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辽阳的元军,降了!
作者:蓝白的天    更新:2022-04-15 07:29
  马蹄踩踏,翻起略微潮湿的泥土,草根被连带着掀了起来,而后被后面的马蹄又给踩踏凹陷进去。
  随处可见满地的箭矢,在马蹄之下被踩的稀烂。
  李三郎手持着一把眉尖刀,跟随着自己这边的明军骑兵,朝着前方火光照耀中的元军骑兵冲了过去。
  当他从黑暗中冲出的刹那,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面前一个元军脸上,惊恐的表情。
  那人的肩头插着箭矢,但他依然还是拉紧着缰绳,求生的本能让他想要逃离面前冲出来的骑兵。
  但已经冲起来的战马,速度之快绝非他能够跑得掉的。
  李三郎并没有丝毫的犹豫,他按照以往训练的那样,提起了自己的眉尖刀,掐准了距离和速度,随后猛的挥砍下去!
  刀法很准,并没有砍在对方的铠甲上,而是砍在了露出来的脖子以上的部位。
  巨大速度带起来的强大惯性,让李三郎的手腕都为之一震,他甚至没有回头去看那人如何,反正是死定了。
  他催促战马,继续朝着前面冲去。
  乱作一团的元军,在整齐划一的锋矢阵骑兵的冲锋之下,就如同一张满是破洞的烂网,被瞬间撕成了粉碎……
  ………………
  朱启在中军大营一直看着前面的战斗,  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望远镜正在看着。
  望远镜这东西并不难做,  就是原理很难有人能想得到,技术的话,就算是唐朝时候的玻璃烧制水平,都能够完成。
  只是现在制作望远镜还很麻烦,  需要人工一部部的打磨,  不过打磨凸镜用的工具,已经在让工匠们研究了。
  相信用不了多久,  也可以进行量产。
  不过算算时间,  现在的阿拉伯世界和西方世界,应该已经开始出现早期望远镜了。
  毕竟历史上望远镜第一次传入中国,  就是在明朝永乐年间。
  自己这也算是让明朝的望远镜,  提前几十年出现而已。
  前面的战斗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对方人数也仅仅不到万人,在经过了弓弩伏击之后,  又是骑兵冲锋。
  这还能活下来的,那都是幸运爆表的。
  至于说反抗,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早在几波弓弩之后,士气就已经完全崩溃了,随后的骑兵冲锋,  根本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属于上山坡抓羊的环节了。
  当战斗结束之后,  游走的骑兵还在随处抓捕着溃逃的元军士兵。
  而马云已经带着抓到的俘虏,还抬着一具尸体走了过来。
  朱启已经见惯了战场血腥的场面,但看到那具被踩的到处都是塌陷的尸体,  还是有点发毛的感觉。
  马云一身血污,也没有走得太近,  似乎是担心脏了辽王和燕王,  单膝跪下后说道:
  “辽王殿下,  我等不辱使命,已经击溃了拖密所率骑兵,  这些俘虏都是拖密的亲卫,  根据他们的交代,身后这具尸体,便是拖密!”
  拖密死了?
  朱启眼前一亮,  真要是把守城的拖密给打死了,  这辽阳城不攻自破了啊!
  刘伯温自然也知道这个消息的重要性,他赶忙走上前去,看了一眼后说道:
  “殿下,  此人正是拖密!”
  朱启大喜过望,赶忙三两步走到了马云的身前,双手就搀住了马云的双手,随后对着左右说道:
  “此番阵斩敌军大将,马将军当属头功啊!”
  马云听到朱启帮自己定功劳,心里面那叫一个高兴啊,但嘴巴上还是说着,不敢不敢,都是辽王殿下指挥有方,我有什么功劳啊。
  辽王殿下才是首功啊!
  朱启一听急了,特么的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我就站在中军大营拿着望远镜摸鱼呢,这都能把功劳算在我头上的?
  他赶忙重申功劳是马云的,就差没把“我特么就摸鱼,啥也没干”这句话给说出来了。
  马云心里面那叫一个感动,辽王殿下这是真的要把功劳让给自己啊,这叫什么?这就叫体恤下属啊!
  跟哪个元帅,能跟的这么开心啊?
