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作者:白胜雪    更新:2021-12-07 12:23
  士气大振的元军继续猛攻襄阳,襄阳守将宋朝阳此时还远在铜陵,城中仅有宋朝阳长子,年仅十七岁的宋中率军不到万人把守,不过好在宋朝阳临行前给他留下了三个锦囊,让他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拆开锦囊,按计行事。而襄阳城留下的,终归也是百战雄狮,加上襄阳城内百姓八万余人也都被紧急动员上城,因此一时间,襄阳暂且无虞。
  同时,刚刚攻陷江陵的兀良台所部。于公安一代渡江,并且挥军北上,意图斩断武昌和襄阳间的关系,而阿里海牙也派偏师过来,自武阳关南下,兵临武昌城下。书院意图自然是要拔掉荆襄。
  至于中路,这一次阿术亲自督战,率军三万围攻安庆,由于淮北淮南几乎已经全部失陷。目前安庆已经成为孤城,如果安庆失陷,金陵上游将在无险可守,因此那时邱寻虽然敢于调空安庆的军队,却不得不留了一手,昔日因为北伐军败而隐居数年地陈万水秘密前往安庆。担任城守,可是那阿术军何其精锐也。陈万水的压力那是相当的大啊。
  东路军范文虎虽然溃败,却没有崩盘,颇知所进退的范文虎迅速收军南下,集中兵力保住苏杭一代,而玉昔帖木儿也马上赶来支持。虽然兵力仍显单薄,可是已经表明了和白莲教局部优势兵力决战的决心。
  大陆的局面,已经到了最最有利于宋廷地情况了。机不可失,萧统马上于此时在朝会上公开提出,要趁此时机,反攻大陆!
  如今朝臣的名单,和以往变化并不大,陆秀夫,张世杰,司徒不群等人依然各居其位,而马南宝依然当着他的台湾知府,不过这几年,萧统还是不知不觉的把采矿,垦荒,铸钱等等权力收归朝廷,而科举产生地进士们,有的在翰林院寻章摘句,也有的已经下放地方,去当了知县,成为所谓“百里侯”,而那司徒致远,倒算是志存高远,他还不顾司徒不群的反对,执意跑到了安南,当上了一个知县,可是不出一年,那司徒致远就发了,因为,他找到了金矿!而根据朝廷为了鼓励官民南下的政策,这意味着足足一成五的收益,归了他自己。书院
  朝会上,照旧由匆匆由安南赶回来地张世杰根据情报介绍大陆的情况,而虎翼军指挥使张世英则前往安南,接替乃兄,张世杰自然是根据萧统给他地情报了,不过,大陆的局势不得不说,太令人振奋了,这么多年来白莲教势如破竹,一举拿下了江南半壁,当时不少人就已经按耐不住了,可是萧统却强令他们暂且忍耐,如今再次提起此事,无疑,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果然,张世杰念书一般把消息说完后,司徒不群第一个站了出来,振臂道:“如今海内大乱,民心思治,我朝蛰居台岛五年余,如今已经是兵强马壮,三军用命,武器精良,万众一心,已是我军反
  ,再造中华之时,老臣奏请陛下,于此时兴王师,除北伐,百姓必然箪食壶浆以待王师,如此则大事可定,天下可复,陛下有此万世之功,亦足可以肩比尧舜,成千古贤君也。”
  司徒不群慷慨激昂的说完,那些文臣们,马上呼啦啦站出来一大片,纷纷高呼、
  “请陛下大发王师,北定中原。”
  “微臣虽然只有五尺残躯,也愿投效军前,为陛下分忧。”
  “微臣也愿投笔从戎,杀鞑子,复中国。”
  ……
  这一次,几乎所有的朝臣,都坚决支持开战,毕竟,他们等地,已经太久了。
  萧统看了,自然甚是欣慰,五年了,岛上的群臣们并没有丧失血性,并没有忘记国仇家耻,并没有忘记华夷大防,他们念兹在兹的,依然是光复河山,这一最最伟大地使命!
  陆秀夫面带微笑,持笏而立,很明显,他支持北伐,张世杰神色激动,双手握拳,很明显,他等这一天,等太久了,只有一个人,目前依然面沉如水,看不出喜乐来,他就是先前的状元,如今已经升为吏部侍郎的张浦。
  那张浦自从当上了状元以后,简直是有了道德洁癣,平时不吃请不收礼,办事铁面无私,为人刚直不阿,萧统也很欣赏他,于是从翰林院修很快提到户部员外郎,再迁盐茶道御史,再升为吏部侍郎,可以说都是大肥缺,可是那张浦倒好,从来都是秉公处事,绝不有丝毫徇情,昔日曾有人前往张浦那破败的家里拜访,张浦居然不开门,说“有公事于有司衙门中谈,至于私事,本官无私事。”
  这一消息,很快被有心事大肆传播,于是张浦那清廉之名,更是响彻全台,又有人听说张浦那糟糠之妻一直卧病在床,朝中曾有某大员想给他说一门亲事,甚至为了顾及张浦的名声,愿意把侄女给他做妾,张浦竟说“女子虽好,介之亦喜,然介之一日为官,则一日不愿为之,非矫情也,实介之自制甚差,恐坏道行也。”
  不消说,这一番话,更让张浦的声望扶摇而上,一时间,把和他同科的进士们几乎全都比了下去。
  如今张浦在这关键时刻,居然没有表态,萧统不由有些好奇问道:“介之,你却缘何没有说话?”
