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利用外资来进行建设,我们的经验还很少,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五、既然基建投资决定于当年的财政拨款有多少,明年基建规模就应该按照财政拨款多少来安排,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有赤字,就要多发票子。这条路我们不应该走,也不可能年年走。如果大家认为这样看是对的,那末,基建的项目,应该由计委这样的权威机关来确定。哪个项目该上就必须上,哪个项目没有财力上就必须下。要核定该上该下的项目,不能推平头,不能来一个大家打七折,因为其结果将不能改变基建战线太长的现状。不下决心这样做,我们说要缩短基建战线就是一句空话。推平头,大家打七折,这种办法将使我们一事无成,害国害民。
  六、现在借到的自由外汇,是一种数目不大的周转外汇的性质。在调整时期和今后建设中只能用于小项目,或迅速见效的项目,就是速借速还的项目。有些还要用来支付购买武器的开支。只有必要时临时挪用一部分作为大项目的还本付息外汇,但这是临时的,必须迅速归还给银行。
  七、我们用于偿还大项目借款本息的可靠外汇来源,只能来自下列各项:甲、增加石油、煤炭出口的收汇;乙、旅游业的纯上缴外汇;丙、广东、福建特殊区(注「指广东省和福建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可以实行某些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是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五日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的。当时还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两市各划出一定的范围试办经济特区,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广东省的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设置一定范围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管理原则是,在维护我国主权、执行我国法律和法令等前提下,实行经济开放政策,允许侨商、外商投资办厂,或同他们合办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对外贸易。——第266页。」)增加上缴的外汇;丁、纺织品、轻工业品、重工业品和工艺美术品等出口收汇能增加上缴的部分。上述四种收汇中的前三种,估计要有十年时间才能每年有几十亿外汇上缴中央,这不是一二年轻易地就能做到的事。即使平果铝矿(注「平果铝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境内。——第266页。」)建成以后,除还债外,并能减少铝的进口,也不会少于十年。就是纺织品的出口,也要看到欧美日本等国有一个不让我多出口的所谓配额(注「这里所说的配额,指进口配额,也称进口限额,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政府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所规定的最高金额或数额。在限额内可以进口,超过限额即禁止进口。有的还对来自不同国别或地区的进口商品分别规定不同的配额。这是限制别国商品进口的一项重要措施。——第266页。」)问题。因为那些国家要保护它们本国的纺织工业,不让本国人失业。这个问题在欧美日本已经碰到。
  八、我们建设像宝钢、平果铝矿、三峡水电站(是否能建成还需收集各方面意见)等那样大的工程,在第六个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每个五年计划中能建成几个(我这里说的是建成几个,不是说上马几个)?每个大项目的建设周期,都需要十年左右。依我看来,每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计算大体上只能建成一个。为什么?这些大建设项目,每个投资都在二百亿元人民币上下,五年平均,每年四十亿元上下,我们的财力物力是能够胜任的,是能够建设好的。但是,如果五年不是建成一个,而是要建成好几个,甚至于要求一年建成一个,这显然是办不到的。我们今年的全部财政基建拨款,照财政部计算,只有一百七十亿元。如果要一年建成一个宝钢这样的大项目,那就占了我们一年多的全部基建投资的金额;如果同时要建成两个三个,非但所要建的大项目建不成,而且把其他的必需资金全部都挤光了也还不够。即使我们能借到一些外国的买方信贷,但自己配套的那一部分投资也要占到接近一半。不错,每年的财政收入都会增加,基建拨款也会按比例增加,但是,非大项目的其他基建所需要的支出也会增加。例如:轻工、国防、交通、学校、城市建设等等也会要求按比例增加的。这一点,我觉得我们要有必要的思想准备。大家应该斟酌这件大事。
  九、根据以上各点,我认为我们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中,除了要上若干个大项目以外,着重点应该放在国内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上。我们国内现有企业的基础是不小的。要在这个基础上引进新技术(软件),或则填平补齐,或则成龙配套,用这些办法来扩大我们的生产能力。这是我们除了上若干大项目以外所必须注意的大事,也是重点所在。
  十、用上述办法来进行基本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企业并对它们进行技术改造,这是脚踏实地的前进。表面上看来像慢,但实际上是快。照顾到各方面协调地前进,这个前进是可靠的,若干年后在工业交通内部和其他各方面都可以按比例地发展。要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革新、改造,后新建。计委、经委提出的增产节约措施,有不少可以促进生产的上升,生产指标可以打得更积极一点。
  目前人民向往四个现代化,要求经济有较快的发展。但他们又要求不要再折腾,在不再折腾的条件下有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应该探索在这种条件下的发展速度。
  十一、对于农业方面的投资,也要用得适当。农林牧副渔的投资,都要用在刀刃上。今年的农业增产,看来主要来之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过去做了一些农业基本建设工作,加上气候条件比较好,也是重要的原因。农业投资的重点必须放得适当。像西北这样干旱低产地区,必须努力改变现在的状况,但是,这只能经过持久的努力才能达到,不可能一下赶上江南。
  以上各点,是我对于这次讨论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一年计划的意见,希望同志们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使我们的计划更合乎实际,使我们求得一种共同的语言。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的汇报会上的讲话。」
  成立中央书记处是党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九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成立中央书记处是党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九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我现在要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成立中央书记处的问题,一个是关于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注「汪东兴,一九一六年生,江西弋阳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纪登奎(一八九七——一九八八年),山西武乡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德,一九一三年生,河北丰润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长。陈锡联,一九一五年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参见本书注[227]。——第269页。」)四位同志提出辞职的问题。
  成立中央书记处,这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措施。这个事情非常紧迫,非常必要。现在从中央到县委,大部分人头发都已经白了。所以,有它的紧迫性,有它的必要性。现在我们主动地来选择人才,还有时间,再等下去,将来就没有时间了。党的交班和接班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间,在我们中国党内,有过痛苦的教训,这一点,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中央书记处的工作范围,叶剑英(注「叶剑英,(一八九七年——一九八六),广东梅县人。当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一九八三年辞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职务。一九八四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副主席。——第242、269、314、341、379页。」)同志讲应该扩大,我觉得这个意见对,但这个问题可以考虑留到下次中央全会讨论。书记处要管党、政、军、民各方面的工作,是一个工作班子。现在提出书记处十三个人的候选名单(注「这是当时酝酿的候选人名单。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正式选举(按姓氏笔划为序)万里、王任重、方毅、谷牧、宋任穷、余秋里、杨得志、胡乔木、胡耀邦、姚依林、彭冲等十一人组成中央书记处。——第269页。」),有的同志认为还要扩大一点。我认为,这个名单增加一点可以,不增加也好。这次提出的这十三个人的名单,在现在的情况之下,是比较合适的。平均年龄是六十五岁,也不算年轻,再过五年就七十岁了。但是,要求更年轻一些,我看现在办不到。所以,书记处和全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在各级选择合格的年轻干部。这些被选进的人,党性要强,要有干劲,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还要培养一批技术干部到各级领导机关里来,这样才能搞四化。
  书记处的工作方法,我认为应该采取办公会议的方式,就是叶剑英同志所讲的集体领导的方式。集体办公,大家都在一起,要办的事,或者开会决定,或者几个人商量,立即办,不要拖延。那就要身体相当好,年纪轻一点的。像基辛格(注「基辛格,一九二三年生,曾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第270页。」)那样,在中东搞穿梭外交,我是一次也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