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事大
作者:江湖野人    更新:2021-11-03 21:36
  等李资谦随陈达回到开京城内时,城中的气氛又变了不少。
  在高丽开始履行部分和议条约后,
  徐泽撤去了一些半月城南大门的兵马,并搭出了舞台——
  没错,他就是要安排随军的演出队在此演出。
  最初,台子是背对着南大门的,
  演出的剧目是重新改编,更贴近开京人口味的《捉贼记》。
  虽然国主已经下了罪己诏,宣布战争结束,
  但同舟社的兵马毕竟还没有撤走,战争并没有真正结束。
  而南大门正是两军“对垒”之处,
  害怕冲突随时会再次爆发,最初来此看戏的人并不多。
  不过,各国百姓对精神生活的渴望都一样,
  等到这些胆大的人回到家中,添油加醋一番宣传后,场面立即火爆起来。
  不断有人涌来,看了上午的一场,还赖着不走,等下午的一场,
  来的晚的人靠得太远,
  根本看不到,也听不到,
  只能看别人后脑勺了,仍跟着傻笑。
  徐泽干脆组织看戏的人领号,
  看过了的人还想再看,就只能在场外了。
  场面如此火爆,就连守在半月城上的高丽官兵也忍不住了,
  连续听了两天的叫好声,
  这些高丽王朝最“忠勇”的兵士开始“抗议”了,
  他们找军官抱怨,强烈要求看一场戏,
  大王都宣布战争结束了,还守什么城?
  实在不行,咱们就放下武器,到罗城看戏去。
  事关军心士气,军官不敢遮掩,
  层层汇报,直到国主处。
  王俣虽然窝在宫城里,
  但整个城中的变化却是随时有人汇报到他这里,
  徐泽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
  大军在罗城驻下后,
  整顿市容、军民共建的工作做得不亦乐乎,
  而有了新附军及其家属的榜样示范,见效甚至比新安州还要快。
  对同舟社一套又一套层出不穷的手段,王俣是真怕了,
  他终于理解了金富轼“罗城大半百姓也要背弃朝廷”的担忧,
  一再催促臣子们赶紧履约,早点送走徐泽这尊瘟神。
  唱戏什么的他不懂,
  但要是让守城军队真跑到罗城看戏,那这乱子可就真闹大了。
  王俣无奈,只能派使臣出城,
  找到自己的“妹夫”,商量给半月城军民加演戏剧之事。
  徐泽当然是本着同舟社和高丽良性互动的需要,派演出队进半月城演出了。
  这里要说明一点,
  徐泽虽然答应了和亲,却不认王俣这个大舅子,
  因为他已经有正妻赵竹娴了,不可能休妻再娶。
  福宁公主是你们高丽人硬塞给我的,只能做小妾。
  要是你们看不起我,那就别送了,
  反正还没有“收货”开封,也就不存在“退货”扯皮的问题。
  高丽大臣一向重面子,张口闭口将礼仪挂在嘴边,
  当初,金国遣使高丽,
  要求“许我和亲,结为兄弟,以成世世无穷之好”,
  高丽众臣“极言不可”,甚至有人主张斩金使以快人心。
  监察御使金富仪(金富轼的四弟,金氏五子,皆“以文学进”)却提出不同意见,
  认为“汉之于匈奴,唐之于突厥,或与之称臣,或下嫁公主,凡可以和亲者无不为之。今大宋与契丹,迭为叔伯兄弟,世世和通于蛮胡之国屈而事之者,乃所谓圣人权以济道保全国家之良策也。”
  其人主张接受金朝和亲要求,遭到群臣嘲笑,提议自然未被王俣采纳。
  现在,还是这帮臣子,却都装起了傻子,
  对于送公主给一个商社首领做小妾这么丢脸的事,全作不知,
  反正丢脸的是王室,
  要是真傻了,为国家争这口气,搞得徐泽再翻脸,
  怕是所有人的里子面子甚至连小命都没有。
  金国再厉害,也是远在天边,
  徐泽却是已经打进了城,还住了下来,
  谁不怕,谁敢“看不起”他?
