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聚万鬼华夏我称雄 第一百六十章 因为,我愿意
作者:玉铃茗雅    更新:2022-04-13 00:09
  历史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已经失去了神智。
  他双手扶住讲桌,没有多余的废话,朗声道:
  “本次测验,不是抢答,每个人连续回答十道题,正确即算完成,不可有一道错误。就由你开始吧。”
  说着,历史老师指了下项羽。
  项羽脸上慌张的神色大起,忙看向身边的赵一钱。
  赵一钱暗暗压了下手:“放心,长山兄,答案我都知道,你只要能将我告诉你的答案说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
  项羽重重地点了点头,开始认真地听前面历史老师的问题。
  “第一题,谁的父祖五世为相?”
  听到问题,项羽愣了一下,不是因为题太难了,而是因为...
  “这题我会啊。”项羽暗道。
  这题的答案是出自楚汉争霸时期,对于这个时期,项羽可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而问题的答案恰好是他的对头之一...
  “张良。”
  “回答正确。”
  项羽将答案脱口而出,但却未曾感到赵一钱说的那种干扰,就这么直直地将答案说出来了。
  他疑惑地看了一眼讲台上的历史老师。
  “这幕后黑手还在这里呢,这些老师还敢为我减少难度,不怕人家翻脸?”
  可项羽看向赵一钱的时候,却发现对方没有多大反应,还是那样,一副和蔼的笑容。
  赵一钱见项羽看向他,似乎发现了项羽心中的疑惑:“长山兄,你是不是没有遇到什么干扰?”
  项羽轻轻颔首。
  “这节课的规则就是如此,你若是在问出问题的下一刻回答,就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反之,你思考的时间越长,往后说出答案的难度就越大。”
  项羽恍然,他终于知道这群老师是怎么为自己减轻难度的了。
  尽量出自己会的题,减少自己思考的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这群老师是怎么知道自己擅长楚汉争霸时期的题呢?
  项羽轻轻摇头,对于这种想不明白的问题,他就不想了。
  大不了等下课后,主动去问问。
  “第二题,‘天无二日,地无二王’的思想是谁确立的。”
  项羽:......
  这题的答案不是楚汉时期,但距离楚汉时期也很近。
  项羽在卫队教授的历史课上听过,而且记得很清楚,可他对这个答案很是厌恶,为此没少甩给他上课的历史老师脸色。
  即便如此,项羽还是将答案记得很是牢固。
  毕竟最了解你的,还是你的对手...
  “刘邦。”
  “回答正确。”
  “第三题,赵高是怎么死的?”
  “可算不是关于问姓刘的问题了。”项羽暗舒口气,不假思索道:
  “被赢子婴杀了。”
  “回答正确。”
  这时,赵一钱在项羽耳边轻声道:“长山兄,学识渊博啊。”
  “哈哈,哪里哪里。”项羽客套道,“不过是运气好,恰好出了几道我会的题罢了。”
  赵一钱不说话了,只是脸上和蔼的笑容中,多出了几分不明的韵味。
  “第四题,楚河汉界是指哪里?”
  “鸿沟。”
  “回答正确。”
  “第五题...”
  ....
  题目一道道进行,每一道项羽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
  赵一钱所说的干扰,项羽是一点都没感受到。
  他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喜悦,扭头看向赵一钱道:
  “兄弟,不得不说,我运气是真好,连续九道题都恰好是我会的。”
  赵一钱还是那副笑容,却看不出几分喜悦:“长山兄学识之广,见识之众,令在下佩服。”
  “哎。”项羽摆摆手,“我们兄弟你还跟我客气什么,等出去之后有什么困难和我提,兄弟我一定随叫随到!”
  赵一钱微笑颔首,并不作答。
  这时,项羽的最后一题,出现了。
  “第十题,项羽为什么反秦?”
  “嗯?”听到这个问题,项羽忽然沉默了,这是他第一次没有第一时间将答案说出来。
  看到项羽沉默,赵一钱脸上暗自一喜,连忙附在项羽耳边,将答案告知。
  可项羽还是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还在沉默着,没有说话。
  项羽其实是知道答案的,卫队历史老师有教。
  无非是见大秦无道,百姓受苦,这才揭竿而起,誓要推翻暴秦,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可,项羽扪心自问,自己反秦真的是这样吗?
  他想将那种标准的答案说出去,却觉得无法开口。
  他可以骗别人,却无法骗自己。
  然而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反秦?
  项羽却始终说不出口,像是已经忘记了答案。
  “是...是因为...”
  项羽的嘴巴张了张,似乎想将答案说出来,但就在即将脱口而出的时候,他眼前的景象变了。
  换句话说,干扰开始了。
  恍惚间,项羽回到了会稽,回到了那个夏天。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天子出游,自是要大摆场面。
  项羽站在人群里,高高的他鹤立鸡群,显得极为突兀。
  但他又和常人一样,看着秦皇,或者说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驾船游乐。
  浙江边上,项羽看着秦皇不算伟岸,却极度高大的身影出了神。
  他虎目圆整,一眨不眨地盯着秦皇。
  忽然,项羽向前迈了一步,挤开了一片人群。
  他双眼发亮,嘴角轻轻向上咧动,那只粗壮的臂膀一举,指向江上的秦皇:
  “彼可取,而我代也!”
  皇帝是可以被我取而代之的!
  这是青年的项羽立下的宏愿,是年少轻狂,是意气风发。
  忽然间,站在船头的秦皇似是有感,竟回过身来,那深邃的眼眸一眼就看到了岸边的项羽。
  项羽目力很好,隔着一条大江他也能看到,秦皇笑了。
  那笑容似在说...
  “我等你。”
  幻境轰然破碎,项羽又回到了教室里,旁边坐着和蔼的赵一钱。
  他抬头看向历史老师,却发现对方那平淡的脸上,露出几分焦急和担忧。
  似是在为项羽这么长时间还不作答而感到焦急。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项羽将自己已经想好的答案说了出来:
  “因为,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