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对于这场政治斗争,不能从局部角度、暂时的观点来处理,必须从全局观点、以党的最高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来处理。这种处理办法,既必须看到这场斗争的特定历史条件,更必须看到处理这场政治斗争应该使我们党今后若干代的所有共产党人,在党内斗争中取得教训,从而对于党内斗争采取正确的办法。这是处理这场政治斗争的前提。
  *注「这是陈云同志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案件处理问题的一次谈话。」
  经济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针(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经济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针*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一)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农业经济也必须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所以要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以后,似乎农业可以不要计划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个问题本来是清楚的,搞了生产责任制以后,包产到户以后,计划并不是不要了。
  我看到简报里头大家提出来一些问题:
  一、郊区必须种菜,不种不行。这样就有点国家计划的样子。
  二、养猪要规定任务。规定一年交多少头猪,派购,这也是计划。
  三、种烟叶不能超过八百万亩。这是万里(注「万里,一九一六年生,山东东平人。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第305页。」)同志提出来的。这是一个老问题,一九五一年就发生过。什么问题呢?那时粮棉比价是有波动的,粮棉比价对棉花有利的时候,农业部就开农业会议,提出来扩种棉花,扩种到一亿四千万亩。我说,那就不得了,粮食会不够吃。扩种棉花限于八千万亩,是那个时候定下来的。现在大体上还是这个口径。
  四、粮食种植面积不能再缩小了。这是赵紫阳(注「赵紫阳,一九一九年生,河南滑县人。一九八○年十二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一九八一年六月起同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总书记。一九八九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撤销他的党内一切领导职务。——第282、306、343、369页。」)同志提出来的。我看也不能再缩小了,再缩小不得了,没饭吃就是了。
  五、也是赵紫阳同志提出来的,增产经济作物,只能靠提高单产和利用不种粮食的土地。
  不能让农民自由选择只对他自己一时有利的办法。
  总之,市场调节只能在这个范围内灵活灵活。
  不这样做,八亿农民的所谓自由,就会冲垮国家计划。说到底,农民只能在国家计划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国家才能进行建设。
  这是农民与国家两利的大政方针。
  (二)我们经济工作的另一个大方针:
  一、要使十亿人民有饭吃;
  二、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只顾吃饭,吃光用光,国家没有希望。
  必须在保证有饭吃后,国家还有余力进行建设。因此,饭不能吃得太差,但也不能吃得太好。吃得太好,就没有力量进行建设了。
  这里就包含着一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原则界限:只有这么多钱,不能提高太多,必须做到一能吃饭、二能建设。
  (三)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市在部分地区试办经济特区(广东不是全省特区,福建也不是全省特区)(注「参见本书注[198]。——第306、311页。」),现在只能有这几个,不能增多。
  当然,来料加工,合资经营,现在许多地方也在做,但不能再增加特区。搞来料加工不能把我们自己的产品挤掉了。
  广东、福建两省的特区及各省的对外业务,要总结经验。现在还没有好好总结。
  像江苏这样的省不能搞特区。
  既要看到特区的有利方面,也要充分估计到特区带来的副作用。例如:
  人民币与外币同时流通,对人民币不利,会打击人民币,因人民币“腿短”,外币“腿长”(注「人民币“腿短”主要指人民币只能在国内流通,不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兑换。外币“腿长”主要指外币(这里指现汇)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进行买卖。——第307页。」)。
  江浙一带历史上是投机活动有名的地区,坏分子的活动都熟门熟路。
  现在第一位的任务是认真总结经验。
  (四)国家建设必须全国一盘棋,按计划办事。
  该调出的物资,必须按国家计划调出。
  全国建设的进度,必须有先有后,有重有轻,按全国计划办事。
  我讲的意见就是这些。再稍微加几句。报纸上登全国有四十亿美元的顺差,所有权是属于中国银行的,使用权是属于地方的和各部门的,地方的三十亿,各部的十亿。各地各部自己的都可以使用,但是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实际上,这些外汇属于周转外汇,而且中央已经在使用了。我希望一九八五年能达到一百二十亿美元的周转外汇,增加两倍。我们这个国家,有一百二十亿的外汇作为周转资金,很有必要。我讲的这些话,都是“北京话”。地方的同志说北京人讲“北京话”,我是上海人,但话属于“北京话”。有的同志讲,紫阳(185)同志到了北京以后,讲“北京话”了。我看这是确实的,因为紫阳同志是管全国的。我是老北京,一开国就在中央工作,我这个“北京话”合乎全国的利益。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强和改进经济计划工作(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五日)
  加强和改进经济计划工作*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五日)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今天要讲的是怎样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问题。我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已经讲了一次(注「见本书《经济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针》一文(第305—308页)。——第309、311页。」)。农业搞了生产责任制以后,仍然要坚持上述原则,不能例外,如郊区要计划种菜,养猪要派任务,种烟叶的亩数不能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减少了。人民的生活要提高,但国家只有那么多钱,这里摆多少,那里摆多少,都要有一个计划。人民的生活需要改善,可以改善,但改善的幅度要很好研究。还是那句话:从全局看,第一是吃饭,第二要建设。吃光用光,国家没有希望。吃了之后,还有余力搞生产建设,国家才有希望。只要把握住这一条就好。
  首钢的经验,我看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企业里头,应该是有计划的。产品有没有销路,原料从哪里来,都计算好了,才经营得好。我们过去不讲究这一套,有没有销路不管,原料从哪里来心中没有数,一进一出都不是按计划的。就这点讲,资本主义企业里头相当有计划,没有计划的话,那就不行。经委这个机关,要把生产组织好。从工作来说,企业是一层,经委是一层,计委也是一层。计委管全国大的计划,经委管各个部门的协调。有些事情可以包给企业,哪些包,哪些不包,规定要具体、恰当。上层机构要有人专心考虑大问题。我过去讲,“瓜皮帽,水烟袋”(注「见陈云《要使用资方人员》(《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4页)。原文是:“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他们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比如什么货缺,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货。”——第310页。」),旧商人中有一种人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我们现在的经济机关,不大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有这样的战略家。计委就是要管这样的事情,有先有后,有重有轻。哪是重点,哪是轻点;哪些先办,哪些后办,这些问题计委要考虑。
  我那个关于经济问题的第一本书(注「指一九八○年内部发行的《陈云同志文稿选编(一九五六——一九六二年)》。这些文稿,现已收入本书。——第310页。」)的时间,是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二年。书记处研究室最近又编了一本(注「指一九八二年内部发行的《陈云文稿选编(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一九八四年七月,改书名为《陈云文选(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310页。」),是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六年的,在那一阶段里,我可以放开手脚干,所以许多观点讲得更充分一点。因为碰到了问题,才出了新的观点,不碰到问题出不了新观点。我从东北进关的时候,有些同志问我,进关以后怎么干?我说,安下地盘试一试。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三大“战役”:统一经济,稳定物价;统购统销;社会主义改造,从低级形成到最后完成。
  计划订得不够完备,有些部门、地方、企业不坚决执行国家计划,这两方面都要注意。至于说分散,现在大部分还是分散在地方、企业里,还在公家手里头,可以年年搞一点国库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