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作者:薛定谔的猫    更新:2021-12-07 04:22
  出于对于长安的安全的考虑,高祖殿下最终在迁不迁都这个问题上面颇为挣扎,结果还是秦王说服了皇上陛下,当然,太子和裴寂的不再坚持也是一个原因。就太子而言,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迁都洛阳,瓦解掉秦王殿下最重要的外部势力,同时也让李渊打消掉把唐帝国分成两半这种过于荒唐的做法。郑晟上书说明迁都是多么的花钱,言下之意是李唐这个时候还玩不起。李渊最终明白了到底什么样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个时候,已经接近五月了,长安城酷热难当。既然决定了不迁都,但是暑还是要避的,于是带着秦王、齐王和安平公主随从,太子殿下留守长安监国,对于即将到来的热烈的兄弟相残事件的序幕,夏初感到万分的兴趣,不过她还是掩饰自己的情绪把和岐晖观主的谈话作为主要的消遣,不过凭着女性敏锐的直觉,她还是赶到了秦王殿下一路上颇为不安,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似乎心事重重的样子。
  第四十三章 杨文干事件(始)
  五月(农历)的长安已经分外的炎热了,也难怪高祖皇上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受不了,移驾到长安以北宜君县仁智宫避暑,带上李世民和李元吉完全是为了防止这两个惹事的家伙留在长安城里面捣乱。李元吉和李世民是真的撕破了脸皮了,李元吉见了李世民连招呼都不打,完全当作是没有看见,称呼也不是二哥或者是二皇兄,而是秦王殿下,这么生分的称呼一般来讲在宗室里面只有安平公主夏初才会用的,不过对于安平公主这么生分的称呼大家都没有放在心上,一方面是因为她不是真正的皇亲,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的身份是一个方外之人。
  这是因为夏初受不了总有人怀疑她希望躲在皇上背后弄权,屡屡提议将安平公主嫁出去的缘故,已经在楼台观出家带发修行了。这件事情一方面让朝廷里面的人松了一口气,另一方面让岐晖观主大喜过望,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除了《论三教要旨》之外,夏初还写了《天竺记事》,《三代之治》等文章,在思想和话语权上争取对佛教的有利地位,使楼台观不仅仅以皇家道观而闻名,反而培养了一批学者。按照夏初小姐的观点,只懂得道家知识的道士不是了不起的道士的原则,道门的道士不仅仅要学习道门的经典,还要学习佛教和儒教的知识,最好还要学习三教九流各种知识,这个姑娘巴不得把楼台观建立成一个大学。
  岐晖是坚定支持公主殿下的,不仅仅是因为公主殿下是神仙的弟子,而且因为岐晖观主具体地看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当然如果是一个现代人,肯定能够随便就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岐观主的敏锐的直觉有时候弥补了他的经验的不足,不过他看到的是道门的俗家弟子或者说是居士,在经过这样子的教育之后是很有可能做官的。当然,佛门做官的可能性就算是没有了,最起码,当初……嗯,应该说是以后,李白同志也是当过道士的,现在的情况下,魏征同志也是当过道士的。
  “我不知道父皇为什么一定要带上你!”李元吉骑着马故意落后到夏初的身边,夏初没有坐车,骑着马和岐晖观主在聊天。
  “见过齐王陛下!”岐观主在马上打了一个稽首说道。
  “我也想知道呢!齐王哥哥殿下,您怎么没有带王妃殿下来?”夏初看着傲慢地齐王殿下并不惊慌,淡淡地回应道。
  “哦……”齐王殿下见过夏初的次数不多,也没有怎么和她说过话,所以不太懂夏初说话的风格,不过岐晖的招呼他是不敢不回的,于是对着岐晖也拱了拱手,然后盯着夏初说道,“虽然名义上是避暑,也有打猎的意思在里面,带着女人总是不方便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奇怪父皇带着公主妹妹殿下来呢!”
  “嗯,真是可惜啊!”夏初淡然一笑,“王妃殿下的美貌连小妹也是垂涎不已啊,齐王哥哥殿下没有带着王妃殿下来真是让人失望呢!话说既然是狩猎,那么没有王妃殿下在场目睹齐王哥哥殿下的风采,哥哥就是表现得再好也没什么意思不是吗?”
  “哼!大丈夫狩猎又岂是表现给女子看的?”齐王冷哼了一声,对着岐晖拱手作别,拔马转头又向着前方前进了。夏初耸了耸肩膀看着齐王远去,岐晖在旁边摸了摸胡子,说道,“齐王殿下似乎是有心事啊,公主殿下看得出来吗?”
  “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师兄。”夏初拜入楼台观,岐晖不敢收她为徒,转而以师兄的名义代替自己的师傅收她为师妹。
  “这个倒是,”岐晖摸了摸胡子说道,“方外之人当然有方外之人的规矩,尘世间的事情还是交给尘世间的人来管好了。”
  “无量天尊,师兄悟了!”夏初稽首道,“这可不是前几年,我们可不敢像慈航静斋那样子随随便便就说天下是某人的。”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岐晖笑着说道。
  “嗯,是呢,为君乃以一人奉天下,非为天下奉一人,民贵君轻。”夏初额首笑道,“不过这不过是说说而已罢了,所以说有些事情最好不要做,也不要让别人以为你有能力和心思去做,你说对不对,师兄?”
