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作者:爱熊    更新:2021-12-07 03:15
  战争之王 第二章 烽火诸侯
  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就在这一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1年8月,起义运动首先在广州在同盟会领导下举行,因为实力相差悬殊以失败而告终,起义部队退入乡下,据说是一个神秘的人给黄兴写了一封信,要他在清政府薄弱环节下手,可以借鉴当年的太平天国。
  10月,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湖北清军被调往镇压,武汉兵力空虚,新军中一些人物接到上方密令,要他们协助新军中革命党起义,并且严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一大批“大黄鱼”(大号金条)送到这些人物的手里,他们用这些黄鱼上下打点,逐步取得了南城军火库的控制权,一批个子矮小,表情冷漠的便装人,潜入武汉。
  这些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人至少有20年军龄,一举一动之间杀气泠然,尤其是腰间别着鼓鼓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杀手。
  这些人深居简出,轻易不露面,但是出售阔绰,动辄就是“小黄鱼”(小号金条),有的人根据小黄鱼上牡丹标记和这些人东北口音推断,这些人正是东北将军。
  武汉一时间风云四起,革命党人得到了专业军人帮助顿时胆气豪盛。
  辛亥革命的当晚,清朝军官们好像事先约好一样纷纷逃离武汉,军火库轻易的落到革命军的手中。
  清朝军队教导旅进行了反扑,知府衙门的卫兵也参加了战斗,革命军由于缺乏训练一时间很难速胜。
  战斗打了两天两夜一支是胶着状态,北洋军冯国璋率军抵达汉口,情势危机。
  那些原来潜伏的小个子突然出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教导旅,他们使用一种类似于盒子炮的自动手枪,但是枪体更大,枪管更长,弹容量更多,火力更猛,而且这些人还用一种奇怪的开枪方式使用,就是把枪身横过来扇子面一样的火力扫射。
  这些只有区区两百人的小队伍却完全扭转了战斗局面,他们身手敏捷,个个怀有武艺,不仅能达到首发命中,而且还运用了那个时代没有出现的巷战规避和火力掩护,真正做到了绝杀!
  在无一人伤亡的情况下,击毙清军两个营,尤其是他们使用的手雷,居然不是常见的木柄式手榴弹,不过这种手雷区别于原本被淘汰的笨重的手雷,杀伤力大,个体小巧玲珑。
  清军溃败,最后投向。
  武汉成立军政府,黎元洪被推为元首,黎元洪原本还推辞,后来绝杀小队的领队给了他一封信,他看完就痛快的把辫子剪掉了,出任湖北军政府元首。
  武汉宣布独立!
  四川宣布独立!
  浙江,江苏,湖南,贵州纷纷宣布独立,湘西的苗人突然武装起来宣布苗人自治。
  中国南方乱成一锅粥!
  北京,紫禁城。
  隆玉太后此时茫然的看着眼前这些内阁大臣们。
  她不断的念叨着不能丢弃祖宗的江山,大清皇帝万年传承!
  就是不听大臣们退出关外以图再起的意见,如果逼急了就哭,女人的专长。
  内阁大臣们现在两个指令,第一,把北洋军调往武汉镇压革命军;第二,把能带走的清朝积蓄多年的财富尽数带往关外,按照和张宗昌事先安排好的辽西地界囤积力量。
  大臣们厌恶的看着眼前这个哭哭啼啼的女人,感觉大清的气数真是尽了,连太后也一代不如一代了。
  青年满族贵族悄悄的联系上北京城内的一家棺材铺的掌柜的,这个掌柜的长得尖嘴猴腮,却傲气非常,连亲王都要对他客客气气的。
  他传达了上面的意见,那就是分批出关,先物后人,上面说皇帝可以在奉天的皇宫重新建立朝廷,而最新组建的满清贵族为主体的新军要马上控制山海关到北京的铁路。
  掌柜的安慰这些胆战心惊的贵族们,不要怕,后面有将军阁下,将军阁下是真正的忠臣,是中兴的希望,将军已经下令了,将联合舰队开进天津,以防北方有变,你们就踏踏实实的搬家就是了。
  一个郡王提出,如果有人不愿意离开北京怎么办?
  掌柜的小眼睛中并出寒光说,那就把家业带走,让他一个人在北京喝西北风去吧!
  青年贵族中大多是有强烈民族主义的热血分子,他们对于长辈们的懦弱和胆小不屑一顾,满脑子就是先辈三十万铁蹄收拾亿万黎民江山的影子,大大咧咧的认为出关保留实力,将来杀回来才是政策,对东北艰苦估计不足。
  然而,更多的满人不愿意也不能离开北京,他们天真的认为清王朝不会塌陷,认为还会有曾国藩那样的军人站出来力挺大清江山,所以,向关外移动的很困难。
  毕竟,离开繁华去荒凉是谁都不愿意的!
