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作者:黑ye中漫舞    更新:2021-12-06 21:17
  静了片刻,才又关心道:“太师,外面天寒,您先进屋去吧,外面的灾民有属下照应着就行了”
  李月轩犹豫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他往屋里走了两步,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忽然转身道:“杭大哥记得一会给那些还有家的灾民每人发三十斤大米,如果没有家的就让他们每日到这里来吃饭,还有袄子要先发给孩子老人”
  杭雄见太师这般善良,心里不由感到阵阵暖意,忙点头道:“太师放心,属下一定办妥”
  李月轩苦笑了一下,璇即转身进了屋。
  ***************************************
  “大哥,怎么办,在京城的兄弟刚刚送来了消息,说朝廷派来的人已经秘密到了霸州城了,可咱们竟然一点也不知道”知府衙门里西院的一间书房内,四个身穿厚袄子的衙役和一个书生脸色阴鸷围坐在一个火盆前。其中一名左脸上留着一道醒目刀巴的衙役,正面带急色的和另外三人看着中间那个沉着脸,仿佛雷打不惊的俊秀书生。
  脸上有刀疤的衙役见大哥一句话也没说,眼睛直瞅着炭火发呆,不由急道:“大哥,您快想想对策啊,眼下他们在暗咱们在明,不比前次来的那个姓杨的,这万一被人知道东西还留衙门里,咱们该怎么跟杨大哥交代”
  “闭嘴”俊秀书生,眼上闪过一抹骇人的寒意,冷冷的瞪了那刀疤衙门一眼,直把那衙役吓的一个哆嗦,竟真的不敢再说半个字。
  俊秀书生双眼扫了一遍眼前的四人,沉吟了片刻,冷冷道:“这次朝廷派来的人目前咱们不知道是谁,京里的人也没查到,看来是有备而来,咱们除了随机应变,别无他法”
  四人点了点头,书生继续道:“这几日叫守城的弟兄们多注意点出入的人,凡见着气度不凡、儒生模样的人立即来禀告我”
  四名衙役哄然领命,书生微微舒了口气,眉头稍稍舒展开,看了那个刀疤衙役一眼,道:“至于杨大哥那边,先叫人去跟他说一声吧,现在四处官道都让官兵封锁起来了,城里的这批粮食完全没有机会运出城去,除非派人夺取霸州城,否则没有其他的办法,可是那样就等于提前起事了”
  刀疤衙役点点头,道:“大哥放心,我这就叫人去办”
  俊秀书生“嗯”了一声,然后看了一眼四人,随意问道:“最近城里可有什么不寻常的事?”
  四人中,坐于刀疤衙役一旁的一个脸色黝黑、长的孔武有力的衙役想了想,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听说最近城东新了一家大户,据说是回香省亲的,带来了一大批家当,似乎有几十车之多。”
  书生一听这么大的事竟然没人告诉他,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冷冷的看着这脸色黝黑的衙役,沉着脸道:“什么时候的事了?怎么没人告诉我?”
  李月轩进城那日,正巧这脸色黝黑的衙役在城门值班,盘问过后,发现李月轩一行人并没什么问题,而且装作管家的杭雄还偷偷给了了他分量可观的孝敬,所以最后连车上装的什么看都没看,就把他们一行人放进了城。
  因为怕兄弟们分孝敬,这事他也没向这位大哥提起。此刻见着大哥把事态说的如此严峻,衙役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把这事说了出来。
  肤色黝黑的衙役耷拉着头,怯怯的看了一眼书生,似乎十分害怕他,迟疑了片刻,才道:“是两日前的事了”
  “哼,看来你没少收人家的好处吧”书生心里很清楚这几个兄弟的脾性,顿时冷哼一声道:“可查清楚了他们的底细?”
