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同解放前比较,更不可同日而语(解放前合成氨最高的生产能力是五万吨)。
  今后三年氮肥建设的规模能不能更大一些呢?在目前条件下,不能更大。氮肥工业的发展尽可能快些,使农业生产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这是完全必要的。每年增加二十万到二十五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已经比其他工业走快了很大的一步。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用挤掉其他部门的建设的办法,来加快氮肥工业的建设,而必须在整个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全面安排的基础上,正确部署氮肥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建设。在投资分配、材料安排和设备制造上,既要照顾氮肥工业建设的需要,又要照顾其他部门建设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脚跟,在巩固的阵地上前进,使氮肥工业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应该指出,就是按照上述的规模来建设氮肥工业,也必须做极大的努力。能否全部如期建成,还需要几年的实践,才能做出判断。
  按照这样的规模来进行建设,应该怎样布点呢?我们认为,应该尽先在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和粮食的高产区布点,然后分期分批在其他地区布点。这样布点,就要把经济作物的分散产区和粮食的一般产区的氮肥工业建设加以推迟,即使是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和粮食的高产区,也要分成若干步骤来进行。这同全国各地都希望普遍地发展氮肥工业的要求,是有矛盾的。但是,按照现在材料、设备和技术力量等条件,我们只能这样做。过去的经验证明,如果实行与此相反的办法,全面铺开,齐头并进,势必把有限的材料、设备和技术力量分散使用,使建设期限拖得很长,不能按期形成生产能力,甚至造成很大的浪费。实行集中力量、分散建设的方法,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缺点,大大加快建设速度。
  以上是我们经过研究和比较以后得出的关于加速发展氮肥工业的一些方针性的意见。
  为贯彻执行上述方针,争取大型氮肥厂建设计划的全部完成,建议采取如下几条重要措施:
  第一,进口重要材料。建设一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厂,包括自备电站、自备焦炉、硝酸铵加工设备等在内,需要各种重要金属材料共约一万吨。这些材料,目前国内生产不足,或者不能生产,必须从国外购进,应该列入国家年度进口计划,并确实保证所需要的外汇。这是能否完成今后三年氮肥厂建设的关键。据化工部计算,一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氢厂需要的重要材料,约需外汇三百二十万美元,五个厂共需一千六百万美元。进口这些重要材料建设氮肥厂,比进口粮食有利得多。三百二十万美元只能购买四万五千吨粮食,很快就吃完了。而用来购买重要材料建设一个年产五万吨的合成氨厂,生产的化肥每年可以增产粮食五六十万吨。为了组织这些重要材料的进口,建议由化工部、一机部(注「这里所说的第一机械工业部(简称—机部),是一九五八年二月成立的。参见本书注[46]。——第111、152、212页。」)、外贸部成立专门的进口小组,决定进口的详细货单,并进行其他各种准备工作,争取于五月底六月初派人出国订货,根据品种规格成套分批定足。进口重要材料的数量,除保证本年度的需要外,要逐步做到有一年的储备。这些进口的材料,由化工部设立专门仓库保管,保证专材专用,以便氮肥厂的设备制造和建设工程能够按计划进行。
  第二,定点制造设备。为保证氮肥厂设备的正常生产和成套供应,过去制造氮肥专用设备的工厂,应该继续担任原定的制造任务,同时必须由一机部指定一批工厂,给氮肥厂制造通用设备(如制氧机、冷冻机、鼓风机、阀门等)和各种电气设备。所谓定点制造,并不是要求这些制造厂今后只生产氮肥厂所需要的设备,不能为其他工业部门制造设备。这些工厂为其他工业部门制造专用设备的任务,仍应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只是要把制造氮肥设备的任务,在这些工厂中固定下来,避免现在存在的氮肥厂所需要的通用设备不能保证供应或者不能如期供应的现象。在定点制造以后,化工部和一机部负责供应专项材料,制造厂就可以按期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供应,并不断地提高质量。另外,原来由三机部(注「三机部——即第三机械工业部,是当时国务院设立的一个部。一九六○年九月成立。一九八二年五月改名为航空工业部。——第152页。」)所属工厂承担的制造氮肥设备的任务,仍应由三机部继续承担,几年内不变。
