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作者:绝影    更新:2021-12-07 11:44
  虽然全世界大部分人都不懂《相对论》,但用那理论做出原子弹了,全世界的人就都相信它。
  领导都说:“顶着压力上。”学习应该是很值得提倡的,绝影没想到现在学习也要顶着压力上。他看那本《PC汇编语言设计》,前面几张都很无聊,后面有些例子,当初他买这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书里面有很多例子。什么进制阿,原码反码补码阿,他还是没搞懂,虽然这学期《计算机文化基础》也讲这些,但是他还是没懂。他有时候有点恨最早设计计算机的人,他不知道是谁,就恨冯.诺依曼吧,书上都说几十年了,计算机一直都用冯.诺依曼结构,这个是考试常常要考的,就恨他吧。他恨他:人的指头都是十根,十进制好端端的,为啥非要在计算机里面用十六进制阿,二进制阿这些抽象的东西,送进去要转换一次,算出来还要转换一次,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再有就是1024的进制,广告公司那男人跟绝影说:“计算机里往上进都是1024,1024是1K,1024K是1M,1024M是1G,G往上还有T什么的,不过说了也没用,现在硬盘阿,内存阿还没达到T计数的水平。至于为什么进位是1024,等你结业的时候再来问我,那时候我再来告诉你。”后来绝影没去找他,自己给自己结业了,也就失去了知道这个进位数值的机会。不过那堂课对他还是用有的,至少让他知道现在造硬盘的,卖硬盘的都是奸商。你跟他说:20G的硬盘,实际按照1024一除,不过18.6G。他们忽悠人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的算法肯定也是对的,而且是大多数甚至所有人的计算方法。
  再往后面一点讲些简单的指令,什么数据传送指令这些,让他找到一点感觉。有句话说的好:“来”是come“去”是go,“是”yes不是“no”,英语就是顺口溜。mov就是传送数据,add就是加sub就是减。这一切简直太简单了,不用理解,就算全背下来又如何。当然,这都是“简单的指令”。到后来的寻址方式又要人命。十六种寻址方式,那名称又不像mov,add那样简单,不是不简单,简直是绕口:什么基址变址后面居然又有相对基址变址。
  首先他就不明白什么是寻址,为什么要寻址。偏偏书上说这点又很重要。这就好比驴拉磨:驴蒙了眼睛去拉磨,只晓得往前跑,不知道为什么。这是最痛苦的事情。就像中国大学的大部分教材,根本不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这样我们下几章再讲,不明白就死背,背了又不理解,这一章不理解下面几章就更不理解,下面几章更不理解就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最后到头来整本书学完了也就一锅粥糊里糊涂知道里面有些啥东西而已。
  这章确实把他弄的很头痛,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问他在干啥,都说:“在研究寻址方式。”他不爱用“学习”这个词,爱用“研究”。因为很多东西他觉得他都是自己在学,没人教他,自己学,就叫“研究”。
  绝影想认真研究,不能搞成一锅粥,他想:先放一放吧。
  这一放就放了一学期。
  黑客
  在这学期里,绝影他们班上又出了个不得不提的人物――鸡哥。
  鸡哥本来长相很老实,也就是“中国传统式的农民”,但他的不安分和他的长相成鲜明的反比。他老爸极其神秘,是个有正当工作并且很有钱的人,这样来看,莫非是XXX银行行长。后来绝影也有机会见到了他老爸,他和他老爸唯一的区别是他有个好老爸,而他老爸没有。
  毫无疑问,鸡哥的电脑在班上甚至这栋寝室都是最好的,那19寸的Samsun显示器就充分说明了问题,据说是CPU还是P4 1.7G的。绝影在心里算,自己的366MHz,他那运算速度就比自己的快4.75倍,就算冒死超频超到800MHz,也比人家慢2.17倍,而且还光死机。所以说什么程序上的优化啊,都抵不上有钱,有钱就是最好的优化,现在说什么效率就是金钱,其实金钱就是效率。
