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村里的变化
作者:向晚葵    更新:2022-01-13 16:00
  最近通过县里的广播,连续宣传了大半个月之后,大多数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只是对私人小店这件事,大家还是有顾虑。
  所以来看热闹的人非常多,真正租的人少。
  等看到周桃和其它几家店还没开张,就有顾客上去问价格,大家才明白过来,开始有人大着胆子租店面。
  周桃开张当天,生意非常火爆,从开门到晚上打烊,顾客一直没有断过。
  没过两天,开店很赚钱的事传了开去,剩下一些店铺,一天之内被抢个精光。
  祝良骥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开心,于是筹划再建一个市场。
  周桃知道后,劝他等一等。
  “为什么?”祝良骥疑惑地问。
  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就算再推出一百家店,也能租得出去。
  这样一来,至少能解决一百多个家庭的失业问题了。
  “物以稀为贵,如果一下子供应太多,分散了生意,万一有人赚不到钱,后面市场就不好做了。”周桃解释道。
  现在因为店铺少,大家选择的余地不多,所以只要有东西卖,基本上都能赚钱。
  如果让铺增加一倍甚至更多,就要担心养不活这么多店铺了。
  “那怎么办?”祝良骥一听,就有些担心。“靠这么几家店,肯定意义不大。”
  当初周桃可是说过,先建一个综合市场,再根据情况,建一个个专业市场,解决县城大部分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
  只有做好这个,他的政绩才会获得上级领导肯定。
  “我的意思是,在这段时间,县里要重点进行宣传,勤劳致富的思想,让大家八仙过海,各展所长,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经商赚钱。”周桃解释道。
  不管做什么,都要一个过程。
  现在这边的服装店,日用品店,以及玩具店生意兴隆,其它人最直接的反应,自然是开一样的店。
  但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则不能大家都卖同一种商号。
  毕竟市场有限,卖的人多了,供大于求,就会出事。
  有人卖不出去,低价倾销,服装市场就会被打乱。
  所以必须鼓励大家去动脑筋,寻找商机。
  比如在服装店旁边,开一家袜子专卖店,围巾专卖店,帽子专卖店等等,把商品的范围扩大,这样才能把蛋糕做大。
  这个时候大家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少,没有人会教他们怎么做生意,只有一些特别聪明的人,才能想到这些。
  如果县里通过报纸电台等渠道,不断进行引导,效果就会好得多。
  到了那时候,你就算再建几个专业市场,也不用担心生意不好了。
  “我明白了。”祝良骥听了后,茅塞顿开。“回头我让宣传部门的人牵头,写一批稿子出来,在全县广播里宣传。”
  天气越来越冷了,周桃带了一批棉衣,回了一趟家。
  “家里衣服根本穿不完,你不要带衣服回来了——”杨桂芳看到了,埋怨道。
  从去年开裁缝店开始,桃子断断续续带回来二十几件衣服,春夏秋冬的都有,每一件都好好的,真的没必要添新衣服。
  “没事,反正不缺这点钱。”周桃无所谓地说道。“再说有新衣服穿,心情也会好一些。”
  注意到妈妈脸上的伤疤,已经淡到看不见了,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看来灵兽肉确实不凡,难怪北冥神鸟说修炼者不需要复容丹,因为食用有灵气的食物,身体恢复能力特别强。
  这些灵兽肉应该是低阶的灵兽,换成高价的灵兽,只怕吃几块肉,就能让人脱胎换骨了。
  “胡说八道。”杨桂芳笑骂了一句。“你这样乱花钱,就算赚得再多,也受不了。”
  嘴上虽然这样说,心里其实明白,女儿现在又开了几家店,接下来只会越赚越多。
  广播里最近经常提到的万元户,听起来好像很有钱,只怕女儿去年赚的钱,就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了。
  到今年年底,十万元户都有可能超过。
  母女俩一起在客厅坐下来,难得这样拉拉家常。
  院子传来一阵咩咩的羊叫声,吸引了周桃的注意力。
  “你又养羊了?”她好奇地问。
  家里原本就养了鸡鸭鹅和三只猪,如果又买羊,差不多家禽家畜都要凑齐了吧!
  “是啊!”杨桂芳故意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说道。“你不是喜欢吃羊肉吗?我抓了两只回来,养大后杀肉吃。”
  自家养的东西,桃子舍不得卖,只能自己吃。
  反正家里不愁吃穿,她能做的,就是女儿回家时,家里有东西随便她宰了吃。
  “妈,辛苦你了。”见她还记得春节时,自己随口说过的一句话,周桃又是感动又是内疚。“其实你不必为了我,什么东西都自己养的——”
  她一直说自家养的东西好吃,无非是前世传下来的习惯,因为那时候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严重,大量的家禽家畜都是吃药吃饲料长大的,肉质非常差。
  而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天然的,只要有钱,买回来吃也一样。
  “没事,闲着也是闲着。”杨桂芳不在意地回答。“再说别人家也在养——”
  现在不仅仅是自己东西养得多,村里其它人也差不多。
  她猜得到原因,那些人就是看到自家这样做,才跟着有样学样的。
  桃子是村里的明星,很多人都在偷偷关注自家的情况,自己每天要割几篮草,院子里的鸡鸭鹅的叫声,站在外面也听得到,她们肯定发现了这一点,加上发现现在买卖越来越方便,于是都动起了脑子。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家庭都开始大量养殖家禽家畜,希望养大后卖点钱,贴补家用。
  就连老大家,现在也养了四十只鸡,两只猪,十只鹅。
  有人缺钱时,拿了家里的鸡去卖,发现价格比以前高了不少,更加动了心。
  这样一来,下地挣工分,反而成了最鸡肋的事。
  不过不去又不行,因为每家每户都要吃粮食,工分少的话,分到粮食就少,饭就吃不饱了。
  总的说来,大家的生活有了盼头,虽然比以前更辛苦,但是脸上的笑容却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