  第三,成套供应氮肥设备。氮肥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协作关系很复杂。为了保证氮肥厂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按照大型合成氨厂设计文件中的设备清单,组织设备的成套生产和成套供应。同时,必须扩大氮肥设备的成套供应的范围,即除了要保证氮肥主要生产设备和全部辅助车间的设备能够成套供应以外,还要保证有关的洗煤、炼焦、电站、交通运输和公用工程等所需要的设备,都能够成套供应。建议国家计委把大型氮肥厂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全部成套设备列入计划,由一机部成套总局负责保证供应。氮肥设备的配套产品,凡不属于国家和有关部统一分配的机电产品,以及需要向市场采购的五金、电气器材(所谓三类物资),应由物资总局、商业部分别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供应。在氮肥设备实行全部成套供应,并把这些供应关系固定下来以后,大型氮肥厂的建设单位可以不再参加全国机电产品的订货会议。
  第四,保证国内材料的供应。建设一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厂所需要的各种金属材料共约三万多吨,其中由国外进口的将近一万吨,由国内生产供应的约二万多吨。这些国内生产的材料,应该由一机部和化工部按照每年氮肥厂建设的需要,计算数量,经国家计委核定分配指标,列入年度计划,确保供应。制造设备的材料要提前半年预拨,专料专用,直拨到厂,以便尽早制造设备。供应的材料,特别是铸造生铁,必须是合乎规格的,以保证设备的质量。
  第五,消除配套设备制造中的薄弱环节。全国对制氧机、冷冻机、压缩机、高压阀门、中压阀门、大电动机的需要量很大,但是产量少,供不应求。这是目前机械制造工业中的薄弱环节。为了不致因为保证氮肥厂建设的需要,而使其他部门的建设受到影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包括扩建原有企业和加强新产品的试制,在两三年内提高这些设备的制造能力。这一工作,由一机部提出具体方案,报请国家计委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六,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今后建设大型氮肥厂,除了做好设计计划任务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以外,必须按照先材料、再设备、后土建的次序进行。这就是说,首先必须组织好重要材料的进口和国内材料的供应;在材料供应完全落实的基础上,组织设备的制造和成套供应;然后,再安排工厂建设进度,组织土建施工。根据过去的经验,这样做,不但不会推延建设时间,反而会加快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注「这是陈云同志为中央化肥小组起草的给中共中央的报告。这个报告得到中共中央的同意,作为中央文件下发。」
  做好外贸工作(一九六一年五月三十日)
  做好外贸工作*
  (一九六一年五月三十日)
  农产品的收购松一点比紧一点好
  过去一个时期,我们总是想多收购一些农产品。但是,由于收购过头,给农民留得太少,最后农民不愿意生产,反而收不到东西。结果出口和城市供应都大为减少。经过几年的反复经验证明,农产品的收购,松一点比紧一点好。这就是说,我们宁可少购一些,给农民多留一些。例如,农民养一只母鸡,一年产蛋五六斤,只收购一两斤;养两头肥猪,只收购一头。这样,农民高兴,就愿意多生产了。“肥水不落外人田。”东西生产多了,事情就好办。现在农民还很穷,多给农民留一些,其实农民也舍不得吃,还是要卖的。放宽一些,东西反而会多起来。油料也可以考虑采取这个办法。现在的毛病是卡得过死,种类越统越多,东西越收越少,搞得活一些,生产发展了,收购上来的东西自然就会多起来。
  希望同志们特别注意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和出口。我们的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同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打开销路不容易,出口数量有一定限度。农产品则不同,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华侨,都爱吃爱用祖国的农副土特产品,销路比较有保证,而且这些产品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可以争取多出口。
  搞好外贸和稳定国内市场
  现在各地都在想办法把市场供应搞得好一点,这是很必要的。但是,外贸也不能放松。能出口的东西要尽量出口,先搞好外贸这一头。当然,国内市场也要留一些,保证城市最必需的供应。收购农产品,手不要太狠,要注意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几年来,城市人口增加三千多万人,工资总额从一九五六年的一百三十七亿元,增加到现在的二百六十三亿元。另一方面,经过连续两年的灾害,农业和轻工业生产都下降很多,因此,在社会购买力和物资可供量之间就出现了很大的差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出售高价糖果糕点等,但是这些都是临时性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