  “公主所言大善也!”岐晖继续摸着胡子说道,“我倒是担心那些弟子没有这么高的悟性呢!”
  “过两年看到了结果就不会有这么高的性质了,就是在几位皇子的府上走动也最好不要乱说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夏初淡淡地说道,“做臣子还是要做纯臣和直臣比较好,做什么忠臣啊!”
  “公主殿下倒是看得开,不过……”岐晖向着车队的前方望了一眼,“有的人可就不一定看得开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最好置身事外的原因啊!”夏初笑着拉了拉马缰,说道,“师兄,似乎快要到了呢!”
  安平公主殿下被安排在仁智宫的东南角的偏殿里,因为夏初只带了两个婢女的缘故,李渊特意拨了几个公主和太监来供夏初使唤,夏初带来的丫头凤儿和龙儿指挥着他们布置好了居室,这个时候一个太监来传信说皇上在岐观主呆着的院子里面看着岐观主设坛祈福,邀请安平公主殿下也一起去。
  “知道了。”安平回答道,交代了龙儿和凤儿接着好好布置之后,便只身随着来报告的年轻太监走了。
  “都还有谁?”夏初随口问道。
  “秦王殿下和齐王殿下都在的,封大人和裴大人也在,万贵妃和张婕妤也是在的。”那名小太监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万贵妃?”夏初皱了皱眉毛。因为尹淑妃生病,所以尹祖德和尹淑妃都没有来仁智宫,而是留在了长安,封德彝和裴寂因为是重要的大臣李渊怕他们留在京城对于太子监国造成什么顾虑,所以也一并带着出来了。万贵妃是楚王李智云的生母,在李家起兵的时候,李建成他们从河东逃往太原的时候被丢弃,然后隋军抓住杀死,李渊建国之后为了弥补万贵妃,升她为贵妃,追封李智云为楚王,不过基本上属于安慰人的东西了。万贵妃夏初虽然没怎么多多接触过,但是也知道这位娘娘性情温和,对人很是慈爱,加上年纪大了,又有丧子之痛,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争宠之心。尹淑妃和张婕妤虽然因为得宠在心里面看不大起这位贵妃娘娘,但是表面上还是颇为客气的。
  “知道带两个女人参加重要的事情,我的父皇陛下也不是一味的昏聩啊!”夏初在心里面这样子想到。
  第四十四章 杨文干事件(续)
  “什么,你说最近的时间里就会起动刀兵?”夏初刚刚走到岐观主住的地方的门口,就听到院子里面传来了李渊愤怒的声音,夏初吐了吐舌头,对着那个带路的小太监挥挥手,那个小太监知机地退到一边,夏初悄声偷了进去。
  “陛下,卦象上显示确实如此,不过陛下麾下猛将如云,也未必需要担心。”岐晖板着一张脸说道,夏初看到高祖陛下在院子里面走来走去,齐王、秦王、封德彝和裴寂都站在一旁,张婕妤和万贵妃站在李渊的身边,不停地小声劝解。
  “是突厥人吗?”高祖陛下突然停了下来,瞪着岐晖问道。
  “这个贫道也是不知道的,天命飘渺,贫道能够稍窥天机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其他的就是真的不知道了。”岐晖一边说还一边挂着莫大遗憾的表情。
  听了岐晖的话,李世民和李元吉都露出松了一口气的表情,这只有夏初看见了,封德彝和裴寂皱着眉头在那里说着什么,万贵妃拉着李渊说道,“皇上,既然道长如此说我们早作准备就是了,陛下手下难道还缺乏善战的猛将吗?”
  “是啊,皇上!”张婕妤不甘落后地接着说道,“如今东南已平,可以把赵郡王和李靖李将军调到北方防备突厥啊!”
  “妇人之见!”李渊瞪了一眼张婕妤,突然看到了夏初站在了门口,马上开口说道,“初儿过来,且给为父说说这刀兵之事。”
  夏初愣了愣,李世民眼中闪过一道神光,走上前来说道,“启禀父皇,今北方有道宗和敬德等猛将镇守,就是突厥人来了也不怕,世民愿意调集兵马,为领将,卫我大唐。”
  李元吉也毫不示弱地上前一步说道,“二哥这么些年来一直在外征战,实在是辛苦了,如今天下平定,抗击突厥这种小事还是交给小弟代劳好了,让小弟也挣一点军功。”说着毫不客气地看向秦王李世民殿下,世民笑了笑,李渊皱着眉头刚想说话,夏初走了上来说道,“父皇,京城有太子监国,外面又猛将如云,秦王哥哥和齐王哥哥又有报国之志,且都是智勇双全之辈,您有何必担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