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19
  这点,冯仲云(注「冯仲云(一九○八--一九六八),江苏武进人。当时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在这之前,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治委员等职。--第326页。」)和抗联(注「抗联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一九三六年组成。一九四五年十月同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统一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一九四六年初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26页。」)干部有经验。
  (五)镇压敌占区反动分子与反动地主。镇压是必须的,他们在杀我们,我们不能对他们宽大。但也不能乱杀,要使中间观望分子仍观望。沈阳县(注「当时将被分割在南满敌后的几个毗邻县组织起来,实行统一领导,以适应斗争的环境,故称联合县。例如,沈铁抚联合县,沈指沈阳县(后来撤销,并入沈阳市),铁指铁岭县,抚指抚顺县。--第322页。」)的经验是:“多捉多放,快捉快放”,这实在是一种又镇压又宽大的办法。各地也杀了一些,但不多。此种方法,我以为可取。
  (六)此间领导同志中的关系不很好,似乎很有些意见。我们的办法,是引导同志们一股热气地去打击敌人和争取群众。同志们都对我们很好,欢迎是衷心的,萧华同志的工作是很积极的,态度是很好的。
  (七)我感到有困难的,决非在人事,这我完全可以对付,困难在于军事,我毫无经验。发生争论时,我无从说话,必须弄清事实,弄清利害,才能下决心。本来懂得军事的人,有许多问题是常识问题,但对我来说,却非下大力去摸不可。这件事比在北满不知苦多少倍,尤其因为军事常常逼在眼前,非迅速决定不可,而且我不能不管。但勇气是有的,现在正鼓起勇气来补十年内战、八年抗战所未上的课。
  十三日之前我都在临江。十三日晚十二时我到前方去处理一个大的行动问题,因为有争论。十五日回临江又讨论了一天。此后情况,已给你们发了电报。
  这样的信,问题虽经过考虑,但字句是随手写来的,可能词不很达意,请你们看我的主要意思。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日陈云写给林彪、彭真、高岗信的节录)
  三
  (一)大家认为,现敌主力靠拢向内圈压缩中,我已无好仗可打,且有可能被迫转移,于我不利。不如将主力一部伸入敌后,则虽有困难,但可使敌难以前后兼顾。且敌后我现有地方武装,对敌既无还手之力,亦难招架,需主力撑腰。故四纵(缺四个营)已于十八日到敌后创造根据地。先头部队收复八里甸子(桓仁西),歼灭伪警一百七十余人,并顽军一个班。现主力正向平顶山(注「这里所说的平顶山,是今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集镇。--第327页。」)前进。十二师(注「这里所说的十二师,是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的一个师。--第327页。」)正向辽南岫岩一带前进。
  (二)二十二日敌占领辑安。今后敌先打我内圈,抑先对付四纵,或同时并进,尚不明。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萧劲光、陈云、萧华致林彪、彭真、高岗并中央军委电)
  四
  (一)我们同意你们十二月十七日及二十六日两电,准备在像冀东、热河(注「热河--是当时的一个省名。一九五六年撤销建制,所辖地区分别划归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第328页。」)及华北抗战困难时期的那种局面下奋斗,并将一切打算都放在三、四两纵队坚持南满这一目标上。现因我北满发动攻势,敌兵五团北调。我正利用时机求得歼敌一部,力争不但保住长白山区,且求在桓、辑、金、辉四点(注「桓--指桓仁县,今辽宁省的一个县。辑指辑安县,即今吉林省集安县,金指金川县,今为吉林省辉南县金川乡,辉指辉南县,今吉林省的一个县。--第328页。」)中收复几点。如此,则南满仍不失为东北重要的侧翼战略阵地,可以北出吉奉,西出安奉。在敌不能增兵关外及我在北满胜利的条件下,只要努力,这种可能尚未失去。
