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19
  这个道理好像很对,实际上,这种批评用在这件小事上未免太冤枉了人家。爱护一件纪念品,并不是不应该的事,怎么能因此断定这个人对革命没有牺牲精神呢?所以这也是一个大帽子。戴大帽子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把每个错误夸大,不适当地提到原则的高度。我们不应该机械地去看事情,一定要分出是不是错误,错误的大小轻重,不要随便乱给别人戴大帽子。
  第三,当你去批评人家错误的时候,要指出人家错误的根源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批评的目的并不是出气,主要是在于真正帮助人家纠正错误。一般地说,批评的人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声势汹汹地指责人家;第二种是和颜悦色地说服人家,善意指出犯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办法。只有后一种态度,才能使被批评者心服意满,问题才能够真正解决。
  上级领导人对下级的批评,务必要适当和正确,千万不要戴大帽子,因为上级领导人批评下级,与同级的同志互相批评所发生的影响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同级的人,他们认为大家都差不多,即使你批评他过火一点,或不大正确,还没有什么要紧,他也不会十分在意;如果是上级给他的批评,那就不同了,因为下级对上级所说的话,都是很认真的,所以不能随便地任意地批评。假如批评得过火或不正确,那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使得被你批评的人对你解除误会,才能使别人对他不至于蔑视。当然下级也要想到上级的出发点是好意,不要只看到态度或语气的不妥,就以为不得了。
  批评的时候还要注意到:是老党员还是新党员,是老干部还是新干部,参加共产党久不久,革命的历史长不长。因为对于老党员批评,态度和方式好不好,没有多大关系。对新党员就不同,因为他们刚刚加入,他们的意识观念与老党员有差别,所以对他们批评,宜于采取温和的方式去劝导、说服。
  总结起来,就是要使人敢说话。要人敢说话,就不能给人戴大帽子,不能把每个微小的错误都提到原则的最高度。要能善意地、诚恳地批评人,态度要好,还要指出犯错误的原因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
  用人用得好,还要使人敢于做事。如果你有这样一个脾气,喜欢在你领导下的人遇到任何一个小问题,任何一件小事情,都要向你请教,先征求你的意见,你才觉得很快活,很舒服,觉得自己才像一个领导者,这种脾气对工作妨碍很大。一个人能有多少力量、多少时间?即使你的精力很强,“天下第一”,也要有天下第二、天下第三的人来帮助扶持,你才会成功。假使没有他们,你一个人也第一不起来。领导者犯了这种毛病,会降低干部的责任心,妨碍下面同志的工作自信力和积极性。比如一件事情做得很对,他说这是上面叫我做的,一件事情做错了,他也说这是上面叫我这样做的,他完全不负责任,事情做得对不对与他没有直接的关系。下面的干部没有责任心,工作一定不会做好,还会降低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妨碍他们工作能力的发展。
  也许有些同志要说,你这种让下面的干部发挥主动性的领导方式不大好,恐怕要生出许多错误来。然而我看,错误虽不可免,但也不必怕。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不犯错误就不会进步。一个人犯了一次错误,同时也就是得到一个教训,不断地取得教训,方能不断地改进自己。正确的东西常常是从错误中得来的。科学家发明的东西,哪一件不是从试验和错误中得来的?今天流线型的汽车漂亮得很,灵活得很,但是到博物馆里去看一看最初发明的汽车,笨得要命,真不好看。由从前的不好,进步到今天这样好,这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试验和失败,才得到成功的。一个同志犯了一点小错,并没有什么关系;真的犯了错误,只要老老实实吸取教训,他的经验一定会增加,能力一定会提高。所以,不要怕下面干部犯错误,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总结起来说,使干部敢说话、敢做事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干部的积极性,使干部很安心地工作。假使你说一他就一,你说二他就二,那他就等于电话机,不能发挥他的才能。一个单位,干部不要求调动工作,而且有主动性和创造性,领导必定很好;如果干部都不安心,要求调动工作,领导一定有些什么毛病。以后大家出去做领导工作,能做到使下级敢说话、敢做事这六个字,工作效果一定会好的。
