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7 17:38
  做梦是人脑的正常活动,有的科学家的某些发明还是在梦里创造的呢!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一般就会说的越来越少.
  你这样有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表现,只需调整一番自己的生活节奏,缓解一下压力,调理营养,适当增加一些锻炼,问题会慢慢好起来的。
  好了,就说这些,祝你健康 !
  =======================================================
  为什么有的鱼可以生活在热水中?
  1936年法国旅行家雷普的船因触礁被风浪卷到伊都普鲁岛上。他又累又饿,忽然发现水边有几条“死”鱼。饥不择食,他赶快拾起来扔在锅里煮。煮了一会儿,当他掀开锅盖儿去看时,使他大吃一惊,锅里的鱼非但没熟,反而在热水锅里游来游去。他后来才知道,这里原来是火山口,湖水温度高达63摄氏度。这些鱼是火山湖中的“居民”。当时这些鱼跳到岸上,由于空气的温度比水温低得多,它们被冻僵了。
  在海底火山口热浪区域里也曾发现有在热水中生活的鱼。美国一艘考察船,在加利福尼亚州南120海里地区,距海底8500英尺的火山口附近,意外地捕到三条形如鳗鱼的鱼,其中一条是在靠近火山口热浪附近的地方捕到的,由于当时捕到这条火山鱼是在北纬21度附近,因此命名为“北纬21度火山鱼”。火山鱼全身呈白色并伴有粉红斑点,身长8~12英寸,双眼,牙齿小而尖。由于温度和水压的急剧变化,三条鱼被拉到水面时就死了。
  据考察发现,在英国拉普斯岛上的一个小湖里,生活着一种六英寸长的纺锤形鱼,鳞细,头大,皮厚,能在摄氏65度的热水中,怡然自得的游泳。据考证,这种鱼的祖先是1932年火山爆发时唯一的幸存者。它们之所以能生活在烫热的湖水中,完全是环境迫使的。经过了祖祖辈辈的适应性变化,成了真正的热水鱼。它们一旦落到冷水里,反而会被冻死。
  =======================================================
  为什么有冬瓜、南瓜、西瓜,没有北瓜?
  我们北方有北瓜的!
  “北瓜”属于半野生植物,由于它的产量低,加之没有西瓜的甜美、冬瓜的清香以及南瓜的高产量,因此,人们不太认识它
  瓜有西瓜,有南瓜,还有东瓜(又称冬瓜),偏是缺了一种北瓜。北方人古来不知种瓜耶?这是讲不通的,北方人不仅种西瓜和东瓜,还大种南瓜,岂有独不种北瓜的道理?
  《西游记》作者虚构了一段故事情节,说唐太宗招募奇人去阴曹地府进献瓜果,有个叫刘全的人为了寻觅爱妻亡魂,情愿冒死一往。刘全头顶南瓜等物服药自杀,幽灵携带礼品谒见冥府神君,阎王爷大受感动,遂遣他夫妻灵魂双双还阳。地方说书人觉得说着不够过瘾,给改了一下,把南瓜改成北瓜。道理是:因为北瓜献给了阎王爷,所以此后世上没了北瓜一种。说书人受小地域局限,显然不透彻了解一点,南瓜、北瓜其实是一码事儿。如果他明白此点,《西游记》情节兴许又有新的拓展——聪明过人的唐太宗,不过是把阎王老头哄了一回,他送给冥府神君的人情只是个“北瓜”空名儿,实物仍留在阳世人间。
  推想,以东南西北命名几种最重要的瓜种,应在国家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中原那段历史时期,大约是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汉唐盛世。这个“中心”本身偏于北,“北”瓜反倒成了它的视觉盲区,我想,缺了北瓜的奥妙就在于此。换一视点,南方人离远点则看得分明,他们曾经把一种或几种瓜称作“北瓜”。现今有的资料上说,北方人把南瓜叫北瓜,我想恰好是弄颠倒了。那么“北瓜”后来到底哪去了?其实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其栽培地域和西瓜东瓜南瓜一样的广阔。在我看,番瓜即是北瓜一个典型代表,历史上“北番南蛮”的说法,大家应该知道。
  番瓜之“番”,是需要仔细识别的。过去,中国人习惯把外域传入的蔬果品种冠以“番”号,番瓜番茄番薯啦,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啦,或直呼其“洋”,洋葱洋姜洋芋洋柿子洋白菜洋葫芦等等。我故乡的人,祖辈都把番瓜叫葫子或葫瓜,进入兰州市后,发现人们普遍喊它番瓜,这使我疑惑了好长时间。怎么,是从外国进来的种啊?阅读过程中才慢慢搞明白,倒是老家没文化的农民叫得最正确了。葫子、葫瓜,正是瓠子、瓠瓜的简写,而瓠和瓠瓜这个名称,早在周秦时代就确立了。番瓜者,不过是外地移民带来的区域性俗称,反映了他们的一种观念误差,他们把华夏地域之差误认作海内外之别了。
