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1
  王鹤寿,当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科科长。陈正人,当时任陕甘宁中央局组织部长。王德,当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地方科科长。——第360页。」),还有几位旁听的“后排议员。”学习小组不要很多人,大体上都要处在同一理论水平。学习方法是,规定每周看几十页书,然后讨论一次,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各种意见都可以争论。
  我们从一九三八年开始学习,坚持了五年。先学哲学,再学《共产党宣言》,然后再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那时我们读的书,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著作外,还有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也读点别人的著作。毛主席《论持久战》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台儿庄一战(注「台儿庄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东南部(抗日战争时期属峄县管辖)。一九三八年三月中旬,侵华日军为打通津浦线,进犯徐州,连结华北与华中战场,派遣若干(矶谷)师团和第五(板垣)师团分两路向台儿庄进发。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进行台儿庄防御战,首先在临沂挫败板垣师团主力,接着从三月二十三日开始围歼孤军深入的矶谷师团,至四月七日结束。台儿庄战役共歼灭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第361、372页。」),一部分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毛主席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各种情况,就亡国论、速胜论还是持久战这个问题,先在小范围讲了一次。讲后我对他说,是不是可以在大一点范围给干部讲讲,他同意了。后来毛主席自己动手把讲稿整理出来,印发给大家。《论持久战》一文的公开发表,震动了解放区,也震动了国民党统治区。
  在延安,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我都看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关键是要把“实事”看全面。我过去说过,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因此,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一件事,我有了一个意见之后,可以先放一放,再考虑考虑,听听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就要认真听取,展开讨论,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驳倒错误意见的过程,也是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的过程。如果没有不同意见,自己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让大家来批驳。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有了反对意见,可以引起自己思考问题。常常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他不讲出来,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决不是坏事。这和同中央保持一致并不矛盾。国务院财贸办的时候,有一回财政部副部长王学明主张通过提高工农产品比价,从农民那里多拿点钱,用于扩大基本建设。为这件事,大家辩论了三天,最后王学明放弃了自己的意见。相互辩论,也是一种比较,可以看出哪种意见是对的,哪种意见是不对的,然后取得一致看法。
  总之,我个人的体会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希望能够组织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的同志都来学习哲学,并把这个学习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
  毛主席在一九三八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说过:“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注「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第362页。」)
  现在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项最迫切的任务。
  *注「这是陈云同志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的要点。」
  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的书面讲话(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
  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的书面讲话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
  一、中央纪委和下级纪检机关成立以来,成绩是主要的,也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端正党风的关键是提高党员素质,尤其是提高高中级党员领导干部素质。
  二、去年十月邓小平(注「小平即邓小平,一九○四年生,四川广安人。一九七七年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一九八二年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主席。一九八三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主席。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后任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主席。一九八九年和一九九○年先后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主席的职务。——第262、283、298、330、351、358、363、379页。」)同志、先念(注「先念即李先念,(一九○九——一九九二),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一九六二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一九七八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一九八三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一九八八年起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第197、235、252、260、341、345、363、378页。」)同志和我共同商定,十三大时一起退下来。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大国策(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大国策*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这两份材料注「指新华社记者所写《“卫星看不见的城市”——本溪市环境污染情况调查》(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七日)和人民日报记者所写《四川排放污物总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二日)两文。——第364页。」你们那里也有,现送去请再看看。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大的国策,要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抓。这件事,一是要经常宣传,大声疾呼,引起人们重视;二是要花点钱,增加投资比例;三是要反复督促检查,并层层落实责任。
  请告诉有关部门,这方面的材料,以后注意送我看看。
  *注「这是陈云同志写给李鹏、姚依林等同志的一封信。」
  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一九八八年十月八日)
  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
  (一九八八年十月八日)
  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的办法,看来困难不少。你们正在摸索,摸索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还可以继续摸索,并随时总结经验。
  下面,我谈八点意见。
  (一)粮食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十亿人民要吃饭,农民种地卖粮给国家,天经地义。
  现在相当大一批农民搞乡镇企业,买粮食吃,不能小看。
  对乡镇企业要做些调查研究,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不行的,以便积极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二)种田必须养地;承包工交企业的,必须确保设备完好率。
  化肥用得越多(超过一定数量),土地就越瘦,今后必须大力提倡施用农家肥。要研究现在农民不重视农家肥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有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比如不少企业为了完成承包数,硬拼设备,带病运转。近年来安全事故增多,恐怕与此有关。企业一定要维护好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四个九不行,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总之,要看到,现在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都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一种掠夺式的使用资源的倾向,应当引起重视。
  (三)中央的政治权威,要有中央的经济权威作基础。没有中央的经济权威,中央的政治权威是不巩固的。
  在经济活动中,中央应该集中必须集中的权力。
  搞活经济是对的,但权力太分散就乱了,搞活也难。
  现在非生产性建设、特别是楼堂馆所建设搞得太多了,连黑龙江也跑到北戴河去盖楼堂馆所,真是怪事。
  (四)永远不打赤字财政。
  从全局看,在几大平衡中,最基本的,是财政平衡。
  要扭转当前混乱的经济局面,首先要靠财政平衡、特别是中央财政平衡。
  现在票子发得太多。票子发行的权力要高度集中,我看还是要“一枝笔”。
  (五)在历史上起过作用的办法,现在不应该全部照搬,但也不能一概否定。
  三年恢复(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到一九五二年底,就恢复了被长期战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所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这一时期,称为恢复时期。——第107、200、214、366页。」),赶上蒋介石二十二年。
  从“一五”(注「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五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简称。这一计划,从一九五一年开始准备,经过五次编制,到一九五五年七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