  奉天方面怒斥掌柜的办事不力,掌柜的下了狠心,恰逢绝杀小分队打道回府路过北京,掌柜的就和贵族强硬派发动了一次逮捕活动,强行将大量财富搬上北运的火车,北京紫禁城和王府被搬运一空。
  九门提督被绝杀小队击毙,西山大营被强硬派接管,北京一时间人心惶惶,不断有大兵有秩序的洗劫,这些人倒是不杀人,但是态度恶劣,而且什么都抢。
  后院起火的北洋军接到消息一时间大乱,冯国璋大骂瑞王爷和满族贵族,接到袁世凯密电,前线交给段祺瑞指挥,飞速撤回到廊坊。
  最后,除以隆玉太后为首的大量强硬派留在北京,大量有救国革新的新贵族全部出关,带着大量财富在掌柜的接应和新军的保护下除了山海关抵达奉天,天津的贵族也积极响应,带着财富保着溥仪在舰队的护卫下,走海路去奉天。
  隆玉守着空荡荡的北京城,连下十四道懿旨升袁世凯为内政大臣,全面掌握着北方的军事力量,抗击南方革命军。
  在袁世凯的有限抗击论下,段祺瑞仗打得态度暧昧,打打停停。
  孙中山先生当时正在克多罗拉洗盘子,一听国内这么热闹马上回国,不久在南京组建了共和政府,出任临时大总统,让人吃惊的是副总统的位置居然空出,据说是留给北方一个豪杰。
  袁世凯不断的和南方革命军谈判,最后提出条件,如果要能出任总统就拥护共和。
  包括宋教仁,汪精卫在内革命党人要求孙中山让出大总统职位,有的言辞锋利,割伤了这位浪漫的临时大总统。
  这个时候,奉天发来一纸贺电,跟着贺电来到南京的是四艘战列舰,鸣放了二百响礼炮。
  当时革命政府受到列强排挤,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全线封杀革命军,革命军在军事上节节败退,袁世凯一方面逼迫隆玉太后宣布清政府退位,一方面和外国列强积极洽谈,制定条约,寻求支持。
  然而,正统上的皇帝却在奉天皇宫从新登基,294年后在努尔哈赤当年登基的地方,这个爱新觉罗最后一个皇帝举行了盛大的迁京典礼。
  东北防务大臣,北方联合舰队副司令张宗昌将军参加了典礼。
  在典礼后,张宗昌和已经执掌了辽西的贵族亲王们进行了秘密谈话,中心其实就一个,要积聚力量,发展军事实力,恰当的运用关内带来的财富。
  而辽西蒙古联合发展计划书就到了这些贵族的手上,在未来的十五年内,贵族们就有了发展方向。
  奉天一时间涌进这么多大人物,城内的府邸根本就不够用,张宗昌将扩建计划交给了德国人,全面扩建奉天城。
  中原地区烽烟四起,政治斗争此起彼伏,这个时候一个清政府的将军却突然对革命军表示暧昧,这让原本就关心中国的“友邦”们更焦急不堪,各国公使轮番前往将军府,要看看这个中国最强军事实力的人的态度。
  可是,面容秀丽的将军夫人却抱歉的告诉大家,将军大人去哈尔滨度假,会很长时间不能回来。
  袁世凯派徐世昌率领一大群北洋将领前往奉天上下求索,吉路的门槛都被踢破了,吉路就俩子:不见!
  徐世昌银子花的跟海水似的,但是得不到一点进展。
  袁世凯最终威逼隆玉太后和北京的遗老们在1912年2月12日下召宣布清政府下野,奉天贵族们马上做出反应,把隆玉太后骂的体无完肤,通电全国不承认下野,并出动一个师进兵察哈尔热河威逼北京。
  袁世凯脑袋都大了,现在简直是南北夹击,真不理解这个张宗昌的作为,简直有悖他平时无利不起早的性格。
  最终,徐世昌见到了张宗昌,激动的他完全忘记了礼节,差点给人家跪下,终于得到一句话:袁世凯当总统?我不反对。
  这句话价值不菲,山海关一线的防务,山东的督军位置,东北练兵大臣的职位,少将的军衔,东北巡阅使的职位。
  1912年3月,南北议和,袁世凯得到了东北的支持和谅解,在保留东北奉天贵族皇帝封号的前提下,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都定为北京。
  各独立省通电拥护,各省军政首长确立:
  直隶朱家宝省长兼督军
  山东年羹尧督军张怀芝省长
  山西阎锡山督军沈铭昌省长
  陜西陈树籓督军兼省长
  甘肃张广建省长兼督军
  新疆杨增新省长兼督军
  安徽张勋督军倪嗣冲省长
  河南赵倜督军田文烈省长
  湖北王占元督军范守佑省长
  湖南陈宧督军兼省长
  江西李纯督军戚扬省长
  江苏冯国璋督军齐耀琳省长
  浙江吕公望督军兼省长
  福建李厚基督军胡瑞霖省长
  四川蔡锷督军兼省长
  云南唐继尧督军任可澄省长
  贵州刘显世督军戴戡省长
  广东陆荣廷督军朱庆澜省长
  广西陈炳焜督军罗佩金省长
  东北地区划为特区设有防务大臣一名,巡阅使一名,奉天不设省长,吉林督军为俘虏后招降的孟恩远(他外甥被枪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