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7 17:37
  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
  汽车尾部的“熊出没注意”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熊出没注意”是国外的一个卡车俱乐部的标志,俱乐部的会员:是2吨以上,20吨以下车辆,“熊出没”的意思是我们的车很大,要注意我们,如果你没看见,会象熊一样过来,象山一样,会很危险。还有一种说法是日本的北海道是个旅游胜地,但是经常有熊出没,为了给人以警示,许多地方都设立了标杆,上面画着熊的脑袋,并注有“熊出没注意”的字样,用来告诫人们在此经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后来就被人们作为一种时尚传播开来了。“熊出没注意” 是在日本北海道提醒人们注意熊,起到警示的作用。贴到车上,无非就是告诉别人车主比较厉害,小心点,离车远点。但是现在贴的太多了,就没有新意了。
  “熊出没注意”的原意是这样的:北海道标志性的动物有两样,一是猫头鹰,再一个就是熊。各处观光点度假地的商店里总能见到这两位。过去,大概北海道的熊是够多的,所以人们在熊经常出没的地方,张贴“熊出没注意”的警示标语。现在,这条警示标语变成了商标,黄底黑字,做在T恤、酒杯等许多商品上,成了北海道的一个特色。
  另外“熊头”也有“很霸道,别惹我”之意,贴在车的尾部能给后车起提醒的作用,让其与前车保持一定的距离,别撞上。 我还听一个朋友说,如果车身掉了一块漆,不想去喷上便买一张“熊头”贴在了上面,即时尚与众不同又可以掩盖车上的掉漆处,一举两得。
  =======================================================
  汽车有什么省油的好办法
  1、确保轮胎气压正常。因为轮胎充气不足或者充气太多都会增加耗油量,所以应该定时检查轮胎的气压。另外,不要随意更换轮胎的大小。选择更宽的轮胎或许能让您的爱车看来更有“跑车味”,但轮胎越宽,车轮的阻力也相应增大,所以除非你真的很需要那额外的抓地能力,否则就只是在白白浪费汽油钱。
  2、定期检查方向盘和轮胎是否调准。车子旧了,轮胎和方向盘往往会失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油耗。
  3、使用粘度最低的发动机油。一般在汽车手册上都有说明汽车所能用的最低发动机油粘度。发动机油粘度越低,发动机就越“省力”,自然也就越省油。
  4、仔细保养发动机,有问题立刻维修。因为不论问题大小,它们都会减低发动机的效率,增加爱车的油耗。
  5、好好保养车身,因为车身出现凹陷就会增加汽车行驶时所遇到的气流阻力。另外,那些华而不实的装饰品,也同样只会增加阻力,干脆就把它们拆下来算了。
  6、别相信汽油辛烷值越高越好的说法。如果您的爱车只需要93#汽油,您却硬给它用97#汽油,这样是不会提高效率或动力的。所以,先查一查汽车所需要的汽油辛烷值,不要让加油站白白赚您的钱。
  7、不要长时间热车。有些车主喜欢在早上开车上路前先热车一段时间,这是个好习惯,但热车时间太久无疑是跟自己的口袋过不去,其实也可以先让车子缓慢行驶一两公里来达到热车的效果。
  8、如果需要在车上等待一段时间,而车辆不需要移动,则最好把发动机熄掉。
  9、不要猛踩油门来加速,这只会大大增加耗油量,但省不了您多少时间。另外也不要超速,对一般汽车而言,80公里的时速是最省油的速度,时速继续提高油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10、记得经常清理车后行李箱。多余的东西,不论是一双很少用到的球鞋,还是半罐用剩的机油,都会增加汽车的负重,从而也就增加了您口袋的负担。
  =======================================================
  禽流感的历史,以及需要注意些什么
  禽流感历史
  1878年,Perroncito首次报道了在意大利鸡群中发生的家禽疫(fowlplague,禽瘟),直到1902年其病原才被分离出,这也是第一株被证实的流感病毒。而第一株人流感病毒直至1933年才被分离出。1941年,Hirst发现了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活性。1955年,Schafer证实,家禽疫病毒为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对1957年和1968年人流感大流行病毒株起源的找寻促进了对动物中流感病毒生态学的广泛研究,在此期间从禽类中分离出了许多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才使人们意识到,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分布是如此之广,在野生水鸟中更是普遍存在。此后,又在鸡和燕鸥中分离出了H5高致病株。
