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未来的憧憬
作者:向晚葵    更新:2022-01-13 15:59
  这还是看在他大队会计的面子上,排得比较靠前,否则十天半个月都轮不到。
  当然也有人等不及,找有这个技术的人帮忙,比如原来的中学老师许宝根。
  他虽然因名声问题,已经被学校开除,可是接电线这件事却难不倒他,现在在村里也很抢手。
  周国胜跟他家有矛盾,自然不可能找他。
  无意中听说侄女从县里请了师傅回来,趁中午吃饭的空隙,急急过来了。
  “只要师傅有空,我当然没问题。”周桃望了电工师傅一眼,让他自己来说。
  她记得电工师傅还有份工作,不敢保证他会不会答应。
  “没问题。”电工师傅连忙回答。“这边接好后,我就帮你去接。”
  周桃给的工钱非常高,吃得又好,他不好意思拒绝。
  眼前这个人听称呼,应该是主人的大伯,想来也不会亏待自己。
  反正出来时,领导让他完成任务再回去上班,不会计较多一天两天的。
  “那谢谢你了。”周国胜听侄女这样说,以为她准备拒绝,没想到电工师傅爽快答应下来,才知道自己想多了。“什么时候这边好了,我再来请你——”
  不好意思看着他们吃饭,匆匆回去了。
  周桃母女也没挽留。
  下午她继续留在家里,随时回答电工在细节上面的疑问。
  因为对线路、灯具和开关等方面要求比较高,电工怕自己记错,每进一间房间,都会再问一次,确实无误后,再接好线。
  家里工具齐全,梯子等都有,加上接的是明线,所以速度非常快。
  等傍晚周国勇下班回来,线路已经接得差不多了。
  楼下的灯全部装好后,按下开关,亮堂堂的非常舒服。
  “有电了,太舒服了。”周小满孩子气地叫起来。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本来就是老百姓对新生活最美好的期盼,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一半。
  以后可以在明亮的电灯下看书做作业,想想就开心。
  “是啊!”杨桂芳也觉得兴奋异常。“以后晚上不用摸黑干活了,可以抓紧时间把鞋子做出来,天凉了马上可以穿。”
  她比较关心的是家里人的脚,这时候没有缝纫机的家庭,衣服只能请师傅去做。
  现在桃子给家里买了现成的新衣服,只要鞋子做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
  至于织毛衣,还没这个想法,主要是没有毛线。
  倒是老公在公社的农机厂上班后,带回两双崭新的线手套,他舍不得戴,她考虑着是不是把线拆了,给儿子织件背心。
  如果线不够,那就等下个月的手套发下来,继续织。
  周桃知道这对妈妈来说,也是一种乐趣,就没有阻止她。
  毕竟别的人家想拿手套的棉线织衣服,还没这个机会呢?
  “这灯是哪里买来的,怎么比厂长办公室的日光灯还亮呢?”周国勇则注意到自家屋顶的吸灯,有脸盆大小,扁扁地贴在天花板上,没有日光灯白的刺眼,也不像灯泡黄黄的不够明亮,怎么看都觉得舒服。
  以前在农村干活,他没有这样的想法,现在接触的人多了,眼界也开阔了一些,关注的点,也跟以前不同。
  “托朋友带来的,估计是大城市的新产品。”周桃含糊的回答。
  普通家庭用的吸灯,其实是从八十年代末才大量流行起来的,这时候农村都是拉线开关和电灯泡,连日光灯也很少有家庭接。
  好在交通不便,几乎没有人能肯定大城市有没有这样的灯具,所以这样说,也不会引人怀疑。
  “难怪。”听说是大城市的新产品,屋里每个人都没有疑问了,反而觉得能用上大城市的东西,非常神圣。
  吃了晚饭,周国勇拿了电筒,和小满一起,帮电工照明,继续接线。
  希望晚上睡觉的时候,把几个卧室的灯全部接好。
  这时候没周桃的事了,于是跟妈妈坐在明亮的客厅,边听收音机,边聊天。
  “每天晚上这时候都在播新闻,没有台唱戏,真没意思——”杨桂芳把针在头发上磨了几下,继续用顶针把线穿进鞋底时,抱怨道。
  这是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候,现在有了电,一家人坐着聊聊天,听听戏曲,不知道有多舒服。
  偏偏整个小时都在播新闻,她对这些不感兴趣,所以忍不住埋怨。
  “想听自己感兴趣的戏曲,那得等买录音机才行。”周桃也发现妈妈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了,笑着回答道。
  印象中这时候应该已经有录音机了,邓丽君被批判“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也传进国内了。
  毕竟国内第一首流行歌曲《乡恋》,也会在明年正式出现,李老师也因此遭到质疑和批判。
  大量的国内歌手,受邓丽君的影响,在八十年代的歌坛流行开来,跟录音机传入内地,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只是现在要买,应该算得上天价,没有几百块,不可能买下来。
  对周桃来说,倒还能接受。
  “录音机是什么东西?”听说还有其它可以听戏的东西,杨桂芳好奇地问。
  如果真的像桃子说的,能听自己想听的,那就太好了。
  “跟收音机差不多,也是一台机器,只是里面可以放磁带,录好了你想听的戏。”周桃简单介绍了一遍,考虑是不是去一趟余杭或者沪市,买一台回来,顺便挑几盒戏曲的带子。
  其实本地人除了样板戏,更喜欢听的是越剧和绍剧,就是不知道有没有磁带卖。
  “还有这么好的东西?”杨桂芳一听,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那机器是不是非常贵?”
  虽然她非常希望有这样的宝贝,但是太贵的话,还是算了。
  “不会太贵,我们家买得起。”周桃看了妈妈的模样,更加存了买一台的决心。
  还可以问一问大胃王,不知道他们那个位面,有没有类似的机器。
  如果磁带能通用,那就没问题。
  两个位面很多一样的产品,但是也有很多发生了偏差,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那最好了。”杨桂芳一听,顿时开心起来。
  自从女儿让自己在家当个家庭主妇,她的人生目标发生了变化。
  以前在队里上工的时候,虽然辛苦,至少可以跟人家长里短的聊一聊,还能看人吵架等好戏,不会太枯燥。
  长时间一个人在家,就会觉得寂寞。
  有收音机陪伴自己,她觉得好了许多,可惜很多节目不是她喜欢听的。
  “下次给你买个电视机,那晚上你就不会无聊了。”见妈妈又喜欢又心疼钱的模样,周桃笑着给了她一个承诺。
  七十年代国内就有了黑白电视机,小的只有九寸,大的有十八寸,一台十八寸的要五百块钱左右,谁买得起?
  自己现在有这个能力了,让爸妈提前享受一下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