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作者:黑ye中漫舞    更新:2021-12-06 21:18
  刚晋户部尚书,才从延绥回朝的丛兰并不知道朝廷原来的这份决议,此刻猛然听到,心里不由一紧,想了想出列道:“陛下,此番用兵江南,不知陛下可是准备妥当了,要知此番作战目标乃是倭寇,他们常年奔袭于海上,并非陆战那般简单啊”
  正德看了丛兰一眼,然后又斜睨了一眼王琼,王琼会意,面向丛兰道:“丛尚书刚晋尚书一职,在边疆呆的太久不清楚朝廷当初的决议,其实朝廷早已开始着手准备,现在已经具备海战的实力了”
  丛兰眉头微跳,道:“噢?”
  王琼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分折子,朗声道:“这是浙江、福建两省上呈的备战情况,丛大人请看”
  丛兰接过折子,细细看了一遍,目露惊叹之色,想不到朝廷为了此战竟然动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筹划之细密周详,直让人膛目结舍。
  丛兰满怀敬佩的将折子递回王琼,神色凛然,王琼心中满意,看向各部大臣微微笑道:“各位大人,浙江巡抚赵勇贞日前上书,浙江一省已完成朝廷交于的造船任务,造福船十二艘,大型战船三十六艘,其他各类船只六十余艘,共计一百三十余艘,再加上改造原由船只,目前光浙江一省朝廷可用战船已有两百余艘,现在,大船正在安装火炮,只需月余,便可下海杀敌”
  “而福建一省也动用所有了财力物力,在两个半月内造各战船只共计一百四余艘,两省水军训练也已渐收成效,在三月底的实战演习中,两省水军大破海盗。。。”
  王琼的声音在寂静的乾清宫里回荡,更多的消息慢慢公布出来。直让这些大臣们神色越来越丰富。
  各部尚书好几位都是新近的,虽然都知道李月轩当初的奏议,以前却都未参与其中,此刻突然听到朝廷竟然暗中筹划了这么多事情,心里当真是惊骇无比。
  纵观在场众人,除了李东阳、杨廷和、张彩、李月轩、曹元和王琼一直面色如常外,其他人的神色都由最开始的紧张渐渐转为轻松。
  王琼道:“各位大人,正所谓双管齐下,事倍功半,如今朝廷虽然末兵厉刃,精心备战,此战定是毫无悬念,但若是能把伤亡减到最低,那是最好不过,所以朝廷决定让高丽、日本两国参战,据内厂送来的情报,高丽国也是长年受倭寇侵扰,其患不在我大明之下,而且它们一直臣属我大明,用之乃天经地义;日本国如今国内虽然纷争不断,诸侯割据,不过不久我大明即将开设海岸,通商诸国,据内厂在日本国的密探来报,日本国一些领主有意与我大明通商,愿意出兵共同围剿,朝廷商议再三,决定向这两国派遣驻地使团,周旋此事”
  王琼接到内厂送来的消息上把那些领主都称为大名,王琼本也想这么念出,但一想到我大明与大名字音偕同,实在说不了口,便算了。
  众位大臣见王琼把朝廷的打算道来,都心中激荡,正德看在眼里,心里嘿嘿一笑,暗想此战自己和月轩、内阁三位大学士还有王琼那老小子没少费心思,头发都白了几根,现在看来,这帮大臣倒是都被吓到了。
  正德见王琼话已说完,也开口说道:“今日朕将六部尚书都叫了来,就是希望此战各部之间能精诚合作,万众一心”顿了顿,正德看向礼部尚书,李月轩的岳父秦淮玉道:“秦卿,派遣驻地使团之事,你好生安排一下,朕决定与六月正式用兵江南,在此期间希望你能安排好相关事宜”
  秦淮玉想不到打仗还贪上了礼部,心里真是哭笑不得,不过他也看的出朝廷这么做完全是开辟了另一个政治战场,看来这次自己作为主将是逃不掉了。
  正德璇即又看向户部尚书,道:“丛尚书,如今国库尚算丰盈,虽然月轩已经秘密命人在江南筹集军粮,但户部监管军械,这次的武器,军备,你一定要多多留心,后勤也不可疏忽,还有,赶快派人去江南接管、核实采购的粮食,到时候这笔钱,要记得还给内厂”
  李月轩听得好笑,秘密在江南购买粮食的钱大部分是正德从刘谨抄没的家产里拿出的。这些钱是正德的私房钱,看他说出这话来,就知道他是不愿意就这么白白把钱贴给了户部,所以拿起内厂当挡箭牌来了。
  丛兰刚接受户部,很多事都不清楚,也并没想这么多,觉得正德说的有理,便答应了下来。
  壹七六 帝王雄姿
  看着丛兰傻忽忽的答应了,正德暗暗舒了口气,暗忖看来还是新官好糊弄,如果换成是杨廷和那铁公鸡,自己那些钱铁定就要不回来了。
  正德一时心情大爽,精神也好了不少,继续道:“丛尚书与杨大学士尽快把政务交接完成了,然后全力支持江南之事,朕知丛尚书统筹后勤向来得力,这次想必也不会让朕失望的”
  丛兰被正德在这么多重臣面前提出来表扬,心里止不住生出一丝得意,恭恭敬敬的作了一揖,道:“陛下放心,臣必定鞠躬尽瘁,全力以赴”
  正德满意的点了点头,当初杨廷和两次怠职,罢免他户部尚书之位已是大势所趋,在确定人选时,其实京里有好几位侍郎都是有资格接任的,不过最后却还是选择了丛兰,这里面自然是李月轩力主的,原因嘛,正是看中了丛兰战事时后勤调度的能力。
  待丛兰说完,正德转头向刑部尚书洪钟道:“洪尚书,朕前次和你说的事,你回去想的如何?可行否?”
