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本宫真不是要开海禁
作者:三天憋七个字    更新:2021-12-31 02:14
  之后又有朝臣上奏其他的事。
  援助日本皇室在这次廷议上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事儿。
  不像上次研究报纸出版局归属的时候,其他不太重要的事情都给让道。
  等重要的事情都讨论的差不多了,终于有官员出面谈及援助日本的事情。
  主要意思就是那是日本的内政,我们大明不便参与,不建议给予援助,反正我们和日本使团来朝贡,谁来都无所谓。
  又有朝臣出班奏事,怎么能说谁来朝贡都无所谓呢?
  凡事都要讲究个礼法,日本皇室为正统,现在来朝贡的是日本幕府使团,相当于日本天皇的臣子,他们不奉日本天皇之命,来大明朝贡名不正言不顺,不符合我们的朝贡礼法,也就失去了朝贡的意义。
  接着反对派又发出了声音,日本皇室自己没管理好内政,这是他们的事,也许过一段时间日本皇室就不是正统了呢。
  这个时候朱厚照悠悠的来了一句,“皇室是不是正统看来在你们心里不重要啊。”
  反对派的大臣很无语,明知道太子是在偷换概念,但是这句话没人敢接啊。
  说的是日本皇室的事儿,又没说大明皇室的正统不重要。
  赞同派先下一城,把日本皇室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确定下来。
  赞同派接着发言,表示日本皇室自降国格上表称臣,正是体现我大明威名远播,万国归心的机会,我们不应该拒绝。
  反对派也知道不应该拒绝,但是我们接受的话,就得援助日本,大明朝的国库是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清楚,哪儿来的钱啊。
  接着众大臣你来我往,从祖制到干涉他国内政是否合理,从各种角度开始了唇枪舌战。
  弘治看着花式吵架的众大臣觉得有些烦闷,眼神看向了朱厚照。
  火候差不多了,现在大臣们都不反对日本上表称臣的事儿了,还在坚持不援助日本的也都是为了大明的国库着想,也是为了大明好。
  别拖着了,出招吧。
  朱厚照明白了老爹的意思,轻咳了两声,表示自己要发言了。
  这个时候群臣也不吵了,看太子说什么吧。
  这件事儿还是因太子而起,情况大家都讨论的差不多了,我们其实也觉得大明多个小弟挺好的。
  但是援助的话,没钱。
  “其实援助日本皇室的话,本宫可以自己负责,不劳朝廷出钱出力。”
  这下大臣们都不说话了,太子自己出钱出力去援助日本,咱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但是还是有老成持重的大臣上奏,表示太子还是要三思而后行,援助一国的事情变数太多太大,咱们有钱也不一定非得往日本花啊。
  有钱你往国库多捐点不行么。
  再说到时候万一太子钱不够了,停止了对日本的援助,那我们和日本签订的国书也就作废了,到时候岂不是要丢了我们大明的脸面。
  或者到时候为了不丢大明的脸面,再从国库拿钱给日本援助,朝廷受不了啊。
  其实这个老成持重的大臣是自己这边儿的人,就是为了给朱厚照图穷匕见铺路的。
  朱厚照接着说道,日本皇室为了表示称臣纳贡的决心,在国书上承诺对我们大明的商品免税,在对日本进行援助的同时顺便开启对日本的贸易,钱不是问题。
  大臣们懂了,原来是这样啊,通过对日的贸易来进行对日本的援助,而且日本还给我们免税。
  太子你早说嘛,
  早说我们根本就不同意啊!
  这不就是要开海禁么。
  大臣们表示这样不行,这是违背祖制的。
  朱厚照就在这件事上挑字眼,这只是对日本皇室进行援助的手段,不算开海禁。
  有大臣表示对日本贸易的话,国内的资源流向国外,比如粮食,生铁,马匹这些重要物资如果放开交易,对大明不利啊。
  朱厚照本来也没想卖这些东西,表示这些重要物资都不会卖到日本,本宫说了不是开海禁嘛。
  又有人表示开海禁会导致海防困难给沿海居民带来不便。
  朱厚照接着表示,只在天津港进行对日本的贸易,就在大臣们的眼皮底下进行管控,不会影响到海防,本宫说了不是开海禁嘛。
  由于朱厚照准备充分,反正不管大臣们提出什么样的理由反对,都早有应对,而且反复强调这不算开海禁。
  搞的大臣们都有点相信太子不是要开海禁了。
  李东阳发现了问题,朝堂中本应该反对声音最大的江浙系官员,声势怎么这么小呢。
  李东阳想起了之前一些朝廷官员的调动,恍然大悟。
  又让太子算计了,太子又是早有预谋。
  李东阳看向了焦芳,太子估计还想不到这种计策,肯定是这个吏部左侍郎的手笔了。
  朱厚照顺着大臣的意思,一步步妥协,销往日本的商品都做了规定,贸易港口也只限在天津,并且表示对销往日本的商品数量都有一定的限制,加派官员到天津协查等等要求全都同意。
  不过这些要求都在朱厚照的计划之内,这次只要能撬动海禁的一个小口子就行。
  就跟约会一样,从牵手开始,慢慢发展成拥抱,接吻,只躺在一起什么都不做,再到我只进去保证不动,再到开发出各种姿势。
  总之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就行。
  渐渐的朝中反对的声音只剩下零星几个江浙系的官员,已经不成气候。
  大部分的官员也找不到好的反驳理由。
  朝中的几个有分量的勋贵也表示可以让太子试试。
  不管太子是真的为了大明的面子,还是为了弘治的面子,抑或是为了那两个日本公主。
  毕竟大明朝多一个上表称臣的藩属国这是好事儿,而且还不用国库花一分钱。
  最后让皇上圣裁吧。
  弘治表现的有些犹豫,思考了一番后,严厉的表示让太子把事办好,要是出了差错必定不会轻饶了太子。
  朱厚照诚惶诚恐的答应下来。
  李东阳看的这个气呀,你们父子俩就别演双簧了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