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朕是那种人吗?还真是!
作者:秋意重    更新:2022-02-03 19:49
  皇宫。
  书房。
  墙上挂着一个红底金字的匾额,上书‘勤勉’二字。匾额下方靠墙立着几个大书橱,依次排开一批精装蓝壳的《史记》《论语》《大学》等典籍。
  书橱前是一张八仙桌。
  左侧堆着几沓高高的明黄色奏折,右侧放着笔墨纸砚。
  矮冬瓜的洪喜禄兢兢业业地磨着墨。
  昭仁帝凝神看着一封奏折,忽拍案而起。
  “好好好,好一个大汉顺应潮流而变则生,秦固法不变二世而亡!”
  洪喜禄手吓得一抖,忙腆着一张脸笑道:“皇上,遇上什么大喜事了?是何处粮食又丰收了,是哪儿又有能吏了,是您又妙手偶得了一首好诗?还是……”
  洪喜禄用手遮嘴,压低声音道:“丰竹园的戏折子又更新到精彩处了?”
  昭仁帝用奏章敲了一下洪喜禄脑袋,严肃道:“朕心怀天下忧心百姓,是因一个戏本子就喜行动于色的人吗?”
  洪喜禄茫然道:“您,不是吗?”
  昭仁帝颇为受伤地看洪喜禄:“洪喜禄,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看朕的,真是太让朕伤心了。”
  不等洪喜禄说话,他就又摇头叹息道:“可朕还真是!哎!”
  洪喜禄:……
  奴才的心疾都是被您吓出来的。
  “这是昨儿个姑母文会上的辩论记录。”昭仁帝往椅子里一靠,饶有兴趣重新翻了一遍,“奉山居士是庞仲门下走狗,大肆宣扬主张保守,因其在文坛颇具地位而拥趸者众。若非蒋家小子站出来与他辩论,这一场文会竟成了保守派的歌功颂德现场了。”
  “哪个蒋家?”
  “还有哪个蒋家?去给朕把端方唤来。他可生了个好儿子啊。哦对了,顺便带两瓶浴春酒来,这等喜事可得好好庆祝!”
  洪喜禄听到头一句还欢喜地埃着,下一句就皱起了苦瓜脸。
  “陛下,这酒……”
  昭仁帝眉毛一横:“怎么,朕还使唤不动你了吗?”
  洪喜禄连道不敢:“陛下,前儿个您说京城祈雨有果,喝了两瓶浴春酒庆祝,昨儿个您说大长公主病愈心情大好,也喝了两瓶浴春酒庆祝……宫里这个月浴春酒的存货都被您喝完了啊。”
  昭仁帝心道一声‘废话,要不我怎么要你去拿’。
  他慢条斯理用笔沾墨,装模作样地拿起一张奏折批阅:“洪喜禄啊,你可是知道朕有多信任你的,可莫要辜负朕这份信任。”
  “……”
  洪喜禄顶着这‘厚重’的信任,哭丧着脸走了。
  蒋侯爷不多时便到了。
  “让国子监老师联手出一份卷子,若奕文考过便赐他举人出身,令他可参加此次春闱?”蒋侯爷坐在罗汉床上,持白子与昭仁帝对弈,“陛下,您想要奕文出仕吗?”
  “你看看吧。”昭仁帝将那份奏章递给蒋侯爷,“端方,你是知道如今庞仲在朝堂的势力。朕如今真是求贤若渴,你忙于密谍的事脱不开身,疏青那孩子既然有才,就不该让他继续窝在家里了。”
  蒋侯爷看着奏章,谪仙般面庞又欢喜又苦涩。
  欢喜的是他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孩子。
  年仅二十岁便有如此过人见识,与年长他二十余岁的文人辩论时,亦气度从容字字珠玑。
  苦涩的是他的孩子生得如此大才,却命运多舛年少遭厄运成为瘫子,折断了所有锦绣功名路。
  还好有女神医。
  还好女神医救了他们父子。
  “臣,回去便让奕文准备去国子监考试。”蒋侯爷又迟疑道,“只是奕文的身体,暂时仍要依靠轮椅行走。”
  昭仁帝没注意到‘暂时’二字,随意摆手:“世间手脚双全的庸才浩若烟海,若疏青般有才者屈指可数,朕如今是不拘一格求人才,便是为他破例了又如何。”
  蒋侯爷再次道谢。
  等蒋侯爷走后,昭仁帝才似笑非笑地敲打着桌面,瞥向洪喜禄。
  洪喜禄恋恋不舍从袖子里拿出一壶酒:“陛下,只这一壶了。是奴才留给自己的牙祭。”
  “没了?”
  “陛下,真没了。”
  昭仁帝抛了一锭金子:“赏你的。”
  心道就知道这家伙有存货。
  洪喜禄喜滋滋地转身出门了,小心翼翼将金元宝藏在怀里,嘿地一下又掏出一壶酒。
  ——嘿。
  这就叫细水长流。
  ·
  平阳侯府。
  三房。
  蒋奕武刚让人送走大夫,砸完东西阴着脸坐着。
  屋外忽然喜气洋洋地响起喧哗声。
  “放榜了?”
  “少爷考中了没?”
  “肯定考中了吧,少爷可是让国公府的先生们辅导了好久的。”
  “快快快说说情况,别吊着人的胃口了。”
  ……
  蒋奕武心情烦躁,刚欲开口呵斥,就见一个贴身小厮将脸笑成了菊花,冲他讨好地道喜。
  “恭喜少爷贺喜少爷,您武举中了。”
  中了。
  就代表蒋奕武从此是武举人。虽仍要经过一轮会试,才能角逐武举三甲,进入吏部安排官员官职的流程里,改头换面平步青云。
  但武举人,与文举人一样,若用银钱开道也是能够做官的。
  蒋家,可不缺钱。
  中了武举人,便代表着蒋奕武随时可为官了。
  如何叫人不兴奋。
  蒋奕武被大夫宣判无治的怒气登时全消,茫然地怔了一怔:“……我武举院试中了?”
  “中了中了。”
  “……中了,成绩如何?”
  “北直隶共一千五百考生,取一百考生。您考了第四十七名,排行中上呢。”小厮喜气洋洋地道,“还有您的策论,成国公府的先生们给您辅导的那一篇策论,得了一个朱批的‘良’呢。”
  众人说着皆感慨起来。
  “文武双全的人毕竟是少数。许多人以为武举便是考武艺就行了,根本不在乎这策论,结果就被人比下去了。”
  “我听说这次院试里,策论能够得到中的,都不足百余人呢。”
  “可不是么。多亏了国公府的先生们给少爷压的题了,洋洋洒洒数千字呢。要不是少爷勤勉,还真的记不下来。”
  “这回咱们可算扬眉吐气了。”
  “……那两个人。”蒋奕武正兴奋劲正浓,想起什么地问道,“……考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