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打脸一群虚伪文臣
作者:秋意重    更新:2022-02-03 19:48
  明争暗斗几回后,太夫人没讨到好,又拿二房再没办法,干脆眼不见为净,淡淡摆手道:“我今儿个瞌睡重,你们先回去吧。”把众人打发走了。
  却忍不住再看了蒋明娇两眼,二房这丫头着实太难对付,像个扎手的刺猬,一个不妨就能被刺得发疼。
  今儿个暗亏,她记下了!
  二房一行人皆告辞。
  蒋奕武嘘寒问暖好久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等众人都离开后,五福堂顿时安静了下来。
  蒋明娆温顺跪下,用小银锤恭敬地给太夫人捶腿:“祖母,孙女替您把佛香点上吧。”
  太夫人声音迟缓又疲倦:“点上吧。最近总碰上这些烦心事,成日不得个安生。只有你调的佛香还算能静静心,让人稍微舒坦些睡个好觉。”
  蒋明娆端顺道:“为祖母分忧是娆儿的本分。”
  她轻轻拿起赤金镂空香炉上,那镶嵌着红宝石与蟠龙花纹的盖,将一些香料均匀撒入其中,最后用指甲盖漏了些黑色粉末。
  香炉无声无息燃烧。
  淡而宁静的香味飘了出来,盈满了五福堂,令太夫人疲惫紧皱的眉头不自觉舒展,人仿佛陷入了飘飘仙境,不多时便睡着了。
  蒋明娆轻轻勾起了唇。
  ·
  “陛下,女子封伯万万不可!”
  “陛下,女子合该相夫教子,靠丈夫儿子得封封号,您这般实乃违背古训。”
  “陛下,还请三思。”
  “陛下,阴阳有序伦常景然乃是天下稳定之道,万万不可破例,否则当贻害无穷!”
  金銮殿上。
  昭仁帝高坐在金色龙椅上,意味不明地扫过齐齐跪倒的众臣,目光最后落在了文臣一列的庞仲身上。
  庞仲低眉敛目,仿若这件事与他无关。
  这件事却不可能与他无关。
  除却他没有人能在文臣中有如此庞大的影响力。
  牛府尹谢参将仁心堂女医一行昨日已回到京城,再将陈督抚关押进大理寺衙门后,已经细细向他奏明江南灾区所有事宜。他了解到明珠的胡闹抢功,决定回头训斥她,也知道了仁心堂女医的赫赫功勋。
  有功自然得赏。
  今日他在朝堂上说出牛府尹谢参将与仁心堂女医事迹,只说了一句:“按大周朝律,立下这等奇功者,当得封超品伯爵。”
  一群文官登时如插葱般跪倒,各个不要钱似的磕头,口呼:“万岁,不可违背祖训。”
  崇古?
  不想让女人为官?
  或者怕扰乱纲常?
  这群人苦读孔孟之书多年,将纲常伦理已研究透彻,能熟练掌握并以之为己武器,有此考量不足为奇。毕竟打破纲常后,他们就不能再用道德纲常来约束别人了。
  但更多的是党派之争吧?
  庞仲。
  他是怕自己培养提拔起了自己的亲信!
  昭仁帝心思百转,面上丝毫不显:“庞相怎么看?”
  庞仲似乎年迈不堪地咳了咳:“老臣、老臣身为国宰,原应替陛下分忧,全听陛下圣裁。只是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亦是大周臣民的天下,陛下还请三思。”
  庞仲已有五旬,头发里零星有了星白。他年轻时原应是比较俊俏的面庞,不知为何年老后总给人平凡普通感,身量颇高,却时常瑟缩含胸显得低矮,人稍微有些清瘦,衣着朴素,一品朝冠的蟒袍已洗得有些褪色。
  这副样子若不穿蟒服,给他一把锄头,说他是乡间田头普通农夫也有人信。
  两个月前一场大病前,庞仲气势还没这么平凡低敛的。
  昭仁帝轻眯起眼。
  看来是两个月前他让庞仲病的一场,打草惊蛇了。
  庞仲愈发会韬光养晦了。
  昭仁帝淡淡道:“若我执意要封江氏女、牛不谷、谢参将为伯呢?”
  一群大臣跪在地上,背脊岿然不动。一个老臣朝昭仁帝傲然道:“既然陛下一意孤行,臣等只能为国为民请命,直到陛下改变心意为止了。”说罢额头深跪触地。
  其余文官亦随他动作,一一高喝后跪拜到底。
  “臣等为国为民请命,恳请陛下改变心意。”
  “臣等为国为民请命,恳请陛下改变心意。”
  “臣等为国为民请命,恳请陛下改变心意。”
  ……
  昭仁帝站在金銮殿上,冷然望着这一群人,从鼻孔里发出了一声轻哼,刚要说什么。
  门口忽然进来了一人。
  那人已年逾八旬,面庞上满是皱纹,头发已经雪白,穿着大长公主的金色凤凰朝服,手持一把鎏金嵌红宝石的拐杖,身量不高却威严气势逼人。
  由两个侍卫虚虚搀扶着,她步履极稳地大步走进朝堂,鹰隼般威吓目光缓缓扫过所有人,被她看过无一不退避地挪开目光。
  大长公主声音厚重如重石落地。
  “为国为民请命,好一个为国为民请命!你们刚才说你们是为国为民请命?谁许你们代表大周朝代表百姓了?”
  “是你?”大长公主拐杖指向一人。
  那人嗫嚅:“……我。”
  “是你?”大长公主拐杖再次指到一个人脸上。
  那人避让地垂下目光。
  “还是你?”大长公主拐杖再指向一个年轻人。
  那人面庞涨红:“我本是御史,合该为民请命……”
  大长公主似乎听到了大笑话,大笑三声后悍然喝道:“御史?扬州知府的族侄,家族上下利用江南灾情囤积粮食两万余斤,牟利达数万两白银的御史?江南灾情令百姓病倒无数,你却流连于醉花坊包下头牌足有半月的御史?”
  “若是在女人被窝里也能为国为民请命,这请命未免也太不值了。”
  那年轻人面庞惨白,面庞上满是难以置信。
  这些大长公主是怎么知道的?
  大长公主再环视一圈。
  拐杖指向方才闹得最凶的一个头发花白的御史:“先帝孝期未过就与侍妾同房,弄出一个私生子,如今借奴仆之子之名养在乡下。如此对君不臣的伪君子,为国请命?”
  那人惊恐失措:“不可能,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这件事……”
  话一出口,他已意识到失言,无力地瘫倒在地上,满心满脑都是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