  肤色黝黑的衙役点点头,急忙道:“查清楚了,这大户姓李,家里是做米粮生意的,生意做的还很大,大明很多地方都有他们家的米店,我查过户籍谱,霸州的确有这么一家外出做生意的人家,只是三代前就离开了,没想到现在他们生意竟然做的这么大。”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对了,听说今天他们家还在城中架粥棚给灾民发粥喝”
  听到衙役的话,书生脸色这才缓了下来,他沉吟了片刻,道:“这家大户是做米粮生意的,嗯,这倒是不错,如果能把他拉到咱们这边来,咱们粮食问题就解决了”说着他对那名肤色黝黑的衙役道:“你带人去看着李家,若是找到什么把柄,就把他们。。。”
  “嘿嘿,小弟知道该怎么做,大哥放心好了”那衙役奸诈的一笑,显然那些事已经是做的得心应手了。
  书生点了点头,似乎很累一般重重的舒了口气,挥挥手道:“好了,你们先下吧,有什么事再来找我”
  几名衙役恭敬的向书生拱了拱手,道:“那大哥先歇着,咱们先下去了”
  书生点点头,见着几人出了书房,不由微微闭上了双目,心里止不住叹息道:“小娥,若不是为了你,我赵景隆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放弃大好前程不要,跑来跟杨虎造反。。。”
  壹五五 风云际会
  聚集在李家门前的灾民已经渐渐散去,如今只空空的留着几十口大锅安静萧瑟的摆放在那。几十名从大清早就忙活不停的亲兵终于松了口气,今日总算是让每个灾民都吃但饭了。见着灾民们感恩戴德、满脸满足的离开,这些亲兵心里也是高兴不已。然而高兴归高兴,忙碌一天后浑身的酸软让他们再也顾不得其他,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亲兵一天都在为灾民熬粥,盛粥,颗粒位沾,饶是他们身强体壮,此刻肚子也直饿的呱呱叫。没办法,再累也总得吃饭,何况太师今日也是跟大伙一样,一天都没吃过东西,饿着自己也不能饿着他啊。
  几名亲兵深吸了口气,强打起精神往厨房而去。其他人则揉捏了一会儿酸疼的手臂,然后也起来继续收拾。
  后院的书房里已经点起了如豆的灯盏。房内火红的炭火烧的滋滋作响,不停的驱散着傍晚的凄寒。书案前,一脸疲惫的杭雄正脸色沉重的向李月轩禀报内厂探子刚送来的消息。
  “太师,刘六刘七那边已经有消息了”杭雄一边将手中的折子递给李月轩,一边道:“据探子送来的消息,这刘六刘七以前的确是在官府供过职。”
  李月轩接过折子,翻开瞟了一眼,然后抬头对杭雄道:“继续说”
  杭雄道:“就在去年,霸州因为旱灾,许多百姓因为田地颗粒无收,生存面临很大的困难,当时霸州官府也无力赈灾,便上报朝廷,然而当时太师尚未入朝,刘谨独掌朝政,对此事根本不重视,随便拿了点粮食就敷衍了事。同时,京里的一些权贵们见着霸州受灾,见着可以廉价买到土地,私底下秘密派了家奴到霸州来大肆购买,很多灾民自身难保,面对官府和京里的权贵的高压,无可奈何,便只得把土地卖给了那些京里的贵人们。”
  说此一顿,杭雄看了一眼李月轩,只见他面色越来越沉,不由深吸了口气,继续道:“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后来就聚在了一起,接连不断的恣意闹事,以反抗朝廷官府。只是当时闹事人数并不多,官府并没有给朝廷上报。所以朝中的大臣并不知道这些。”
  李月轩神色凝重的叹了口气,把手中的折子丢到了书案上,道:“这跟刘六刘七有什么关系”
  杭雄继续道:“据说,当时文安县境内有多股三五人或十数人结伙的流亡农民进行活动。他们邀路劫财,盗窃官府大户。同年秋,霸州府衙被盗,官府屡派人辑捕不获,而且盗案屡出。官府苦于无能为力,昼夜思治不得。后来官府闻刘六、刘七之名便由霸州官府招募入衙,协助擒捉“盗寇”。刘氏兄弟入衙连破数案,深得官府赏识。当时得到了官府很多的赏赐。”
  “那时太师刚刚入朝,外朝借着太师新得陛下宠信正和刘谨斗的死去活来。所以朝中大臣根本没心思顾及其他。而当时刘谨的一个义子,名叫梁洪,仗着自己干爹是刘谨在霸州仗势欺人,横行无忌。后闻刘氏兄弟得朝廷赏赐颇丰,便向刘氏兄弟勒索金银财物,刘氏兄弟严词拒绝。梁洪勒索未遂,恼羞成怒。便暗向刘谨诬告刘氏兄弟等是畿南强盗。刘谨偏信谗言,派遣都御使柳尚义等画影图形,调兵缉捕。刘六、刘七闻讯逃匿。官军将其家抄掠焚烧一空,并逮虏了妻孥。刘氏兄弟陷入无路可走的绝境,只好落草为寇,现在这两人在文安县暗中收容灾民,已经组织起了人数足有好几千人的义军,似乎要图谋不轨。不过他们这些事情都做的很保密,除了他们内部的人知道外,普通百姓都没察觉到,所以现在普通百姓都还以为他兄弟二人是大善人。家境困难的人都愿意去投奔他们。”
  听完杭雄的话,李月轩顿时苦闷的吐了口气,苦笑道:“看来这两人是被逼上梁山了,准备造反了吧”
  杭雄知道朝廷向来最忌讳造反二字,特别是在刚刚安化王反,闻香教一事之后。杭雄叹了口气,无奈的点点头道:“看样子恐怕是如此”
  李月轩无力的摇摇头,长长一声叹息道:“今日光城里就有近千人的灾民,后来从城外又进城了一千多灾民,总共就有两千人多了,而且这还只是霸州城附近而已,其他地方恐怕就更多了。如果刘六刘七真是煽动这些灾民起来造反,情势恐怕将十分不妙啊”
  杭雄紧拧着眉头,深以为然道:“太师说的不错,幸好太师已经命小杨回京调兵了,咱们可以在刘六刘七动作之前,把他们二人一举拿下”
  “本座叫小杨回去调兵,原本是因为要搜索全城,找到那被偷的粮食,想不到如今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