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作者:薛定谔的猫    更新:2021-12-07 04:22
  秦王李世民手下的不少的将领和文官都是出自洛阳王世充的麾下,在平定了洛阳王世充的势力以后,李世民的势力牢牢把持着洛阳及其周边地区,我们能够从资料上面得出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李世民把在洛阳缴获的所有的战利品分发给了自己的手下,而不是上缴给了朝廷,以至于得罪了希望能够拿到洛阳战役之后缴获的战利品某个后妃的父亲,因此李渊身边的人便说李世民有收买人心的举动等等,虽然这个材料很不翔实,但是很明显反映出了李世民外部势力的强大以及在李唐内部,已经有人对于凭借军功获得了外部支持的李世民起了戒心,这种戒备的心灵在所谓的迁都事件之中得到了反映。
  武德九年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他面临了很严重的外部侵略,当时的突厥人的两个大可汗——颉利和突利带领着他们的手下联合十万骑兵南下,趁着李唐内部混乱的时候,进犯到了长安附近。
  这是一件和严重的事情,突厥人作为北方的游牧少数民族对于中原地区的危害是一直存在的,并且他们对于中原地区的政权的影响也很大。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北方不少地方政权的支持者都是突厥人,就连李渊在起兵之后也不得不求的突厥人的支持,并且向突厥人进献钱财和美女布帛等等。
  当时的李世民面临的情况是他刚刚杀掉自己的兄弟,逼迫自己的父亲登上了帝位,国家内部还有不满意他,或者是憎恨他的势力存在,一旦他在对付突厥人方面失败了,那么很有可能整个李唐就面临着分裂和崩溃。
  第66章 所以说历史一向是骗人的(后篇)
  这个时候李世民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发挥出了他的能力,首先他提拔了六个将军(左卫副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左虞候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副护军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右内副率张公谨为右武候将军,右监门率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右内副率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
  这六个将军里面有四个是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侯君集、段志玄、张公瑾和长孙安业),其中长孙安业还是李世民的夫人长孙无垢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而李客师是当时的灵州道行军总管李靖的弟弟,可以说是为了拉拢李靖的举动;薛万彻是著名的猛将,同时是太子李建成的部属,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册封他有安定前太子和齐王系人马的意思在里面。
  但是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借助军队人事的安排把整个长安附近的兵马全部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上,外部的兵马也都几乎在亲秦王系统人的手上。整个国家除了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企图反叛李世民的统治,被自己的部署右领军将军王君廓杀掉之外,权力的更迭进行得很顺利,等到突厥人的军队开到长安附近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完全控制了整个国家。
  在军事上,他派遣了他麾下最勇猛的大将之一尉迟敬德带领精锐部队在泾阳和突厥人的前锋交战,打败了他们,并且俘虏了他们的将领,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后面到来的突厥的大军起到了威慑的作用。接着,突厥人派到长安的使臣因为不敬的罪名被李世民所关押,这使得突厥人完全不了解长安的兵力情况,进而起了疑心。
  最后的时候,李世民亲自带着几个人到前线的渭水和突厥人谈判,这使得突厥人更加惊疑了,加上当时渭水的南岸布满了唐朝的军队,看上去似乎和突厥人不相上下,这使得那些已经抢劫了不少金银财宝的突厥小部落的酋长不愿意冒着危险继续作战。而实际上当时长安城边上所有的部队加起来不足五万人,在渭水南岸的部队很多军队的旗手都必须同时举着两面旗帜。
  根据中国历史资料的记载,唐太宗李世民陛下对于他的军队的战斗力怀有很高的估计,同时他的臣下也同样这么认为,不少将军有向突厥人开战的请求。李世民对他的宰相萧瑀说他有把握带领自己的兵马首先抓获或者杀掉突厥人的首领,然后再驱散他们的士兵,这个时候李靖和长孙无忌能够带领兵马截断突厥人的后路,这个样子能够给突厥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但是唐太宗又解释说当时国家的力量不足以支持和突厥人结下深仇之后接着的战争的消耗,而他本人是不愿意让国家疲敝的,所以采取了暂时忍让的态度,这番话让萧瑀当场拜服。