  不说了,以后我马云就是坚定的辽王党,谁敢说辽王殿下一个不是,一个大嘴巴子就扇过去。
  朱启还不知道,自己让功劳的行为是多么的大公无私,这要是写史书里面,那都是一个谦逊优良。
  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朱启也知道机会难得。
  只要带着拖密的尸首,趁着现在赶紧去辽阳城下,只怕是一下子就能打开城门了。
  朱启赶忙让人带着拖密的尸首,  就朝着辽阳城过去了。
  这中军大营离得辽阳城也不是很远,  没有一个时辰就走到了。
  辽阳城那边的守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看到自家的将军拖密带着大部队朝着前面的明军大营过去。
  说是大将军纳哈出带军来援,袭击了明军大营。
  此时怕是已经得胜归来了吧?
  好家伙,天都没亮呢,  这都打完了,这明军真是不堪一击啊!
  结果刚这样想着,就瞧见下面来的军队好像不对劲啊。
  天色已经有点蒙蒙亮了,微亮的天色之下,看到来人分明就是一帮明军啊!
  怎么回事?大将军纳哈出呢?拖密将军呢?
  援军呢?
  怎么是明军跑过来了啊?
  不会是明军赢了吧?不会吧?不会吧?这都能赢啊?
  一连串的问题,让站在城墙上守卫城池的一帮元军们无法理解。
  不过下面的明军此时已经站出来喊话了,就说拖密已经被我们辽王殿下阵斩当场了,速度投降不杀云云。
  那守城的士兵哪里敢轻易开城门投降啊,就有人喊回去了:
  “不可能!我们拖密将军神勇无敌,怎么可能被你们轻易阵斩!”
  就知道他们不相信,明军这边就将拖密的亲卫还有尸体都给放了回去。
  城墙上面的元军一看,这不就是拖密将军身边的亲卫们吗,一个个的赶紧放下了吊篮,将他们给拉了上来。
  那些亲卫们死里逃生,现在将军也死了,按照元朝的规矩,将军死了,他们还活着,那以后肯定是要陪葬的。
  一上城墙就已经哭成了一团,横竖是一死,还不如投降明军,还能留一条性命呢!
  那些守军围了上来问起了事情的经过。
  这些求活的亲卫们,自然是添油加醋的说明军的神武。
  其实也不用添油加醋了,他们出去将近万人,直接全军覆没,一个没跑回来不说,拖密将军还给人家阵斩当场。
  这真的是输得彻彻底底的。
  那个守城的副将一听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场叹了一口气,说道:
  “拖密将军当时若是听我劝说,待事情明朗再出兵,何至于此啊!”
  马后炮再多也没用,事已至此,大家都知道这辽阳没什么好守的了。
  剩下不到一千人,四个城门都守不齐了,更别说长段的城墙了。
  人家明军就算是不开炮,光是爬城墙都给你把辽阳城拿下了。
  现在再去城里募集新兵?
  这拖密将军都不在了,士气都崩的不能再崩了,谁能有这个号召力和魄力啊?
  副将看了看左右元军们,一个个的面如土灰,就知道这城池已经没什么好守的了。
  副将将手中的武器一扔,颓然的说道:
  “我们败了,辽阳丢了,若不投降,大家都得死。
  我们降了!”
  那些士兵们也是一个个的丢下了手中的武器,随后有人第一个冲着下面喊道:
  “我们降了!”
  “我们降了!”
  紧随其后的,一个个投降的呼喊,在城墙上响彻了起来。
  城门缓缓打开,朱棣看着眼前的一幕,在看看边上一脸云淡风轻的三哥朱启,忍不住上来感慨说道:
  “三哥!你真是用兵如神啊!这坚城辽阳,在三哥您的面前,不过是短短十来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了下来。
  此番功劳比天还高,真不知道爹要怎么赏赐三哥才好了,哈哈哈!”
  那朱棣哈哈大笑着说着,说的话也并未过心,但朱启听在耳朵里慌得一批。
  心想着你这狗一样的朱棣又开始了,这能是我的功劳吗?
