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19
  我们强调提高党员的质量,并不是说大后方的党不要发展了。现在大后方的党组织,有的地方党员太多,有的地方党员还太少。党员多的地方,一个“保”(注「参见本书注(192)。--第207页。」)或一个村庄有几十甚至上百名党员,其中不少人并不工作,也不开会。这样的组织,实在既不精干隐蔽,又不起大的作用,宁可缩小些。那些不愿开会不愿工作的人,不必强迫他们退党,也不要开除他们的党籍,实际上可以把他们当作党的同情者。这样整理的结果,虽然党员数量减少,但是质量提高了,秘密工作会做得更好些,领导干部的精力会更集中些。这是合乎精干隐蔽的政策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没有党员或党员很少,那就应该发展党员。但是发展党员时,要避免过去的缺点,而着重注意质量。不必要求大后方农村内每个“保”都有支部,但是每个“联保”要有一两个支部。支部人数不求多,五人左右至多十人。现在大后方发展党员,主要看当地组织开展工作是否需要。如果当地组织已经太大了,那末,即使有条件入党的农民,也不必急于吸收入党,尽可使他们做党外同情者。只要客观环境一变,党需要发展党员时,这些同情者随时可以吸收为党员的。
  提高质量不仅仅是洗刷落后分子,还必须加强党内的教育。每个干部,每个党员,都要经常阅读党出版的书报或其他进步的书报,增加知识,自修深造,在政治上不断提高自己。不识字的党员,要把识字读书提高文化作为对革命的责任。如果大后方、敌占区的党员人人都照这样做,定下一个长期学习的计划,则几年之后会造就成千成万政治上相当高明的干部。这虽然不是党员数量上的发展,但这种质量上的提高,远胜于数量上的发展。培养这样成千成万的干部,并且能够保存下来;使用到革命决战关头,实在是无敌的力量。
  把严密党的内部与开展党外群众工作联系起来
  严密党的内部还只是巩固党的一个方面,开展党外群众工作,也是巩固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决不能说,与群众毫无联系而孤立于社会的党组织可以称之为巩固的党组织。没有党外上层和下层的群众工作,决不能保证秘密党的安全。十年内战时期白区党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因为没有正确了解秘密工作与公开工作的联系及其区别,因此党外的群众工作没有尽量地开展,已经建立了的党外群众工作又不能正确地发挥作用,而使许多地方的群众工作完全垮台。党外工作垮台的结果,不能不使党的秘密组织因缺乏外层的掩护而暴露,最后必然使秘密组织遭受打击。这个痛苦的经验,应该成为现在秘密党的借鉴。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央一再指出:严密党的内部和扩大党与群众的联系,是巩固党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秘密党的组织要埋头苦干,既须埋头,又须苦干,并不是埋头不干。
  加强党外的群众工作,是否又要像内战时期白区党那样,天天在工厂内、学校内、农村内找“斗争”呢?不是的。过去多次发动的那种既非群众迫切需要又无胜利把握的斗争,非但今天不应该这样做,过去也不应该这样做。那种办法已经证明是不能真正与群众建立起联系的。党与群众的联系,不在于发动多少次斗争。在秘密党的条件下,也不在于组织多少群众团体和吸收多少会员(几乎所有大的群众团体现在都已遭受封闭),而在于党员去做许多有益于群众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种经济的、文化的以及政治的公益事业,到处可以做,到处可以取得社会的援助。共产党员是人群中最好的人,而去进行这种社会公益事业,也正是名副其实地成了社会上公认的好人。只要做几次公益事业,就不仅能够在社会上被劳动大众所拥护,而且可以获得中上层正派人士的同情,也使反共分子难于反对我们。这样与劳动大众和社会人士联系着,经过几年的苦干,难道还怕不能在群众中产生好的影响,生下根来吗?
  那末,在贪污勒索、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当着某个地方的民众起来反抗时,我们是否袖手旁观?当然不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应该站在民众方面,反对黑暗势力。但是,同时又必须注意任何一次民众的斗争。我们应该帮助民众来估计斗争双方力量的对比,估计社会同情的程度,估计斗争前途的成败,不仅不要去制造“斗争”,而且如果不能取得社会大多数人士赞助,孤军独战,没有胜利把握,就不应去轻试。
  应该承认,过去我们所了解的“斗争”,范围实在太小了,今天应该把自己的认识从狭隘的范围内解放出来。要认识到。一切社会公益事业如果做起来了,得到群众的拥护,实际上就是一种斗争。因为争取了群众,争取了中间人士,就是一种孤立顽固分子的斗争。
  最后,要想把党外工作做得好,还必须懂得一个道理:群众工作离不开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离不开群众工作。例如,某处乡间,我们党员联络地方上的正派绅士,排除万难,办了一个学校。这件事既是统一战线(联络正派绅士),又是群众工作(开办了有益于民众的学校,取得了民众的信仰),而且又是一个斗争(因为在排除万难中孤立了破坏分子)。如果不联络正派绅士,就不容易办成学校;如果没有办学校这个题目,就不便与正派绅士讲统一战线。所以统一战线与群众工作虽然有区别,同时又是互相联系的。简单地说,党外活动就是要把社会的上层工作和下层工作都做好,这两者不能分开,而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有了上层的推动,没有不便利于下层工作的。
  如果秘密党把党的组织严密了,精干了,隐蔽了,党员的质量提高了,党员的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了,那末,领导干部就不必忙于应付机关的破坏,不必天天跑来跑去在党内开会,而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和指导党外活动。如果党内是巩固的,每个党员又在社会上获得地位而被公认为好人,这样的地方党组织才说得上是巩固的。这样的党组织,才能完成中央所给的任务: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注「本文原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第十一期,题为《巩固秘密党的几个问题》。」
  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
  (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干部的重要性
  斯大林同志在一九三五年曾经指出:“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应该了解: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注「见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红军学院学员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页)。--第109、211页。」)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八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于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六日在延安举行。会上,毛泽东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政治报告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会议结论。全会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批准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批判了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投降主义的错误。鉴于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分子违反组织纪律的事实和张国焘由自立中央发展到反党叛党的严重事实,会议还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几个组织建设方面的文件,以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第127、141、187、211页。」)上的报告中也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注「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4页)。--第211页。」)这些话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党的一切决议和政策,都要通过干部去实现。党的干部不同于一般党员,是党的骨干。干部在党的组织中占重要地位。党看重干部的作用,认为没有坚强的干部队伍,我们党的事业就不能发展,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因此,干部对于党的事业负有重大的责任,应该成为一般党员和群众的模范。
  干部的现状
  目前干部已有很大的数量,并且有各种干部,包括党、军、政、民、文、技等。这是很大的成绩。但干部依然不够,特别是新开辟的根据地。这是因为:革命事业发展很快,工作范围扩大了,工作性质又是空前的复杂。党员增加了很多,但干部不能与党员按同比例增加。
  我们党政军各部门,基本是以老干部为骨干。党政方面,地委书记、专员以上、都是老干部;中下级干部,百分之八十五是新干部,在中级干部中,有百分之八十五是知识分子,军队因有老的基础,中级干部主要还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干部,山东及华中、冀中新建立的部队除外。这是目前党的干部的大体状况。
  在各个根据地中,还有广大数量的非党干部。
  挑选干部的标准
  (一)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
  忠实,讲得具体一点,就是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有为党慷慨牺牲个人一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