  鸡哥曾经私下里找过绝影三次,表明自己要走IT发展线路的心迹,他说刘备也就三顾草庐差不多了。绝影说《出师表》那是文言文,文言文,“三”是多的意思,上了二都叫三,那意思是“多顾草庐”。他不想跟鸡哥讲关于IT的事情,道理很简单,现在很多人不得不找他,因为除了他,就没人可找。还记得高中历史里面讲为啥中国必须走人民民主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么?在中国不是没人尝试走资本主义道,那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他不能让鸡哥走IT道路强大起来。因为他还清楚的记得那次《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课班花的机器突然不行了,DOS下打什么命令都是“Memory Overflow”,找到他,歪打正着敲了个“exit”进去居然就弄好了,班花对他深情地说:“高手就是不一样。”因为有“高手”这个词,又因为是班花,又因为是“深情”,绝影心里舒坦了一周,想在广告公司那男人那里花的钱也还有点用,这不找回了点投资。你想要是把绝招都教给鸡哥,以后班花对他视若无睹把这词送给鸡哥了,那不等于自己搬了石头砸自己脚。
  鸡哥碰壁了几次,自己也觉得没啥希望了,觉得一个人干,还是靠自己踏实些。像绝影那样搞程序,没前途,自己做不了第一个,估计也做不了最好的一个,因为他心里清楚他不可能有绝影那么多时间来看书,来研究。像王江那样搞广告设计,也没前途,自己的专业是理工科,这东西大家都不会用,不会用的东西你学了也没用,一不能让你出名,二不能给你带来经济利益。
  最后琢磨着,搞系统算了。鸡哥还是比较有预见性的。照现在的趋势,计算机的普及大一点说在中国,小一点说在他们班都是必然的。有大规模的普及,必然对搞系统的人才有大规模的需求,自己就在这上面迅速抢做到第一。
  事实鸡哥的想法和做法是相当正确,就在这一学期间,计算机像爆发一样迅速在班上普及开。原因有二: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大部分都是独身子,花几千块钱买台电脑为自己的儿子女儿装饰一下寝室那张电脑桌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在那个网络游戏并不是很普及的年代,家长们还一门心思认为电脑只是个学习工具,可怜天下父母心;二、据本专业上一级传来的消息,大二上学期极有可能要开程序设计课,应该是C语言。
  说实话,望着鸡哥那经常出入女生寝室的身影,绝影有说不出的羡慕。从念大学到现在,他在女生楼下站的时间加起来没有超过5分钟,在女生寝室里站的时间加起来为0分钟,因为学校有规定,男生不得进入女生寝室。
  鸡哥有着很正当的理由进去:装电脑。你想一台电脑搬回寝室,先摆好位置、接线、弄电源、装操作系统、装软件,这样一弄下来,还不一两个小时。鸡哥就可以在女生寝室充分欣赏里面的风光,回来后跟大家说:“知道女生书架上一般摆什么吗?知道女生是如何晾衣服的吗?知道女生上电脑都干啥吗?”
  绝影还清楚地记得有几次在路上碰到鸡哥,腋下夹本书,问他:“上哪去?”鸡哥平静地说:“装系统。”
  后来绝影一直鄙视他说的内容和他当时说话的神情,鄙视了四年。
  电脑普及开了,网络也随之普及。中国电信这次脑子还是转的很快,在第一时间为这个学校的学生推出了一个套餐:40元每月每2G流量。意思就是,交40元你就可以上一个月网,但是流量不得超过2G,超了就停网。
  ,放到现在还不整死人,随便一部好一点的DVD就1,2G还不算听歌打游戏下载些无聊的东西。不过你要理解在那个BT和P2P还处于试验阶段的年代,2G仍然算得上是“海量”。
  网络普及开了,问题也随之来了。这个问题――现在的程序员喜欢称为BUG――最早是王江发现的,这天,他打开电脑,还没拨号居然就可以上网。那一天,王江的电脑一直开到晚上11点寝室熄灯,整整下载了300多首MP3。
  后来绝影也有个重大发现,原来整个学校所有上网的机器都在一个局域网中。这也是个重大的发现,上网搜一下,有个叫“蓝精灵”的小工具,大概就是“LAN”什么什么的,可以探测局域网中的共享。他拿这玩艺跑了一天,有时候差点笑死,这居于网中,学习资料啊,毛片啊,照片啊,MP3啊,电影啊,什么都有,特别是从几个女生的机器中搜出的QQ号码联系资料,让他如获至宝。他就觉得好笑,好端端的为啥要把这些资料放共享里面,而且还不加密码。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很多人犯着这样的错误。犯这样的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他们往往还附和着去怪微软操作系统存在巨大漏洞和安全隐患,好笑这些资料是Windows XP发到绝影手上去的。
  那以后,他们几个天天开着电脑等免费上网,没免费网的时候就用“蓝精灵”去局域网上淘淘宝。中国人和外国人很大不同就在于外国人总想是热衷于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新发现公布出来以此向广大人们群众展示自己的水平;中国人往往喜欢把自己的新发现阴在心里,自己偷偷垄断享用,唯恐被第二个知道,公布出去,相关部门肯定马上解决,到时候自己也享用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