  赶忙又开始帮周围将领们邀功,就连刘伯温都有功,唯独自己没有的。
  结果又是一番连环马屁和互相谦虚。
  这些自是不用多提了,城门已开,城墙上的元军也都放下了武器,走到了两边列队跪拜投降。
  整个辽阳城的元军,再也没有敢称兵器者。
  于是两万的明军,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挺进了辽阳城中。
  …………三日后…………
  占据辽阳,只是这次辽东战略的第一步。
  但想要通过辽阳更进一步,确是多少有点困难了。
  这辽阳在往前便是辽河,过了辽河便是沈州。
  这沈州就是后代沈阳的前身,也是清朝的盛京。
  但想要过辽河,打沈州,却不是攻打辽阳这么轻松点事情了。
  一条辽河就能阻挡大军的去路。
  没有左右支援的情况下,贸然渡河进攻沈州,那就是自断后路的举动。
  朱启纵然是不太懂军事指挥,但这些战略上的东西,还是能够看得明白的。
  自己现在有筹码,有优势,完全没有必要做这种冒险的举动。
  能够十面楚歌,又何须破釜沉舟?
  拿下辽阳之后,就要开始布局辽东的防线,同时设法联络辽西的蓝玉,摸清楚纳哈出的大军所在。
  如果他还在辽西,那自然是直接把他吃了,扩大战果。
  如果他足够聪明,跑回辽河的话,那就是要再下一步如何布局了。
  朱启并未等候多久,便受到了纳哈出已经弃守辽西,度过辽河回去沈州的消息了。
  好家伙,原本以为这家伙回来援救辽阳呢,没想到直接放弃辽西和辽阳,回去沈州了。
  这样的抉择,反倒是最让朱启头疼的。
  朱元璋也早有指示,若是敌军放弃辽西和辽东,退守辽河沈州,那边沿着辽河固守防御。
  那当然是听朱元璋的啊,军事上面的东西,听老朱的肯定没错。
  不过蓝玉那边似乎因为没有追上纳哈出,颇为恼怒,大有渡过辽河去把纳哈出打一顿的架势。
  但碍于朱元璋的命令,还有王保保在侧面的威胁,蓝玉也只能放弃这样的想法,专心收复辽西剩余的城池。
  朱启在和蓝玉联系上了以后,也是第一时间,就给蓝玉安排起了新的任务。
  负责安排辽河防线!
  说是安排任务,其实就是甩活干。
  好不容易蓝玉把辽西打通了,自己占据的辽东和蓝玉连到了一起。
  朱启当然是第一时间把工作都交给蓝玉啊。
  不然自己去辽河布置防御啊?
  那不是闹吗,朱启可不知道具体怎么布置啊,还是交给专业的来好了。
  当然了,朱启也不是就此闲下来了,他也挺想闲着的,但一大堆的事情他不让啊。
  就比如拿下了辽阳之后,如何安抚辽阳民心这件事情,就等着朱启去做呢。
  这辽阳百姓们,一个个都非常惧怕明军。
  这怎么行呢,咱们大明可是仁义之师啊,大家同属汉人,还能吃了你们不成?
  但光是宣传也不行,这老百姓们天天听你宣传,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就对明军改观的。
  还是要按照之前说的那样,老百姓都是得给点实际好处的。
  朱启就带人去抄了元军的官署衙门了。
  首先就是开仓放粮,当然也不能全放了。
  毕竟这里是辽东,虽然适合耕种,但比起江南这种产粮大省,还是差了许多的。
  毕竟气候环境放在这里,没办法一年两熟三熟的来种粮食。
  再加上此时十几万大军,都扎堆在这里,对于后勤补给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压力。
  所以这官署的存粮还是要留一些的。
  而朱启的开仓放粮的措施,也确实得到了老百姓们的欢迎和拥护。
  果然,老百姓就是以食为天的。
  谁给吃饱肚子,谁就是老天爷。
  此时在辽阳的百姓们眼中,下令开仓放粮的大明辽王,那就是老天爷啊!
  之前打仗,拖密和历代知府都收缴了不少的粮食,年年重税,大家都有点活不下去了。
  现在不仅放粮了,听说还要减轻赋税,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啊。
  一时之间,整个辽阳民间的风气,都为之一改,到处都是称颂朱启的声音,有关于朱启过往的传说,也开始流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