  张浦沉声道:“此时兴师讨逆,天之道不可违,张浦何须多说?只是张浦在想,兵者国家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不知陛下和诸位大臣,有无详细方略,有无具体措施,来打这场光复之仗?”
  这话说的,可以说很是刻薄,隐隐在讽刺有些人一位务虚拍马屁了,果然,有些大臣脸上就已经挂不住了,隐隐有怨毒之色。
  不过萧统却不能让这等时刻出不和谐的因素,忙缓颊道:“那是自然,张枢密等人,早已策划数年之久,只要一声令下,十万大军可以立即出发,后续粮草火药兵丁,全无问题,介之多虑了。”
  “微臣不甚懂军事,既然陛下说有把握,那自然最好,不过,微臣还有一事,请陛下慎思之,详虑之。”
  “你说。”
  “陛下,如今文丞相落入敌手已经六年之久,臣听闻多年来他坚贞不屈,一直和鞑子进行抗争,还写下了《正气歌》这等气壮山河的文字,如今我军既然要发大兵讨伐鞑虏,是不是要把文丞相给营救出来?”
  寂静,绝对的寂静,张浦这话一说,一时间朝堂上几乎落针可闻。
  第十一章 密议(1)
  统沉吟了许久,才在张浦灼灼的目光下,问道:“介丞相,却是何关系?”
  “回陛下,文丞相乃是微臣授业恩师,微臣家贫,无文丞相则无微臣之今日,如今陛下光复在即,也正是用人之时,微臣恳请陛下,想法请回文丞相。”张浦说着,眼圈马上就红了,原来这文天祥,却还是他老师,这一层萧统还真没注意,看起来,某些人最近工作是很不称职啊。
  萧统听了,深吸一口气,道:“履善之忠贞浩气,朕自然知晓,只是你以为,却当如何为之?是以金帛赎之?以刀兵逼之?甚至派高手劫狱?”
  “这……”张浦顿时语塞,毕竟他还是书生,念兹在兹的,是如果把大宋朝的风骨请回来,让自己能够在恩师面前尽尽孝道罢了,可是真要怎么把文天祥弄出来,却是他没有考虑的。
  他没有考虑,不代表萧统没有考虑,事实上这几年,萧统就一直在打文天祥的牌,由于文天祥至今未降,因此目前士林还是心向大宋,单单是冲着这一条,文天祥就不能让他在大都的天牢里窝着。
  当然,如果情势所逼,或者文天祥自己站不对路子,萧统也愿意让他当一个真正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忠臣,君子总归要成人之美么。
  因此,萧统见群臣没有说话,自然朗声道:“列位臣工且宽心,那文丞相乃是大宋养士三百年之精华,如今身陷,依然坚贞不屈。此乃天下官员士子之楷模,朕必然不会坐视不管,一有时机,必然倾全力营救文丞相。”
  “吾皇万岁万万岁。”面对皇帝如此慷慨激昂的表态,他们还能说什么呢?自然也只有山呼万岁了,而张浦不消说。也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如此,出兵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那么既然是一定要打得。接下来要讨论地,就该是怎么打的问题,不消说群臣自然又是发言踊跃,各抒己见,有主张动用水军,突然于河北登陆。直捣鞑子腹心的,有主张就近登陆。以福建为根据地,然后徐图北伐的,还有主张自杭州湾登陆,先光复临安的。
  当然,大多人的建议。基本还是以获取根据地为根本,然后徐徐发展地,主张一蹴而就的。毕竟都是年轻人,难免脑子发热了些,于是,众人也很快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取江南为根据地,不过核心不是临安,而是白莲教占据的金陵,毕竟金陵乃是六朝古都,虎踞龙盘,颇有天子之气,而且这么多年白莲教一直占据着这里,群臣们也心里有数。
  然后有了金陵,苏杭为鱼米财赋之乡,荆襄淮泗为屏障,然后就可以出军平定两广西南,肃清白莲余部,然后就可以与元并分天下,时机合适的时候,自然就能出兵北伐,一统天下。
  既然是作战,自然是要将朝廷由和平体制转入战时体制,可是这么一来,问题就比较大了,毕竟谁都知道,打仗正是建功立业地好时候,谁都想参合一下,也好为子孙留点本钱,可是有打仗的自然也有后勤的,谁都愿意上前线,至少是和前线相关的,捞取点功劳不是?
  当然,这等涉及如此巨大利益分配的事情,自然不是朝堂上辩论吵嘴能厘清的,自然还需要些时日,不过,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今白莲已经有向苏杭进军地趋势,而蒙古人也正要发动全力的进攻,不论是白莲教站稳江南,还是鞑子击溃白莲,这对宋廷都是不利地,萧统好容易造出一个鞑子在南北两线都处于僵持的局面,岂能就这么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