  洪钟神色淡然,清瘦的身躯穿着一身大红官袍略显单薄,他跨步出列,想了想道:“陛下,臣以为大体还是可行的,只要不是死罪,都可以让他们戴罪立功,不过这些犯人大多品性不好,一旦上了战场万一不服从军令,那该如何是好?”
  “放心吧,也不是所有囚犯朕都愿意用的。朕已经把此事交于内厂,由内厂前去挑人,朕相信他们挑出的人不会差的”正德自信一笑,目光瞟了一眼李月轩,李月轩淡淡一笑,拱手道:“臣定会办好此事”
  正德点了点头,让囚犯带罪立功之事,本也是他从李月轩听来的无心之言,正所谓冲的怕愣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后来正德竟然觉得这事有趣,还真正儿八经跟洪钟说了,洪钟简直以为自己听错了,这种事本朝除了太祖和成祖战乱时有过,其他时候还不层有过,但细细一想,又觉得如今朝廷用兵在即,也算是特殊时期,又有陛下首肯,这倒也不无不可,于是在正德满心期待下,只得先回去想想了。
  洪钟是成化十一年(1475)的进士,比起曹元、丛兰、秦淮玉及工部尚书费宏等后进都要长了不少,在几位尚书中算是资格很老的了,不过这人年纪不小,却仍然精明干练。在几位尚书里,他是外放时间最长的,在弘治初年,他就曾迁四川按察使。协助御史张鸾平息长期悬而未决的马湖土司知府安鳌的违法乱制事件,方面称安。后又以功升江西、福建左、右布政使,长官一省行政,再后来更是以御使身份巡查过顺天,贵州等地,没一刻消停过,正德此番以他为刑部尚书,也是体谅洪钟多年劳碌,也该歇歇了。
  洪钟年长却并不迂腐,回去想了想,心道既然陛下有此心,而且于国无害,顺着他倒也可以,不过这其中却是有隐害,不得不提。洪钟沉吟了一会儿,还是把担心说了出来:“陛下能让这些囚犯戴罪立功,虽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忘死求生,但若是人人都以为犯了罪便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来脱离囹圄,对于整顿犯罪风气实在不是件好事啊”
  正德摆摆手,笑道:“洪尚书放心吧,这件事朕不打算宣扬出去,只在暗中进行,何况也只此一次罢了”
  洪钟心里稍安,拱手道:“如此甚好”
  正德没有再去理他,心中却暗暗盘算到,到时候领着这帮人囚徒去扮马贼还是扮海盗呢,哎,真是麻烦啊,两样朕都很想尝试一下,可惜,月轩肯定是不肯的,哎,这皇帝当的真没趣。
  正德暗暗瞪了李月轩一眼,没想李月轩正巧见着了,哪会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立时嘿嘿一笑,也不计较。
  正德也知这事无望,他暗暗舒了口气,转而看向费宏,却是迟迟没有说话,说实在的,正德对这个费宏真的没什么好感,以前倒还不觉得,自从宁王复卫之事过后,就渐渐觉得十分厌恶。
  为什么呢?无他,只因费宏是江西人,却极力反对给宁王恢复护卫。
  当日早朝,钱宁给宁王请求暂时性恢复三卫护卫,费宏并未在殿上,而是奉旨去校验刚制成的火炮去了,当第二日回来得知朝廷已经准了宁王恢复三卫护卫,顿时急的跑来面圣,诚恳说道:“陛下,臣本是江西人,与宁王曾有过交往,对他知之甚深,此人看似温和纯良,其实内内奸诈多疑,心怀叵测,陛下此番答应他恢复护卫,定会后患无穷啊”
  正德一听老大不乐了,当初朕的这一决定,满朝文武都说朕英明来着,怎么一到你这就是后患无穷了,再说宁王的事朕知道的也不少,也没听说过他有反叛之举啊。于是正德将费宏斥责了一顿,也没放在心上。
  哪知费宏明知会惹正德不快,仍苦苦劝告,希望能收回圣旨,正德气愤不已,却又不好随意处罚大臣,只得让李月轩去做思想工作。李月轩听后却是暗暗留心了,内厂当初送来的情报都是很表演的,毕竟内厂还不能公然调查一个王爷,所以并不真正了解宁王的品行如何,现在看来倒有必要多留意宁王的动静。
  李月轩安抚了一番费宏,答应暗中留意,让他放宽心,费宏也知李太师与正德关系匪浅,既然连他都这么说了,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