”
  朱元璋直截了当地说道:
  “刑部左侍郎王硅还乡丁忧,如今此位空缺诸位可有合适人选?”
  李善长思索片刻随即说道:
  “诶,上位您看右侍郎张茂之如何?”
  “张茂之在刑部已有五载之久,按前朝惯例当由右侍郎来顶替空缺。”
  朱元璋沉默着没有回答,刘伯温却上前一步说道:
  “陛下,臣以为不妥!”
  朱元璋立即来了兴趣问道:
  “伯温,你说说看。”
  “臣以为,张茂之为人较为固执,听不进他人的劝谏,断案常常难辨忠奸,若是执行法令必当刚正不阿。”
  “但不适合居高位。”
  朱元璋闻言满是赞赏,心想刘伯温说的有理有据,正和自己心意,随即说道:
  “伯温言之有理,那你可有推荐的人手。”
  “陛下,容臣想想。”
  刘伯温说道。
  “那诸位臣工可否还有人选?”
  朱元璋又问道。
  吏部尚书吕典上前回道:
  “陛下,臣觉得刑部员外郎赵延廷可以担此重任,赵延廷多年以来主刑部律法修订之事。”
  李善长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此时刘伯温没等朱元璋开口,又直接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赵延廷年事已高,稳重有余而魄力不足,如若居此为将致使案件拖沓冗杂不清。”
  朱元璋又是一阵高兴,但却拧巴着连说道:
  “赵延廷不行!”
  “陛下,那姜世贤呢?”
  李善长又问道。
  刘伯温摇了摇头,不作回答。
  “吴庆南?”
  “不行!”
  “刘伯温,你倒是说个人选啊!”
  李善长一时极了,拔高声音说道,微微有点愠怒。
  “善长说的对,伯温你倒是说过人选啊!”
  朱元璋也顺势向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顿了顿开口说道:
  “朱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