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道阻且长【求推荐求收藏】
作者:朔时雨    更新:2021-11-01 04:02
  牛季的年龄有些大,天赋也不甚好,但是他真的很能吃苦。
  这一点,直接就把小灰甩了十条街。
  牛季拜师之后,王舆也没有让他如同小灰一般观火,而是率先教授他拳法,以拳法养生。
  拳法之后,则是辩药、读书、练字。
  对于牛季而言,读书练字才是最难的。
  每次看他练字,小灰总能找到很多乐趣!
  但是。
  不得不佩服牛季的毅力,王舆让他练字他就练字,一丝不苟,废寝忘食。
  而这种大毅力,也慢慢感染到了小灰。
  以至于它体悟“观风”的过程,都变得认真了很多。
  以悟为敲门砖的修炼路就是这样,若是你迈不出第一步,那么就始终无法寸进。
  而若是迈出关键的一步,那就是一窍通百窍通,后面的步子就会走的容易的多。
  所谓的“观风”,最核心的就是读懂蕴含在流风之中的气息。
  小灰为了观火,前后耗费了两年时间。
  最关键的一步,还是王舆故意让小灰以为书稿被毁,彻底引爆小灰的怒火,一举读懂火的气息。
  但观风的过程,就简单多了。
  前前后后不过半月,小灰就能融入风之气息中,以气血为引,让自己和元气之风相容。
  融入风息之中,通过调整气血律动,就能非常有效的调整速度。
  至于这个调整气息律动,和天地之间的风相融的过程,孟夏感觉就像是结识新朋友,然后学习他们的“语言”,和他们顺利沟通的过程。
  朋友多了路好走!
  在这个观风的过程中,大抵也是这般。
  一旦学会风的语言,顺利和风交上朋友,风这个好朋友,也会乐得帮忙。
  于是。
  读懂风的小灰,嗅觉变得异常灵敏,能够通过风闻到很遥远方位的味道。
  身体变得异常轻盈,足尖一点,就能挪移数米的距离。
  不仅如此,小灰的触觉也变得异常灵敏。
  甚至能够通过风息的接触,洞察三十米方圆的风吹草动。
  不得不说,这一切真的是太神奇了,颇有点“不求神通而神通自显”的味道。
  小灰读懂了就相当于孟夏读懂了,自也是喜不自胜。
  不过,孟夏倒也没有最初观火成功那么兴奋了。
  学的越多,孟夏越是感觉王舆这个师父深不可测,和他的差距难以道计。
  观风过后,则是观水。
  而方法则是以竹篮来打水!
  此举,无疑引起了很多无知者的嘲讽。
  但是。
  小灰始终如故!
  观水过后,则是观石。
  石头没有火热,没有风散,更没有水活,观石的过程,毫无疑问要艰难无数。
  但小灰没有灰心,再难也不会比观火更难。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流逝,或是因为山寨的经验。
  再次踏上征程的王舆,每走一段距离,就会选择在当地停留一段时间。
  选一块空地,就开始讲学了。
  只要交少量束脩,就能来听课。
  这种亲民的方式,无疑别开生面,受到了无数民众的欢迎。
  而王舆所教授的内容,也慢慢丰富起来。
  专门教授文字、诗词歌赋的《国语》,专门讲述术数的《算经》,专门讲述音律的《乐府》,专门教人修炼的《元武》。
  元武者,即以元气本源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武学。
  元气本源论出现的很早,但真正将其奉为核心指导思想的,元武还是首开先例。
  当然。
  绝大多数来上课的学生,基本上都无法走上元武修炼之路。
  第一步的“悟”,真的是太难了!
  而王舆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一边修炼一边悟。
  若真是无法开窍,那就没有办法了。
  当然。
  王舆最想讲的无疑还是《天醒论》!
  每当教学小半年左右,王舆就会专门挑时间来讲天醒论。
  哪怕附体小灰,孟夏也能感受到讲述天醒论时王舆的张扬和肆意。
  至于为什么每次都要等候小半年再讲,可能是为了在学生们心中建立威望。
  当然。
  也有可能仅仅只是为了能对得起学生们交的束脩!
  但《天醒论》终究太过颠覆,也完全不符合现如今“人族天下第一”的现状。
  以至于,每次王舆一讲《天醒论》学生都跑掉大半儿。
  当然,也有一些留下来的学生。
  大浪淘沙!
  能够留下来的学生,要么信服王师的学问,要么就被王师的博学和品格所折服。
  慢慢的,愿意跟随在王舆身边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正由、正吾、正我、正留、正皋、正乐、正偃......
  渐渐众人都不再叫王舆的本名,而是开始尊称其为“仲明子”。
  至于王舆的弟子,则尊称王舆为“夫子”。
  当然。
  伴随着追随王舆学生的增多,王舆每次抵达一个新的地方后,声势也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大。
  而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警惕。
  在丘城,王舆在给学生们讲学的过程中,房舍直接让暴民给掀了。
  在沧城,因为王舆讲学更好,每次开讲,很多学子逃课来听讲。
  沧城的白鹭学府,甚至鼓动沧城知府派兵讲王舆一行给包围了起来。
  若非碍于王舆大乾学宫山长二弟子的身份,同时又不知道王舆到底有多强,王舆一行或许都要面临牢狱之灾了。
  沧城之难,无疑是王舆改变讲学策略以来,遭受的一次重击。
  但是。
  王舆的苦难,其实却刚刚开始。
  在慈宁城,慈宁县令得知王舆一行抵达后,城门紧闭,派兵礼送王舆一行出境!
  在舒州,舒州知州公然宣称王舆的学说为“歪理学说”,《天醒论》为禁书,禁止王舆再讲学。
  至此。
  愿意追随王舆的学生,骤然散去三分之一。
  王舆的讲学之路,首次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
  而就在这个时候,更糟糕的消息来了。
  大乾官方在邸报上首次将《天醒论》列为“邪说”,同时明言禁止王舆的学生参加科举。
  此举一出,风声鹤唳。
  愿意追随王舆的学子,再次大幅度缩水。
  到了后来,依旧不离不弃的学生,竟然只剩下寥寥十个。
  更甚者,有些摊贩都不愿意卖食物给他们。
  在这个大乾天下第一的年代里,一个说大乾应该承认“走化形路妖族”“小人族”“猫人族”“犬人族”等等类人种族为“人族”的异端,实在是太招人恨了。
  也不知从何时起,“叛徒”、“天下第一懦夫”、“大乾之耻”的帽子,纷纷戴在了王舆的头上。
  至于此时依旧不离不弃的十人,更是被冠上了“王氏门下十走狗”的恶名。
  甚至就连小灰都沦为了有心人攻击王舆的理由,譬如,和畜生为伍。
  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王舆和剩下的十个徒弟,并没有被打倒。
  但是。
  世事艰难,再这般走下去,也没有了意义!
  种子,毕竟已经播洒下去了。
  于是。
  王舆决定选一小山,和学生们一起闭门研究学问,坐看天下风流云散。
  待知晓选好的小山后,孟夏顿时笑了。
  因为,这座山就是......猕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