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们没有孩子
作者:素衫清韵    更新:2022-01-11 15:11
  郭家虽然是商贾之家,可是手下把持着江南的盐,药,茶,庄宣曾多次尝试着想从郭家手底下分一杯羹,但是都没有法子。只能另辟蹊径,做印染,茶庄,珠宝这类的生意。
  所以说郭家是江南第一首富一点也不夸张。就单单盐这一行垄断,就能让他们富的流油,掐住整个江南的经济命脉。整个水马巷这一片都是郭家的宅子,嫡支,旁支,盘根错节。眼下这分了东中西三路的大宅子修建的富丽堂皇美轮美奂,不管是栽种的树木花草,还是假山池水亦或盈柱花窗都精致讲究。
  昭昭跟在崔氏后面,跟着一群暂且叫不上名字不知道关系的郭府内眷沿着中路朝着慎德堂走,身旁不时有目光扫过来,还有低低的交谈声,无非就是好奇郭临安这个三爷,在小辈眼中这就是个死了十多年的传说,突然冒出来,真的有些好奇。
  那些打量的目光不止是好奇的,还有轻蔑的,嗤之以鼻甚至完全不掩饰的。崔氏就如同什么也没有听见一般,目不斜视的朝前走,旁边陪同的妇人跟她低声说着府里的概况,她微微颔首,面上带着得体的笑。
  等到了慎德堂就是认亲,崔氏跟着郭临安将屋里的人都认了一遍,能让他们行礼的也就只有郭家如今的当家人郭琰和郭崇和他们的夫人周氏,姚氏。
  剩下的便是两房的小辈,纷纷上来给郭临安和崔氏见礼,各自混个脸熟。甭管心里好奇或者轻视,面上总算是没有出什么差错。
  然后郭老爷子留了郭临安说话,崔氏就带着李谨钰一起退了出去,郭琰的夫人周氏和郭崇的夫人姚氏亲自带着她去了阆寰院。
  士农工商,商贾排在最后,可见天下人对商人的轻视怠慢,然而商贾做到诸如郭家这样,那些士族官僚就算心里再怎么不屑,面上却还得捧着舔着。这世上最重要的无非就是权和钱,细说起来钱似乎比权更重要一些。上至九五至尊,下至贩夫走卒,哪个人都不能离了钱。
  所以郭琰就娶了江宁前知州周平章之女为妻,郭崇也娶了江宁士族姚氏女。这姚氏算起来和崔氏还有姻亲关系。
  周氏如今也年近五十了,有些发福,看起来很是圆润,作为当家夫人,自然有凌厉的一面,也有长袖善舞的一面,一路上都带着笑,寻着话题不至于怠慢崔氏。
  “说起来阿珩这孩子也算是我和二郎看着长大的,从小就聪慧好学,极有见地,公爹对他寄予厚望,费劲了心思栽培,还倾尽郭家尽半的家产去淮安求取,可惜——”说道这里笑了笑:“你看看我,长了一副不讨喜的嘴脸,你们回来是好事,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不提也罢。”
  一旁的姚氏道:“二嫂说的极是,阿珩和雨棠能回来就是菩萨保佑,是郭家这些年铺桥修路做善事积攒来的福报,是好事,以前那些就不必再提了。”说完看着崔氏轻笑:“不知道雨棠和阿珩这些年都在哪里,既然还活着,怎么不早些回来,公爹和二哥三郎他们一直都念着你们。”
  崔氏笑了笑道:“珩郎性子倔强,不喜欢经商也不想入仕,否则当年也不会带着我一起离开江宁,九死一生活下来,更希望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心里惦念着祖父,却又觉得愧对他老人家的栽培和期望,所以迟迟迈不开这一步。此番是带着学生游历至此,想着祖父年事已高,怎么着也该回来看看的,所以就回来了。”
  当初在郭家,因为崔氏不仁,害的她险些和郭临安分离,也因此让郭家人颇有微词,她便只能谨小慎微处处低头。不是她瞧不起商贾,郭家这些人吃香真的是难看,新婚不到一月便往院子里送人,明里暗里的构陷,若不是郭临安懂一些医术,他们夫妻二人这会儿骨头都化了。
  后来外出遇险,他们不是没有送信回来,然而信送出去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半点回应。本来就怀疑买凶的是郭家人,如此就更加笃定了,所以怎么可能回来。
  这看似花团锦簇的富贵地,于他们夫妻二人来说就是狼潭虎穴,是此生都不愿再提及再踏入的地方。
  姚氏一双凤目轻挑,微微转脸看了李谨钰一眼:“这小郎君生的真好,在门口的时候我还当是你和阿珩的孩子,没有想到竟然是你们的学生。不知道小郎君是何方人士,竟然入了阿珩的眼,亲自带在身边教导。既然带着学生游历,怎不见带着你们的孩子一起,难得回来一趟,也该让公爹这个曾祖父见见,让我们这些做叔叔婶婶的尽尽心意。”
  崔氏面色不变,脸上一直带着得体的浅笑:“谢过二婶和三婶了,我和珩郎没有孩子。”
  周氏一脸惊愕:“阿珩三十好几的人了,怎么会没有孩子呢?”再看崔氏的眼神就透着审视嫌弃并着一丝丝幸灾乐祸。
  这把年纪了没有孩子,不会生还占着男人不撒手,郭珩当真是可怜的很呢!
  崔氏似没有察觉到二人异样眼光一般,笑了笑道:“珩郎说儿女都是债,他不想欠这份债,就想陪着我一起,踏遍大蜀河山。”
  说完,看了看前面的如意门道:“阆寰院到了,麻烦两位婶婶了。”
  周氏扬眉道:“自家人不需要这么客气,就送你到这里了,这一路舟车劳顿,你怕是也乏了,先去歇了,回头便让管事拨了伺候的人过来。若是差了什么,只管差人过来寻我。”
  崔氏福身再一次道谢这才送走了两人。
  郭家府邸分东中西三路,这阆寰院和慎德堂就在中路,是郭家长房住的地方,更是郭家掌权人的象征。当年郭家大郎郭弦先天不足,身体羸弱,那时候郭老爷子年纪还不大,执掌着整个郭家的生意。不乏钱财,四处求名医为他整治,可是人还是早早的没了。还好留下个郭临安,郭老爷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寄予厚望,谁曾想后来,寄予厚望的孩子终究没有长成他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