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你情我愿
作者:向晚葵    更新:2022-01-13 16:00
  到了晚上,周智荣在东海县投资办厂的事,终于传遍全县各个角落。
  晚间新闻里,关于他的镜头,更是给了足足十分钟。
  通过记者一问一答,介绍了这次投资的主要原因,以及对家乡东海县的感情,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包装成为一个为家乡经济发展,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爱国投资者。
  全县上下自然欢欣鼓舞。
  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希望有更多的爱国华侨,来家乡投资,这样一来,大家才有机会赚到钱,生活才能更美好。
  说得夸张一点,这些年大家已经穷疯了,对工作的渴望,已经到了极限。
  如果这件事变成现实,不知道能拯救多少个贫困家庭?
  祝良骥和董怀谷此时面对面坐着喝茶,对电视里的新闻非常满意。
  “董县长,你说我们如果把这个采访短片,送到省台里,是不是能宣传我们县的大好形势?”祝良骥等新闻播完,这才放下手里的茶杯,缓缓开口道。
  这些炒作手段,他以前虽然也知道,但是周桃显然更精通。
  和她认识久了,相关的方法他学了不少,此时就派上了用场。
  不管在哪个位置,都要明白上面需要什么?
  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进入上级领导的视线,获得升职的机会。
  照他的理解,省里现在同样缺投资,所以最需要的是优秀投资者的样板。
  这样一来,既宣传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家来本省参观考察,又美化了他们这些本地干部的干练形象。
  这些投资者不傻,只有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他们的投资不发生意外。
  而周智荣这样的表态,其实就是在夸东海县领导层的工作能力。
  他看得出来,周智荣不是不明白县里的用心,但是他不介意,说明愿意被他们利用。
  当然这样表达也不合适,应该说这个香江投资者非常清楚国内的环境,如果和县里配合,对他来说不但没有害处,反而双方都能获益。
  “你觉得可以?”董怀谷作为一县之长,怎么可能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周智荣是祝良骥的资源,他不方便大包大揽,所以一直装傻。
  要知道如果把这个新闻推上地区或省里,很可能他这个县长受益会最大。
  他要防止祝良骥因此心里不舒服,跟他生出间隙。
  “我觉得可以。”祝良骥肯定地回答。
  他非常清楚,自己刚升上副书记,资历浅,人脉不足,需要时间积累。
  就算这个功劳全部放到自己身上,也不可能马上升职。
  而董县长就不同了,他在这个位置已经超过三年,各方面都已经做好准备,只需要一个契机,就能水到渠成,往上升一步。
  既然如此,何不卖个好。
  他唯一担心的是,董县长升职后,调离东海县,那自己的处境会比现在困难。
  但是到了这一步,权衡之下,他还是做出了选择。
  “那明天马上让宣传部门的人去一趟省里。”见祝良骥这样说,董怀谷也没有矫情,马上做了决定。
  他今天会出现在这里,其实也是在等对方的表态,看来自己没看错人。
  下一刻,深深吸了一口气,推心置腹地说道:“这次的事谢谢你了,以后不管我在哪里,你都是我的小老弟——”
  言下之意就是,以后祝良骥如果遇到了困难,他绝不会置之不理。
  “董县长客气了。”得到他这样的承诺,祝良骥也很激动。“我能坐上这个位置,也多亏了老领导的支持,我们的关系摆在那里,相互支持是应该的。”
  所谓官场只谈利益,不谈感情,虽然不知道董县长的话有几分是真,但是在不损害他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如果自己遇到麻烦,他应该会愿意向自己伸出援助之手。
  这就足够了。
  有时候上面一个表态,会让一件事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他非常清楚这一点。
  两人哈哈一笑,大有遇到知已的感觉。
  ————————————————————————
  省组织部的工作组到达剡溪县的时候,没有直接去县里,而是找了个安静的招待所歇下来。
  然后分头行动,调查县里主要领导的情况。
  其实很多人的资料他们手里都有,只是有几分真几分假,他们就不好判断了。
  为了给老领导一个交待,必须把这件事调查清楚了,才能做出准确的处理。
  这次行动,一共下来了五个人,由组织一处的严处长带头。
  严处长今年四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办事向来风风火火,受不了拖沓的工作效率。
  所以到了晚上八点,大家才回到招待所,纷纷把手里的资料交到他手里。
  “大家先说说第一印象。”严处长把资料汇总后,大致看了看,然后问手下。
  这次为什么过来,每个人都很清楚,所以没必要遮遮掩掩了。
  “高县长的问题确实很严重,已经多次违反法律和纪律了。”一个手下列举高建良的问题。
  比如以权谋私,搞一言堂,强行安插调动干部,违反人事纪律,包庇纵容亲朋好友违法行为等等,都有确凿的证据。
  不过问题归问题,怎么处理,还得好好考虑。
  大家在这个位置久了,清楚官场就是一张网,你动任何一个人,都会引起其它变故。
  他可不信剡溪县的上级单位都是聋子瞎子,会看不到这些问题。
  这些年一直听之任之,很有可能有其它因素在干扰。
  其它人听到了,也纷纷应和。
  他们都是组织部的人,明白一个道理,一个看起来越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往往越困难。
  因为背后的牵扯太头疼了。
  “那就先回去向上报领导汇报结果,让他们来决定如何处理——”严处长坐的位置比他们高,了解的情况也更多,隐隐知道高建良身后的情况,最后还是作了这样的决定。
  这样做或许有明哲保身的意思,但是他也没办法。
  用这么快的速度,把事情查清楚,并收集这么多的真实资料,已经是他能做的极限了。
  希望组织部的领导看到它们时,能拿出魄力,把这颗毒瘤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