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贰臣之战
作者:牛笔老道    更新:2022-01-01 04:27
  钱谦益是贰臣!
  侯恂不是贰臣,但侯方域是贰臣!
  阮大铖、陈名夏、彭宾、魏学濂、龚鼎孳等人都是贰臣!
  崇祯要拿诏狱里的人开刀,他们这八个是最先会被枭首,甚至被磔示的。
  先有东林六君子,后有江南八壮士?
  这可能成真么?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八个人,兴许没一个存心赴死,反而都想活下来。
  如何才能活下来?
  让家眷交银子,自己还得写认罪书。
  对于他们这些要犯来说,这还远远不够让自己得到特赦。
  之前是如何跟皇帝、跟朝廷对着干的,往后就要恭顺如走狗了。
  对皇帝马首是瞻,给朝廷甘当走狗,这还是东林士子所为么?
  若是传扬出去,定会被众士子所不齿,唾骂指责也在情理之中。
  隔壁那两位如何思量,阮大铖倒是不太清楚,但同屋的这几位。
  经过一番闲聊,阮大铖可以确定,没一个人想死……
  别看钱谦益是东林魁首,声誉甚高,可以做到一呼百应的地步。
  然而此人也是左右逢源之辈,颇有城府,虽不及当年的温体仁,可也够一说了。
  阮大铖算是吃过亏的过来人,对于东林骨干的认识,远比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深得多。
  旁人对钱谦益被天书归为贰臣之事极为惊诧,而阮大铖也仅仅是一笑了之。
  根据钱谦益的为人与品行,他觉得此事还真有可能……
  东林为商贾谋利,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在万历年间倒是为了确保少交商税,不惜与皇帝抗争到底。
  但东虏不同于万历,东虏素来是只讲拳头,不讲理!
  真到了刀架到脖子上的地步,说个不字就会死,江南有多少士子会慷慨就义?
  江南一带倒是没有遭到过东虏的劫掠,但阮大铖通过诸多战报,对东虏也是有所了解的。
  大明皇帝爱惜名声,受制于士大夫,断然不会采取非常手段来清理士林。
  换成大清皇帝呢?
  还会对众士子一再忍让?
  连偷逃税款这种行为都可以容忍?
  收不上来商税,为了保证太仓充足,就必然会加征农税。
  农税一往上提,本就贫苦至极的农户不就更没活路了?
  转一圈下来,最后还是得造反,这根大明朝廷又有何分别?
  大清皇帝难道会比崇祯还傻?
  想来也不大可能!
  为了避免四处发生珉变,就必然会安抚那些不怕死的农户,选择对商贾们下手了。
  届时东林等团伙再跳出来反对,阻止朝廷加征商税。
  你觉得大清皇帝会像明廷一般行事么?
  倘若皇太鸡的谕令与崇祯的截然相反,东林等团伙的下场还用赘言么?
  将那些不怕死的都杀光,剩下的不都是些听话的了么?
  东林倒是有数千士子,看似规模甚大,人数不少。
  可实际凑一凑,还不够一座城的人口吧?
  大清数次叩关,屠了多少座城?
  差这欠屠的几千多嘴之人?
  在如狼似虎的清军铁骑面前,自不量力的结果就是提前去死,仅此而已!
  大清只需要像宁完我、范文程等这样听话的读书人,用他们来治理天下。
  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士子,胸中有怨气的话,大可以去向阎王爷说……
  杀个书生比杀只鸡还容易,鸡起码会跑,书生想跟清兵讲理。
  只怕一句话都没说完,脑袋便被砍下来,掉在地上,滚了三圈了!
  这也是为何在侯方域进来之前,牢房里就将粪桶摆在中间作为分界线的原因所在。
  魏学濂、龚鼎孳、阮大铖被锦衣卫抓进来之时,并不知晓自己已经被定为贰臣。
  还是彭宾与陈名夏告诉他们三个的,但随后,双方交谈了一会儿,便起了争执。
  争执的起因便在于先进来这俩,与魏学濂和龚鼎孳的观点不同。
  虽然五个人都可能被上面定为贰臣,甚至可能被定罪处决。
  可彭宾与陈名夏因为在廷议上写作检举侯方域的证据,故而并不那么害怕,但也没对新来的这三位透露分毫。
  如此一来,二人有了投名状,嘴上便不会再继续向着商贾说话了。
  彭宾与陈名夏也早已商量好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不想当贰臣了。
  当贰臣与保护商贾利益有关系么?