  人们根据其毒力将禽流感病毒分为2型,高毒力性或称高致病性(可引起家禽疫)和无毒力性(仅引起轻症疾病或无症状感染)。少数情况下,实验室中的低致病性病毒也可在现实生活中导致禽流感暴发(如1978年美国明尼苏达州140个火鸡养殖场的禽流感暴发),但总的来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比高致病性病毒低得多。
  近30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下列地区的家禽中发生过暴发:澳大利亚[1976(H7)、1985(H7)、1992(H7)、1995(H7)和1997(H7)],英格兰[1979(H7)和1991(H5)],美国[1983-1984(H5)],爱尔兰[1983-1984(H5)],德国[1979(H7)],墨西哥[1994-1995(H5)],巴基斯坦[1995(H7)],意大利[1997(H5)],香港[1997(H5)],2003年10月以来亚洲多国的H5N1型禽流感和今年2月初美国的H7型禽流感。显而易见,所有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皆为H5或H7亚型,而N亚型似乎与毒力无关。此外,在严重的家禽疫样暴发中还曾分离出H4和H10亚型。
  野禽——家禽
  野禽——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
  已经在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豹和鲸)和禽类等多种动物体内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种系发生研究不但揭示了甲型流感病毒的种特异性基因和跨种基因,而且证实感染其他物种的所有甲型流感病毒都来源于野生水禽。但流感病毒并不在野生水禽中引起致死性疾病,表明这种天然宿主已经在最大程度上适应了流感病毒。
  大多数从野禽中分离出的禽流感病毒都是没有毒力的,即使某种禽流感病毒对一种禽类有高度致病性,对其他种类的禽类也可能不具有致病性。
  传播途径
  迁徙的野禽可以长距离携带病毒(病毒在其肠道内进行复制),从粪便和其他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沿途感染家禽。被野禽污染同时又有家禽分布的水源是重要的传播链之一。水源性传播也为禽流感病毒年复一年的存在提供了可能。Ito等从阿拉斯加的湖泊中分离出了大量禽流感病毒,而这些湖泊正是许多候鸟的繁殖场所。
  私藏或走私珍稀禽类(如斗鸡等)等人类行为也可导致禽流感病毒的地理性播散。
  家禽之间的传播
  禽流感很容易在同一个养殖场的家禽之间和不同的养殖场之间传播。由于病禽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饲料、饮水、设备和笼子等都可能受到污染,这就促进了病毒的扩散和在家禽之间的传播。污染的设备、运输工具、饲料、笼子或衣物(尤其是鞋子)可造成病毒在养殖场之间的传播。动物(如啮齿类)也可携带病毒,担当传播疾病的“机械性媒介”,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苍蝇也是机械性媒介。
  禽类——哺乳类
  传染到猪
  迄今为止,已经从猪中分离出H1、H3、N1、N2和N7等各种亚型的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从人传给猪也已有多次报告,且皆为H3亚型。在欧洲,禽H1N1病毒和人H3N2病毒自1979年起就共存于猪中,最终在猪中产生了一种重组病毒,其HA和NA基因为人H3N2病毒来源,其余部分为禽H1N1病毒来源。该病毒后来还感染了荷兰儿童,表明在猪中进行的禽与人流感病毒之间的遗传学重组,可导致有人类致病能力的杂交株的产生,目前循环于欧洲的猪H3N2病毒就是该重组病毒的后代。对于具有导致人类流感大流行可能的人-禽重组株的产生,猪可充当“混合器”的作用。1992年,Brown等从英格兰的猪中分离出了一种罕见亚型H1N7,其NA和M基因来源于马,其他来源于人。猪对禽类和哺乳类动物的许多流感病毒都易感,应将其作为检出具有大流行特性病毒的早期警报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定期监测。
  Ito等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禽H1N1病毒从禽传给猪后,病毒在猪体内复制时其受体特异性发生了改变。禽H1N1病毒识别NeuAcα23Gal连接,但1979-1984年从猪中分离的H1N1病毒同时识别NeuAcα23Gal和NeuAcα26Gal,而1985年以后从猪中分离出的H1N1病毒仅识别NeuAcα23Gal(类似于人流感病毒的受体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