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为了更好地向全国人民进行关于总路线的宣传,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经毛泽东修改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这个提纲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准确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第248、267页。」),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半社会主义工业,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在保证社会主义成分不断稳步增长的条件下,对国营、合作社营、公私合营、私营工业实行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方针,进行合理安排。要反对资本主义的盲目性,克服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要把上述四种工业都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资本主义经济要对抗国营经济的领导,要搞“五毒”(注「“五毒”指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和盗窃经济情报的五种违法行为。——第172、267页。」),我们一定要坚持反对,这是肯定的。但必须知道,我国是五种经济成分(注「五种经济成分——指当时存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一九五○年六月六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讲到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原文是:“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92、136、148、179、267页。」)并存的国家,对各种经济成分要统筹安排。只管国营不管其他,是会出毛病的。一九五○年,为了财政经济稳定,只顾货币回笼,于是税收、公债等几路一起抓,对资本主义经济攻了一下,后来不得不来一次调整工商业(注「参见本书《目前经济形势和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的措施》一文(第99一110页)。——第79、114、138、267、283页。」)。那时我们舒服了,人家就不舒服。我们只管国营是很简单的,既管国营又管私营是很麻烦的,但我们不能怕麻烦。如果不管就会更麻烦。现在怕麻烦,将来就会有大麻烦。现在解决好,还是将来解决好?当然是现在解决好。对各种经济成分要有所不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限制和改造私营工商业的步子常常走得快了一些,走得过快就要调整一下。为什么我们对私营工业又要大体上一视同仁呢?这是因为,所有私营工业迟早都要变成国家的,不能丢掉它。同时,私营工业的工人与国营工业的工人一样,都是中国的工人,不能另眼看待。
  下面,我讲一讲解决工业生产中矛盾的办法。
  一、公私之间的矛盾。国营能让出一部分原料和生产任务给私营的,就让出一部分。棉花歉收,纺织业要减班减点,国营与私营大体上要一样。机器,私营能做的不多,做出的也无销路,国营要让出一部分不致积压的产品给私营来维持他们的生产。不能认为,让出一部分就是将私营生产放在第一位了。让出一部分是为了维持私营生产,国营生产还是第一位。国营让出任务后,要减少上缴利润,但如果不让出,就要付出救济费,这对国家财政来说是一样的。我们宁可减少上缴利润,少出救济费,因为往往是出了救济费还要挨骂。这种做法,可能会使社会主义工业比重的增长速度在这一两年内慢一些,但我们不能只看这一两年。如果我们安排了私营生产,使私营工业比重下降较慢,能够维持下去,工人满意,他们就会督促资本家和我们搞合营。这就可以造成更便利、更快、更大量的搞公私合营的条件,使私营工业逐步顺利地转到社会主义方面来。
  二、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有些地方有本位主义,产品不如上海、天津,但要当地国营商业卖当地货。自由竞争固然不好,也不应该,但这种本位主义的做法,是排斥进步、帮助落后的,是不对的。应该是奖励先进,照顾落后,淘汰有害(如坏药)。
  三、地区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是,维持上海、天津,照顾各地。由于不少地方工业盲目发展,使得上海、天津两地私营工业特别困难。上海、天津必须维持,产量不能降下来。为什么呢?因为上海、天津是老工业基地,日用工业品大部产于这两个城市。五年计划中新建的工厂在内地,内地的市场可以靠新的来维持。上海、天津没有新建的工厂,旧的搞垮了,就不能维持。上海、天津不仅是日用工业品的主要产地,而且是城乡交流、内外交流的枢纽,那里有许多批发商和进出口商。现在由于商品流转环节变化,批发商和进出口商减少,使上海、天津的服务性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困难。维持上海、天津,对全国是有利的。
  根据上述方针,应该采取下列的具体措施:
  第一,通过逐行逐业分配原料、分配生产任务、计算设备能力、安排生产计划等办法,来进行逐行逐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此,要尽可能摸清楚资本主义工业的情况,加以研究和讨论。当然这不是一下子能够弄清楚的,需要逐年来摸,每年摸一些,几年后就可以全部摸完了。如果现在不摸清楚,以后改造的时候是要出毛病的。
  第二,要利用原有工业设备,控制新建和扩建,控制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现在有许多轻工业的设备利用率很低,但又在新建和扩建。从局部来看,可能有些地区轻工业不足,但从全国来看是多余的。因此,不能只看一地,必须看全国。现在已经多了,再去新建,这就是浪费国家的财力。如纺织工业部计划在第一个五年(注「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简称。这一计划,从一九五一年开始准备,经过五次编制,到一九五五年七月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这是一个成功的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到一九五六年,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到一九五六年底,也胜利实现,许多指标超额完成,这就为国家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同时人民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第235、256、269、277、308页。」)内增加二百七十五万纱锭,但从现在情况看来,纺织原料不足,旧有设备又未充分利用,因此,要考虑降低基本建设计划指标。又如第一个五年内地方工业投资是十四万亿元(注「这里指当时流通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自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代替原来流通的人民币。新币一元等于旧市一万元。——第1、29、32、38、51、54、84、94、113、147、158、166、168、190、193、200、212、228、238、260、269页。」)(已投入七万亿元),现在还要求增加十多万亿元,如果把这些钱都投下去,恐怕会发生像大堤顶不住洪水的情况。现在对地方工业的投资要加以控制,适当减少。对于用地方企业盈余和地方财政拨款来投资的,也要加以控制。如果投下去可能乱,那就宁可不投,停两年再看。对于私营工业的扩展也要加以控制。私营工业发展受到控制后,私营批发商转业到哪一行好呢?这是很难说的。过去说可以转为制造工业,现在制造工业也多了。对批发商转业,不能随便讲,要看准后才讲。还有合作社工业的新建和扩建,也要加以控制。
  第三,私营工业的生产,要提倡提高技术、淘汰落后。对落后的先要促使其提高,如果提高不了,将来就要淘汰。这是一般的原则,个别情况可以例外。如有的地方手纺数量很多,挤掉他们,会使很多人失业。河北等地今年有了水灾,国家就需要用棉花去维持当地农民的手纺,借以维持他们的生活。不如此,国家就得拿出救济费。
  第四,根据需要和可能,用各种形式来安排私营工业的生产。既要有临时的办法,又要有长远的办法。全国现有私营工业十三万四千户,其中较大的就有一万七千户,如不组织起来很难管理。可采取母子联合、逐步合并的办法。中央工业部门必须把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工业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搞五年计划时将资本主义工业的生产潜力充分估计进去,把它纳入国家计划。其中也难免要淘汰一部分,原封不动是不可能的。
  第五,减少盲目加工订货。今后加工订货,必须经过国营商业部门或者省、市管理加工订货的机关。
  第六,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