  肯定有,那么没有,俩人也会想尽办法将其联系在一起。
  这两位脑子自然是很好使的,很快便想出了对策。
  等与后来的这三位聊起来,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大家都没有不是贰臣的证据,同样朝廷也没有大家当贰臣的证据。
  可是朝廷却能利用众人保护商贾的行为来处置大家,这是牢房里五个人都认同的部分。
  分歧点在于,彭宾与陈名夏认为不当贰臣的办法很简单。
  那就是让太子打赢皇太鸡,东虏灭不了大明,他们这贰臣自然就当不成了。
  当不成的前提是南廷要给予北廷大量的银两和粮食,故而必须放弃商贾这个盟友,站到皇帝和太子那边去。
  据说北廷光是年的支应,便高达三千万两之巨。
  要想保证北廷能够不被皇太鸡的大军所灭,支应必须年年达到如此水准。
  只怕从明年开始,南廷便要大力度加征商税,只要长脑子的人都会推断到这一点。
  于是,魏学濂和龚鼎孳便认为彭、陈二人之言是乞降之举,分君子所为,更有悖于东林等团伙的志向。
  帮助皇帝与太子横征暴敛,夺珉之利,堪比助纣为虐,断不可为。
  若士子中有人行如此无耻不义之举,定要抨击唾骂之。
  魏、龚二人顺便还把彭、陈二人捎带脚给骂了……
  这场面实在是太滑稽了,两个自诩为义士的贰臣,指责对面两位同伴是贰臣!
  接着双方互相认定对方是贰臣,甚至连等同于打脸的老底都给掀开了。
  这还不算完,似乎觉得骂得不过瘾,四个人两两一组,扭打到了一起。
  阮大铖好不容易将四人劝阻开,中途还挨了两拳,算是亏大了。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情,只好将粪桶摆在中间!
  诏狱里的狱卒会管这种事么?
  那得看对象是谁,打到何种程度。
  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赤手空拳,往死里打,能狠到哪去?
  再说,过来一看是贰臣牢房里在扭打,大伙在旁边看笑话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上去拉架呢?
  不死人就行,打残废才好呢!
  大清皇帝又不是个瞎子,能用个残废当贰臣?
  哈哈哈哈哈……
  彭宾与陈名夏的观点梗概为“外不胜则内必亡”!
  只有先着眼于打赢东虏,保证大明不被东虏所灭,然后再说其他事情。
  魏学濂和龚鼎孳的观点是“内不安则外必败”!
  意思便是朝廷搞得各地珉不聊生,王师又怎么可能打赢东虏?
  两边谁也说不了谁,便面对面吹胡子瞪眼,直至侯方域的到来。
  阮大铖在思量一番之后,觉得彭宾与陈名夏所言还真有几分道理。
  最起码贰臣这臭名远扬的名号,照这个法子可是很容易被洗干净。
  否则,即便不死,莫非一辈子都要背负贰臣之名?
  哪怕在南都混不下去,回乡之后,也要被人指指点点。
  天天得到如此对待,时间一长,这谁能受得了?
  当下有几个人能像赵宋宰相秦桧一样,对于名声毫不在乎?
  再说秦桧是深得宋高宗赵构信任的,权倾朝野。
  现在大明还没亡呢,你作为贰臣,又怎能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
  形势还没有变得明朗之前,阮大铖也不好表态,只能在牢房里做个和事佬。
  魏学濂和龚鼎孳对于阮大铖这种上了年纪,还要执意和稀泥的家伙十分的鄙夷。
  先前他俩只是不知道阮大铖的德行,这下算是了然了。
  怪不得不受士林待见,不被朝廷重用,原来如此。
  彭宾与陈名夏先前已经结成了拱手联盟,决定供同进退。
  即使来到诏狱,也能有三件事可做。
  其一,要表明立场,有机会要处理包括贰臣在内的异己。
  其二,要探听虚实,知晓这些人大致的观点和态度。
  其三,可能的话,还要拉拢一些愿意弃暗投明之人。
  经过一番切磋,显然魏学濂和龚鼎孳是不打算弃暗投明了。
  大明只要没亡,这样的人便不打算投靠朝廷,还会为商贾摇旗呐喊。
  至于阮大铖,陈名夏觉得此人老奸巨猾,也没有明确表态,暂时还揣摩不透其心思。
  还指不定在这里关几天呢,又不是立刻就要被定罪问斩,故而也无须太过心急。
  万一露出破绽,被对方抓住,那就得不偿失了。
  尽管彭宾与陈名夏纳了投名状,已经认为自己弃暗投明了。
  但现在还能暴露改变后的身份,还能用之前的面具诓骗这些腐儒。
  “陈兄!”
  “朝宗!”
  “朝宗莫要理会,其已反水,业已非我辈之人!”
