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新的赚钱项目
作者:向晚葵    更新:2022-01-13 15:59
  东海县本地盛产绿茶,没理由找不到会加工茶叶的师傅。
  不过她的人脉有限,所以准备明天去一趟老家,找卫伯伯帮忙找人。
  这时候茶叶还是公家的财产,印象中公社和大队都有茶园,只是面积不同而已,想来也有加工茶叶的厂房。
  因为是嫩芽,采摘起来比较慢,摘了近两个小时,篮子里才一斤左右的茶叶。
  她把茶叶收进空间,准备明天早上再来一趟,至少采够五斤,到时加工出一斤茶叶。
  前世一年她大概能喝掉一斤茶,这一斤明前茶,足够她一年的量了。
  这时候天已经开始变暗,不能继续采摘了。
  大白天在这里当然没事,天黑下来后,要她一个人继续在离坟不过十几米的地方的呆着,还真没这么大的胆量。
  至于原本的寻宝计划,自然也泡汤了,只能等明天过来采够茶叶后,继续到龙山其它地方寻找机会。
  匆匆下山后,开门回到屋里,没有停留,直接从前门出去,到裁缝店那里吃晚饭。
  到了那边,发现厨房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剩下。
  原来工人们因为她一直没出现,以为她像以前一样,在家不过来了,所以已经吃过晚饭。
  周桃也不在意,随意煮了点东西,算是解决了一餐。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老家和公社那边都有茶场,没理由县里却没有吧!
  于是来到干妈家,问起这件事。
  “你问这个干什么?”冯冬梅没想到她关心这个,好奇地反问:“县里当然有茶场,就在城东那边,差不多有五百亩地呢!”
  那片是县里最大的茶园,其它零零碎碎的,还有好几片呢!
  东海县和剡溪县,是省内最出名的产茶地区。
  这里种茶历史悠久,是国内绿茶最出名的绿茶产区之一,除了本地人饮用,还大量销往周边市县以其它省份,算是本地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哦。”周桃见自己猜得果然没错,心里一喜。“那我们这边主要产什么茶?”
  绿茶也是有区别的,像老家这边的省城,以龙井茶最为出名。
  往北就是邻省的徽州市,则以黄山毛峰最为有名。
  其它像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这些,都是排名靠前的名茶。
  “我们这边最好的茶,当然是翠茗茶了。”冯冬梅理所当然地回答。“平时泡给你喝的,就是这个茶。”
  她对茶没什么讲究,主要是当老师比较辛苦,有时候备课到深夜,人容易犯困,必须喝点茶提神。
  喝惯了之后,觉得这茶味道也不错,就喜欢上了。
  “这茶确实还行,就是没保存好,所以没什么茶香。”周桃随口答道。“今年的新茶,开始采摘了吗?”
  这个问题她早知道了,所以没必要在意。
  就是不知道今年的新茶,这时候有供应了没有?
  如果是前世,一个月前,就应该有新茶出来了。
  毕竟越早的茶,价格卖的越贵,很多茶农已经学会在大棚种茶叶,就是为了得到明前茶。
  普通的春茶,不过几十块一斤,而明前茶和雨前茶,则要贵几十倍。
  据说一斤顶级的明前龙井茶,可以卖到几万块甚至更高,这在普通人眼里,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现在的茶场还是集体的,想来没人会花这个心思,让茶叶采摘期提前。
  “没想到你的嘴还这么刁,居然嫌茶不够香?”冯冬梅笑骂了一句。“这时候当然有茶了,只是普通人买不到——”
  最早采下来的好茶,因为数量有限,只能供应给上级领导。
  普通人想买,一般要到五月份,这时候茶叶已经长出青叶子,就能大量供应给普通民众了。
  “这么说来,茶场已经在加工茶叶了?”周桃虽然觉得意外,却不会大惊小怪。“那妈能不能帮我买些回来?”
  如果能直接买到,就不用搞得这么麻烦,自己上山去摘茶叶了。
  “数量少的话,应该不难。”冯冬梅答应道。
  心里已经做了决定,既然干女儿喜欢,那她就是舍了这张老脸,也要想办法帮忙搞几斤回来。
  当天晚上,周桃躺在床上,听到大胃王又有消息过来了。
  “你说的茶叶,我们这边也有,只是没有人懂得加工方法?”
  下午回乡下,大胃王没有直接回家找爷爷奶奶,而是把车停在山下,去爸爸说的地方找茶树。
  很快就找到了一棵,不过长得并不高,只有一尺左右。
  怕自己弄错,他让系统比对周桃提供的茶树,最后确定两者是同一个物种。
  确定没错之后,他兴奋之余,继续往里面寻找。
  让他没想到的是,越往山里走,茶树就越多。
  因为长得像灌木,当地人每年都会把新长出来的茶树砍下来,带回去当柴烧。
  然后第二年它们继续长出来,再次被砍掉。
  而更深入的山里,因为没有人进来,所以茶树一直在生长。
  有很多茶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最高的已经有七八米高,非常惊人。
  只是这样长出来的茶树,枝条比较稀疏,上面能采摘的茶叶,也没有想像的多。
  好在茶树数量众多,只要把周围山里的茶叶全部摘下来,也足够加工几千斤了。
  独家经营的东西,利润会很高,应该能赚不少钱。
  确定家乡有茶树后,他没有继续往里走,而是回家见家人。
  吃了晚饭,他回到自己房间,这才考虑具体操作问题。
  最重要的是种植问题,必须专门开辟一块空地,来种植茶树,这样产量才能稳定。
  山上的东西,总归不保险,如果被村民知道,偷偷把茶树挖走,他们也没有办法。
  怎么样才能养活,同时让产量达到最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另外就是茶叶加工。
  如果没炒好,只能卖低价,这样很难赚到大钱。
  经过精心加工,让茶叶的色香味达到最佳,才能卖高价。
  这一点,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
  既然那个位面有完整的种茶制茶方法,自然得向周桃请教了。
  “这个简单,我回头找一本相关的书籍发给你。”周桃轻松地回答。
  国内的喝茶历史悠久,不管是种植还是加工,都有不少文献传下来。
  特别是建国后,编写了不少这方面的科技书,只要去书店走一遭,肯定能买到几本。
  再说那个位面有制作苦丁茶的经验,只要改良一样就能用,想来很容易学会。
  如果想制出最高档的茶,需要那边的制茶师不断练习和改进工艺,才能办到。
  有了别的茶叶渠道,第二天早上,周桃没有继续去龙山采茶叶,而是来到新华书店,寻找种植茶树以及加工茶叶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