  至于渭水之盟的描述,所有中国历史资料上面都清楚地记载了说太宗带着六个人,出现了人名的是高士廉、房玄龄和萧瑀,有三个人完全不知道姓名。之后外国的学者在敦煌石窟里面的资料里发现了一部私人所作的关于隋末和唐初的史书,这个发现增添了唐史研究的新资料,作者自称是武德年间曾任太常寺卿、礼部尚书郑晟的小儿子。而郑晟这个人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以及太宗和高祖的起居注里面都几乎没有出现过,这本史书里面说道他最后授的是柱国公,子孙世袭荥阳刺史,这是极高的爵位,这种发现显示出了某种反常。
  书里面还记载了渭水之盟时随行的另外三个人,他们是安平公主、明威将军郑思悦,以及作者郑思睿,他自称当时没有做官,只是因为家世的关系得到了儒林郎头衔而已。这本书里面的资料记载和已有的唐史资料记载对比起来有很大的不同,往往被中国的学者批判指责怀疑是伪造臆想的作品被引用和作为证据使用得极少——因为记载了很多荒诞不经的事情的缘故。
  在渭水之盟的描述上,作者以亲身经历的口吻述说突厥人是如何的蛮不讲理,而唐太宗陛下并不是像他自己表述的那样为突厥人所畏惧和信服,至少当时的时候不是。突厥人之所以退兵是因为他们的士兵已经捞够了不想打了,同时和李世民承诺的大量的供奉有关系。这本书里面提到的安平公主看起来似乎是预言师或者类似于巫师的角色,里面用大量的笔墨记载着这位公主殿下的言论。既反映了突厥人不是那么的在意道德和盟约,也反映了李唐并不像史书记载上的那么强硬。
  李世民承担了大量的补偿突厥人的承诺换取突厥人的退兵,这样子的后果就是国家财政的困难,导致之前他在登基之时承诺的免税的诺言不得不被他自己违背了。突厥人在收到了丰厚的补偿之后放了他们掳掠的作为奴隶的老百姓和之前扣留的李唐的大臣——温大雅。
  同时突厥人送了上千匹马和一万头羊,这被李世民拒绝了。他解释说这是突厥人对于李唐的试探,如果李唐接受了,就可能引起突厥人的戒心,怀疑李唐借机为了增强实力报仇,同时李唐实际上是虚弱的,因此突厥人就极有可能继续骚扰李唐,只有拒绝了才能够让突厥人以为李唐实际上是强大的,并不在意损失,从而放松警惕。作者显然是赞同李世民的解释的,而正统的历史里面把这些马羊作为了突厥人抢了李唐百姓的补偿了,李世民拒绝了这批礼物而选择了百姓。
  对于史实的描述还不是这本新出来的资料和旧的资料最大的差别,在新书中,我们发现在新旧唐书和其他资料里面只出现过封号的安平公主实际上是唐初很重要的一个人物,而唐初的很多事情都和她相关。这位公主殿下并不是李渊亲生,她是因为蘸祝卜筮于国家有大功而被李渊收为养女的,赐姓李,号安平公主。整本书没有提她的名讳,只说她原来姓郑。基于作者的口气,这位公主殿下和作者是亲戚的可能非常大。
  而把这本书里面所讲的关于这位公主殿下的事情完全的串起来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这本书的的脉络实际上是在这位公主殿下的身上,几乎所有的唐初发生的大事情都有这位公主的参与或者是评论,而且重大的事情她都是在场人。
  这本书里面的材料在很多地方和已知的唐朝的文字记载的材料可以参照着理解,但是很明显,新材料的颠覆性太强了,以至于中国的历史学家都怀疑这是一位无聊的女人的自我吹捧,并且他们在其他的资料里面找不到在本书中作为主线的安平公主的任何的其他文字记录。这位公主殿下似乎只是因为身份的缘故在唐书里面保留了一个头衔的记载,甚至于我们完全不知道她的姓名。
  因此这本书被怀疑带有很重的宗教的意味在里面,她被中国著名的一位郭姓的历史学家怀疑是一位道教出家人假托的作品,因为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道门这个组织以及天命等等,被认为是当时佛教和道教的矛盾激化道教的门徒编纂的讽刺佛教的假的历史。他能够提出来的证据是一是李家崇道,二是李渊确实有记载说把女儿送到道观里面去祈福的记录,三是李唐初年佛道之间有写书互相诋毁的先例。
  不过郭先生的推测被费孝通批评为过于大胆而且证据过于简单了,不过在面临这本书的评论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历史学家都面临着很尴尬的情况,如果接受这本书的资料的话,那么之前建立在已知的唐朝历史的评论在很大程度上都必须重写。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中国史方面的历史学家对于这本书上的资料都采取了忽视的态度,据说这本书的遭遇给了米歇尔•福柯写作《知识考古学》提供了部分灵感……
  ——阿诺德•赛博•汤因比《唐史研究中被遗弃的资料》
  发表于剑桥大学学术期刊《历史研究》2001年第7期
  第67章 貌似跑题中(貌似而已)
  武德九年下半年的时候,太宗皇上做出了明年改元的决定,同时晋升了一大批的官员,以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封德彝为尚书右仆射,以裴寂为民部尚书,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宇文士及为工部尚书,李靖为刑部尚书,房玄龄为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