  番瓜只是南瓜家族成员之一,所以真正识别番瓜,还须首先了解南瓜。恐怕没有哪一蔬品,像人们对南瓜的指谓这样莫衷一是了。面对同一种东西,叫南瓜的,叫金瓜的,叫莴瓜的,叫倭瓜的,叫瓠瓜的,叫葫芦的,叫西葫芦的——且停!葫芦与南瓜咋会分不清?种南瓜为的壳壳里面的果肉,而种葫芦主要为外面那个硬壳,这是截然有别的!是的。但是,南瓜的上述所有称呼,恰恰“葫芦”之谓才是它的文化源头;即便在植物学意义上讲,南瓜也隶属于葫芦科。这么说,了解南瓜,又须从葫芦开始。
  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葫芦,断是摘下。可以看出,那时老祖宗把葫芦与“瓜”分得开了,但是“瓜”的外延模糊不清。七月成熟的瓜好多好多,我们自然会想到几种夏令果品之瓜,可是还有许多不能生吃的蔬类之瓜,祖先一概置之不理是吗?这怎么可能呢!神农氏尝百草,他们连有毒的植物都一一嚼遍,营养上佳的瓠瓜南瓜岂能丢弃?所以,南瓜当时既可能涵括在“瓜”中,更可能包容在“壶”中。“八月断壶”,秋天了,把熟透的葫芦摘下,可是熟透的南瓜也该采摘了呀。摘下葫芦,为的制成各种容器,而抱回南瓜,为的久储补充冬天蔬菜稀缺。南瓜壳的确不足以成“壶”,可是葫芦青嫩时与南瓜一样当菜吃,嫩葫芦不也叫“瓜”吗?那么,我不揣深浅地解释一下《诗经》中这两句——七月食瓜的瓜中包括嫩葫芦,八月断壶的壶中包括老南瓜。
  在南国珠海,我数次去参加现代农科所举办的“南瓜节”。南瓜,在亚热带才展现出它的全部魅力,我想像得到的瓜的奇形怪状,它可以一样一样长出来,而我想像不到的瓜的五彩斑斓奇光异色,它也可以生长出来。真可谓天工造化,无奇不有,洋洋大观。
  走在南瓜园里,遂想起《诗经》里记载的周人歌颂本族历史的歌谣:“帛系帛系瓜瓞,民之初生。”意思说,绵绵延延的瓜藤上,结着大大小小的瓜儿,这正是我周族人丁兴旺的生动写照啊!有解释说,这句讲的是人类最早是从葫芦瓜里面出生,我想,还是作为诗的比兴理解为好。周人唱着这类歌谣时,正在由我老家的陇东向渭北迁徙,胸怀问鼎天下君临四海之雄心。时间一晃三千多年,我头顶的瓜蔓上依然缀满大大小小的瓜儿,而作为“周人”之后的我,此时置身于南海之滨,怎不叫人一咏三叹!
  =======================================================
  为什么有房东,而不说房北、房南、房西?
  因为自古以东为上为大,所以东房就是上房,中国的老式房屋组成一般都是一座向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两侧再造东西向的厢房,主屋的东首房间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权威的人的住房,上房连晚辈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说是出租给外人住了,所谓的房东就是住在东首上房的人,也就是主人的意思。
  房东、东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
  至于为何以“东”为“主”,在《礼记》中的《曲礼篇》记载:“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这句话说的是有关主客之间礼仪的规定。从文中可以看到“东”位就是代表主人。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东”(主人请客)、东道主(典故来源于春秋时期秦国攻打郑国,郑文公以供应秦国后勤物资请求撤兵,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国)中也包含了这个意思。
  再往深处研究,在古代周易的星相学说中,东南西北四宫各有四大神兽镇守,东宫苍龙,南宫朱鸟,西宫白虎(咸池),北宫玄武。其又各属7个星宿,合计28星宿。东宫苍龙所属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史记·天官书》记载:“东宫苍龙,房、心”。“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是吉祥、长久的象征,古代帝王以龙子自居。因此以“东”为尊也就可以理解了。
  =======================================================
  为什么有种小吃叫【老婆饼】有何来历
  传说以前有一对恩爱夫妻,媳妇甘愿卖身为家翁治病。失去妻子的丈夫并没气馁,努力研制出一款味道奇佳的饼,最终以卖饼赚钱赎回妻子,重新过上幸福生活。这款美食制法流传至今被称为“老婆饼”。没想到这小小的糕点里还蕴含着一个如此动人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