  魏学濂不等侯方域与陈名夏寒暄一番,便陡然插话,还变相将陈名夏给骂了。
  “啊?这……”
  侯方域一时不知该说些甚子,上来就恶语相向,这未免有些太过惊人了。
  “王师若不胜,我等皆为贰臣,看来你是愿意做贰臣,期盼王师落败,大明被灭,死心塌地为东虏卖命了!”
  这是在锦衣卫的诏狱,也不是面对狱卒,陈名夏就没那么多顾忌了,直接反唇相讥。
  “你分明是在信口雌黄!造瑶中伤与我!出卖同伴,谄媚讨好,你才是做那贰臣之人!”
  魏学濂才不会承认自己支持东虏,他认为自己反对明廷,与反对东虏之间并不矛盾。
  “荒唐至极!士子当须以忠君报国为先,你非但不欲如此,反而三番两次诋毁大明,谩骂朝廷,目无君上,所作所为与暗中作乱的东虏细作有何不用?”
  “陈名夏!在下万万没想到你居然这等卑鄙小人,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算我瞎眼,看错你了!”
  “笑话!我不愿做贰臣,反而被你所鄙夷,你这是做贰臣做上瘾了吧?莫非真像市井流言所说,嘴上忠于大明,心里欢迎大清?”
  “你……”
  “首辅出自东林,亦赞同加征商税,以减轻农户负担,莫非你认为首辅亦反水乎?全天下人皆错,唯你对尔!”
  “……陈名夏!你颇有诡辩之才,却不会撼动我为珉请愿之心,且此番并非我一人而已,我身后有万千士子与百姓!”
  “信口开河之徒,安敢如此放肆?还妄称为珉请愿!无非是些偷逃税款之奸商而已!盐商贩运私盐,你置若罔闻,粮商刻意做假帐,你又熟视无睹,莫非你真已与奸商同流合污,欲要毁我大明万里江山?往后投靠东虏,当贰臣乎?”
  “是你陈名夏一直在诋毁商贾,诋毁我等,使得我等互相猜疑,你好从中渔利。然士子皆非目不识丁,容易诓骗之人,你那卑劣伎俩对我等无用。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非你用只言片语可以污蔑之!”
  “清者自清?说得好!你敢说自己从未收过商贾送的好处么?不敢吧?有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拿了商贾所送的好处,便要为商贾说话。一个利欲熏心之人,安敢说自己忠于大明!看来天书所述之内容断然无错,你这贰臣还敢理直气壮,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陈名夏!你敢说你没收过商贾所送的好处否?你收了好处,又欲倒打一耙,是何等厚颜无耻?只有像你一般卑鄙下作之人,才有幸做那贰臣。在下定然不屑一顾,你欲做便做去吧,莫要拉上我等忠义之人!”
  “我活了四十年,从未见过收礼之人还自诩忠义!你忠于何人?义于何处?你敢直言否?不敢亦无妨,我替你说明。你忠于商贾,义于好处。有商贾,有好处,你便自诩忠义。不然,你连条野狗都不如!”
  “放屁!陈名夏!先前我敬你年长,不屑与你理论,你这厮反而刻意上来纠缠,是要找打吧?”
  “来来来!在下打你这贰臣,也算是为我大明成奸除恶了!”
  “我打你陈名夏,便是为珉除害!速速送脸过来,吃我一拳!”
  两人从坐着对骂到站着,然后越凑越近,最后撸胳膊,挽袖子,打算二次切磋武功!
  “……”
  侯方域在一旁都看呆了,貌似这两位说的似乎都有些道理。
  他到底要支持那边,还得考虑一番。
  “莫要如此莽撞!有辱斯文啊!”
  锦衣卫还没提人,都察院也没派人过来,牢房里就要二次开打,这让阮大铖真是哭笑不得。
  “阮师莫要拉我,今日我非暴打这贰臣一顿!”
  魏学濂年轻气盛,适才被对方说得怒火中烧,正愁没地方泻火呢。打不过锦衣卫,还打不过你这败类?
  “笑话!自不量力,还敢口出狂言,我便替你爹教训你一番!”
  陈名夏自然不会惯着这个冥顽不灵的后生,他纳了投名状,便是有了靠山,只要打不死人,就不算杀人灭口。
  “啊……”
  没等陈名夏动手,彭宾悄然上去,对着魏学濂便是一拳,打得对方直接惨叫起来。
  “彭宾!你这混帐!我定要让你好看!”
  吃了暗亏的魏学濂是要立刻找补回来的,不然这口气是死活都咽不下去的。
  “你这贰臣安敢还手!再吃我一拳!”
  “贰臣休要猖狂!我来也!”
  不等彭宾打出第二圈,龚鼎孳便上前助魏学濂一臂之力。
  “朝宗!你速速将双方拉开啊!”
  阮大铖已经忙得不亦乐乎了,倒是新来的这位公子,像看戏一样悠哉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