  高丽长期夹在辽、宋两个大国之间,却能够保持一定的外交独立性,
  就得得益于其以现实利害为基础,以小事大的“事大主义”,
  同舟社虽然还没有立国,却能够灭国,
  就凭这一点,将公主送给同舟社社首徐泽做小妾,不寒碜!
  高丽国主王俣便是这样完成自我心理建设。
  尤其是看过同舟社的新剧后,其人更加肯定了这点想法——
  徐泽绝非池中之物,等其问鼎天下之后,
  说不定自己想送他公主做妃子,还要看别人乐意不乐意要呢。
  王俣是以爱好文学著称的君主,而且文学造诣相当高,
  比起大宋天子赵佶确实不如,但比后世某位全能老者却是强了太多。
  因此,他在看戏的过程中,
  是带着艺术鉴赏和帝王评点的心态,得出这番结论的。
  演出队在半月城的演出非常成功,
  仅仅是一场《捉贼记》,便让半月城内叫好声不止,
  就连王俣也按赖不住,跑出宫来“与民同乐”。
  见演出效果超出预期,高丽国主也亲临现场,
  乐和根据之前徐泽的指示,又加演了一场这段时间刚刚排练的剧目。
  新剧的背景是随着金国进攻大辽失利,转入战略相持,
  金国为了获取更多的战争资源,
  悍然发动对高丽的战争,抢人、抢粮、抢土地,
  英勇不屈的高丽人民奋起反抗,与野蛮的女直生番做艰苦卓绝的斗争,
  但金人久经战阵,兵强马壮,战力远超高丽,战争打得异常艰苦。
  故事便发生在遭金人围困数月的云山城,
  因长期围困、外援断绝,城中粮食不足,
  男主三兄弟冒险出城,历尽艰辛,终于猎到一头肥鹿,
  正待扛回城分给守军时,却被金人抓住。
  金人将他们押至城下,要求对城中军民劝降,
  并承诺他们劝降成功后,就赏三人官职。
  老大来到城下,大喊“坚持住,援军就要到了,金人就快不行了!”
  结果,被愤怒的金人杀掉。
  换上老二,还是鼓励城中军民,大喊“援军已经到了,金人的末日就在眼前!”
  气急败坏的金人又杀了老二,
  换上老三,面对两位兄长的遗体,笑着说“我看到了金人的末日!”
  就在金人举起刀,把老三也要砍死之时,
  “爱好和平、维护正义、播撒希望”的同舟社神兵天降,
  杀死了所有金人,解救了一城军民。
  新剧仅有两幕,节奏也很紧张压抑,
  不过几个“丽奸”演员的一口开京口音,瞬间将观众带入剧情中,
  从上一剧目的大团圆到这一幕的深刻沉重,让观众们心情激荡不已。
  侵略者编排抵抗侵略的剧目,看似荒诞至极,
  但看戏的高丽君臣和军民却一点也没觉得不适。
  相对于刚刚接触,就打败本国,且军纪极严的同舟社,
  高丽人心目中最可憎、又最可怕的敌人,一直都是率兽食人的女直人。
  不仅仅是恐惧于女直人起兵之初,多次屠城的黑历史。
  经历了十年的曷懒甸争夺战的人都很清楚,
  当年尹文肃公可是几乎将当地的女直人屠戮一空,
  高丽人和女直人之间,彼此都是有血海深仇的。
  金国崛起后,就成了高丽人的噩梦。
  刚刚经历了同舟社攻城的观众们不禁反思,
  若这次攻城的是女直人,
  开京会怎样,城中军民的结局又会怎样?
  就这样,两场剧目,
  一场热闹非凡,叫好声不断,
  一场气氛压抑,看得人心里只冒凉气。
  不知不觉中,绝大部分的人再看同舟社的军队时,
  就比之前的敌视、惧怕,有了更多复杂难明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