  (二)力争上述较好局面不是轻易的,必须经过多次中小规模的对敌歼灭战,而我又需付出一定代价。过去安东、通化未失守前(注「指一九四六年十月以前。十月中旬,东北国民党军实行“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集中八个师约十万人的兵力,分三路进攻南满解放区。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部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进行了英勇的还击。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十月下旬,敌军先后占领安东、通化等大部分城镇,进而向长白山区紧缩,企图消灭南满解放区。--第328页。」),主力兵员不充实,平均每师仅六千多人。主力经过战后伤亡减员,而地方武装在敌进攻下损失很大,据不精确统计可能在一万人左右,现已无地方武装可补充。加之现有之长白四县(注「长白四县--指吉林省长白县、临江县(今浑江市)、濛江县(今靖宇县)和抚松县。--第328页。」),总人口二十二万,规定旧历正月底止扩军一千,能否完成未定。沦陷区短期内扩军则无望。以上原因,使主力目前得不到补充,且在不断减员。因连队不充实,干部怕伤亡大,战斗信心降低。至于求打胜仗,争取俘获补充,亦须一个过程方能解决。
  (三)为了消灭敌人,补充兵员是严重困难。如过早缩小师,可能不利且影响情绪。可否北满方面除给一万吨粮食外,再在兵员上于短期内给南满组织两个大的新兵补充团。补充团干部此间可派去,棉衣请代缝,我们还布。
  (四)鉴于南满地区缩小、人民情绪下降、兵员困难的经验,请考虑北满应否利用时机,大扩一次军。
  (一九四七年一月十六日陈云致林彪并彭真、高岗电)
  五
  一月十八日你们关于难补兵员给南满电,经我详细考虑后,有下列意见,请再考虑一次。
  (一)南满吸引着敌新六军、五十二军及六十军暂二十一师全部,另一八四师新编之两个团,尚有不少保安独立师。南满对北满是一个重要的牵制敌人的力量。
  (二)今后南满可能有两种前途:(甲)保住临、濛,使长白山区有完整四县(二十二万人口),进而夺回辑、柳(注「柳--指柳河县,今吉林省的一个县。--第329页。」)、金、辉中二三城,如此则坚持敌后亦易。因山上与敌后互可呼应,对敌北进牵制力亦大,形成有力的犄角之势,此为上策。(乙)如临、濛不保,大部主力在敌后处于敌兵四面包围中,根据地不易迅速建立,那时敌情又有两种可能:其一,敌以少数兵力对南满,大兵北压;其二,则利用松花江开冻,北满主力无法南渡击敌,敌可集中东北重兵先扫南满,使我无立脚喘息之机会,而这种可能是很大的。敌采取各个击破,先清南满再攻北满,那时南满减员必大,扩兵短期无望,经过一时期后,南满对敌北进牵制力必减。由上估计,我必须拚死反复力争第一前途,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走第二前途。我们也准备了第二前途的。
  (三)力争第一前途必须勇敢、积极地大量歼灭敌人,必须主力打运动战(南满现在应该是广泛的游击战,必要的阵地战,主要是运动战)。但主力兵员的补充,目前南满是极端困难的。地方武装叛逃万余,悔已不及。现在地方武装编并殆尽,每县所剩无几。过去所谓一、二、三独立师,共只五个小团,都在敌后边沿单独担任任务,不应再并。我们一再研讨,兵员来源如下:(甲)争取伤兵百分之七十归队;(乙)争取俘虏百分之五十留连队;(丙)地方动员一千新兵;(丁)抽机关及警卫人员下连队;(戊)讲求战术,减少伤亡,巩固连队,减少逃亡;(己)韩光处(注「指旅大地区,当时这个地区的范围是旅顺、大连和金县。韩光,一九一二年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当时任中共旅大地委书记。--第330页。」)扩兵,大体上只能补辽南。这六种来源并不能立见效果,须先找到一批兵员才能接上气,因此想到北满的地方武装县大队中可否在三月份补我们三千人。
  (四)利用与保持南满有利的环境与阵地,北满只给以几千新兵的支持,使其达到阻抑敌兵北进的效果,我以为这是十分“价廉物美”的。
  (五)按常理,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要新兵要粮食是不合理,且不能持久的,但想到南满如有较好局面,对于拱卫北满之更大作用,又估计到改善南满局面的客观条件的存在,故我力争上策之心未死,一再求援。我请求你们对援助南满兵员问题再考虑一次。
  (六)南满的有利条件是全满其他地区所没有的,除暂需兵员及粮食帮助外,我估计都可以自力更生。
  (一九四七年二月八日陈云致高岗电)
  六
  (一)军委十日电悉。
  (二)十二月十八日四纵全部伸出敌后,又因北满出击,敌七十一军九十一师北调,一月中旬四纵主力六个团即回长白,与三纵合击通(注「通--指通化市,今吉林省的一个市。--第331页。」)、辑地区五十二军的一九五师及二师,敌均逃脱,仅消灭一九五师五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