  最后讲第四点:爱护人。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一、使用干部不要今天拉起来,明天又放下去,好像打桩一样,这是我前面讲过的。如果你要提拔这个干部,首先就必须全面地估计他的政治品质和能力,看他各方面是否合适,要详细考虑一番。既然提拔起来,要经常留意他的工作,到他实在不能支持的时候,就要想办法,不要等他塌台以后,再来追究责任,撤换他的工作。
  二、对下面干部任何不安心问题,都要想法子去解决。我住在那个山上,有时候也烦得很,刚刚看文件,就会有人来找你,到底会不会他呢?很犹豫。可是,设身处地想一想,人家热心来找你,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所以还是应该会一会。有时候正在写一件东西,一个不速之客,事先不打招呼就跑进来了,你不能还是直挺着腰板坐在那里不睬人家,只得放下笔来,倾听他说话;谈话的时候,还要聚精会神,耐心地郑重地解答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人家的要求。如果花了几个钟点,替一个干部把事情办好,也还是值得的。做干部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不怕麻烦。除非不接受人家的要求,既然接受了,就得彻底替人家解决,花一些时间,决不是自白浪费的。
  三、当着解决一个干部的问题,关系到他的政治生命的时候,要很郑重、很谨慎、很细心地去处理它。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往往对于肉体生命并不重视,对于政治生命非常重视,他宁愿牺牲一切,却不愿被党组织开除。如果在政治上发生这种问题,他就会认为他的前途没有希望了。所以不是到了必不得已的时候,决不要开除党员的党籍。
  常常有许多被开除党籍的同志来中央组织部上诉,或者写上诉书。这里举个例子:有一个人还很年轻,因为有人的口供说他是托派(注「托派是托洛茨基派的简称,原为联共(布)党内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反列宁主义的一个政治派别。这里指中国的托派。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小部分投降主义者,采取了托洛茨基主义的反动立场,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已经取得了胜利,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结,中国无产阶级只有待到将来再去举行社会主义革命,在当时就只能进行所谓以“一国民会议”为中心口号的合法运动,从而取消革命运动。因此他们又被称为“托陈取消派。”一九二九年十一月陈独秀等人被开除出党后,在托洛茨基的直接撮合下,同其他托派分子相结合,于一九三一年五月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托派组织,陈独秀被推为书记处书记。不久,它的领导成员先后被国民党逮捕,这个组织遂即瓦解,但一些托派分子和托派小组织仍然继续进行活动。--第120页。」),被开除了党籍;这个人后来虽然解决了党籍问题,但是七年来光荣的历史完全不算了,同一个新党员一样。这个人要求把问题弄清楚,证人是有的,一个在西安,一个在延安,一个在一二九师,还有一个在外国,就一一写信去调查。经过比较长的时间,直到最近,各方面复信收集齐了,才知道以前是弄错了,我们承认了他过去的光荣历史。于是这个人由过去一个“死人”,只想“我还是到前线去牺牲掉算了”,现在变成活人了。调查时间花了两个月,值得不值得呢?我看是很值得的。因为两个月绝对培养不出一个干部来,花两个月挽回一个干部再值得没有了。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男一女,有人告发他们,说男的是托派特委委员,女的是托派分子。他们到这里来读书,要求进党校,进训练班,便来找我想法子,但是人家已经控告了他们,于是我就照实告诉他们:有人说你们是托派。这年轻的一男一女听了我的话,马上就惊异得哭起来了。我便保证替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来的时候一跳一蹦的非常活泼,走的时候都哭了回去。后来只花了两个星期工夫,查清他们不是托派,解决了这个问题,不是很值得吗?
  有的同志常常怕连累自己,不敢正确地替别的同志做证明人,所以领导人遇到这类政治历史问题,更要慎重办理,否则有些人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使被嫌疑的同志冤沉大海,这实际上是损害党的事业。这一点,无论是领导党的工作,领导军队,都要十分注意。
  同志们!做父母的爱护他们的子女是非常周到的,但是共产党爱护党员也并不下于父母爱护子女。任何一个人犯了错误,都应该帮助他纠正。如果他犯过的错误非常严重,甚至是很大的罪过,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看他过去有没有功,如果有功,就要把他功过比较一下,再作处理。如果一个人从前犯了错误,现在还在犯错误,这样的人,经过批评,只要赶快觉悟,下一个决心,口头是岸,将来能够转变得好,也还可以将功赎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