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作者:黑ye中漫舞    更新:2021-12-06 21:16
  "咦?张永这厮转性了?"
  "这老太监今日没事吧?"
  "怪了,怪了,这还是张永吗?"
  张永这话一出口,朝堂上惊起一片质疑声,以他平日的作风,从来都是来者不拘,事事为己,今日怎地替自家兄弟求起富贵来了.
  大臣们不理解,李月轩却是知道张永心思,那日太原城门前,两人从鬼门关门前走了一遭,都深知生命之脆弱,张永恐怕也是觉得世事无常,说不定哪天就见阎王去了,还是给家里留点实惠要紧.
  张永见着大臣们的神态,脸色如常,心里却忍不住一阵唏嘘:自己一个断子绝孙的人,如果哪天真死了,谁会记得,哎,这些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是留给自家兄弟吧,至少还能让他们过的风光体面些.
  正德似乎也猜到了张永的心思,脸上一笑道:"既如此,那朕就准了你吧.封张富、张容二人为三等伯,世袭三代"
  张永心下一喜,老泪纵横,叩首道:"奴才谢过陛下"
  正德摆摆手,笑道:"这是你应得的"
  说着,正德看了眼李月轩,又道:"朕听闻超武侯说起这次安化王之乱,乃是因一个叫仇钺的游击将军生擒了安化王才能如此之快平定叛乱,这功劳实不比为帅者小,就封仇钺为咸宁伯吧,赐黄金两"
  "陛下英明"百官又是一阵高呼,心里却都纳闷着,这监军封了,擒首者封了,这元帅怎么反而不闻不问呢.
  大臣们偷偷看了眼李月轩,只见他脸色平和,神色从容.没有丝毫的愤慨,更是让人想不透了.难道正德和他到底出了什么事?
  张彩管着吏部,对于官员升任却是了如指掌,此刻见正德有意不提李月轩的功劳,很快便想到了原因.
  古来这平叛的功劳的是大功劳,救国家于为难之际,出任于危难之间的人物,封赏自然小不了了.但眼下李月轩已经是超武侯了.若是再封恐怕就只有国公了,而国公却又是个闲职,皇帝如果想重用李月轩,这的确不太好办.
  张彩很快就把其中的原由想透彻了,他心下计较着,看看能不能顺着皇帝的意思,另行封赏,可是思来想去,却是也没了法子,这平叛之功乃是武功,而非文治之功,爵位就三等,公,侯,伯,这不封国公还能封什么?难道封个文职?那不乱来吗?
  张彩心里一叹,看来如果正德要重用李月轩的话,只有要不就不封,要不就封文官了.
  ---文官,国公.张彩咀嚼着这些字眼,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顿时把自己都吓了一跳,但他细细想想,虽然觉得荒唐,但正德不就是个荒唐的皇帝吗?说不定正对了他的胃口呢.
  想到这,张彩出列,道:"陛下,监军封了、仇将军封了,是不是该封超武侯了"
  正德脸色微微不快的看了张彩一眼,心道:哪壶不开你提哪壶,存心找茬是吧,他闷哼一横,道:"那张尚书以为如何封赏超武候呢"
  还能怎么封赏,不就是加国公贝,大臣对于皇帝这么白痴的问题显然有些好笑.但谁也不敢笑出来,目光都看向了张彩.只见张彩面露微笑,神采飞扬道:"超武侯平叛有功,按理应封国公"
  张彩话一出口,正德心里就忍不住嘲弄了一句:"废话,还用你来说吗"脸上也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但张彩似乎并不在意,稍稍一顿后,继续道:"但此次超武侯的功劳却不应是武功,而文治之功"
  "这话怎么说?"张彩这话锋一转,正德和百官都不由愣了一下,这明明去平叛之功,怎么又变成了文治之功了.怔忡片刻,杨廷和和秦淮玉却是已经回过了味来了.李月轩分明是武功,张彩竟然胡说八道什么文治之功,回避封赏国公,这问题肯定就出在这国公上了.
  两人都是对本朝例律熟悉在胸的人,一想便想到了关键,脸上都露出了个神秘的微笑.
  正德迟疑了片刻,心里却是一喜,忙道:"张大人此话怎讲"
  张彩道:"超物侯此次平叛之功说得不好听的只是拣了个现成的便宜,并未有寸功"
  "这---"张彩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话一说出来,岂不是把李家得罪透了吗,虽然事实如此,但说出来就是两回事了.有人心里都开始骂他糊涂蛋了.
  可李月轩和李东阳脸上却依然那样从容,淡定,似乎并不想做辩解.百官一个两个有十时也糊涂了,难道这世道变了,竟然还有人被这样嘲弄都不还辩解的.百官一个两个都摇头晃脑起来,迷糊不已.
  张彩却是不管他人议论什么,接着道:"虽然平叛未有寸功,但超武侯不贪功自用,独占功劳,能如实上奏却是有容人之度,这乃是为上位者应有的,而且因为超武侯前去平叛的关系还找到了刘谨的大量的罪证,这才是他的功劳.不过这些功劳却是平叛之功没有半点联系了.所以臣才说超武侯乃是文治之功"
  "似乎是这么个道理"听到张彩娓娓道来,群臣中有不少大臣已经露出深以为然的深情,正德也不由点了点头.张彩说的到是实话,这平叛的首功说起来还真是仇钺的,但却也不想张彩说的那样无寸功可言,如果没有李月轩领大军前去,叛贼在人多势众的情况下说不定不顾安化王的生死,将仇钺一行人杀了也不一定.要知道在军中实在不乏那些想独霸一方的英雄豪杰.
  话虽这么说,此刻正德却是不想去替李月轩说话,张彩之所以说出这么有悖常理的话来,显然是猜到了他的心思,他正为李月轩封国公犯愁,既然张彩有办法,那就让你来解决吧.
  正德笑咪咪的道:"张大人所言甚是,不知张大人以为该如何封赏超武侯?"
  张彩神色凛然,道:"既是文功,则需封一个文职,虽然如此,这文文勋散阶却也不能低于国公之尊,臣看,就只有三公可与"
  "三公?"正德眼睛蓦的睁大不少,这三公虽然也是公,可是却是文官的最高官职了,眼下朝中就只有李东阳一人顶着太傅名头.现在竟然连他的孙子也要位列三公,简直就是大明前所未有的奇事了.
  一门三代两公...同朝鼎立,想想都觉得让人不可思议.
  但这话别人觉得不思议,对正德来说却正合了他的意,只见正德略略"犹豫"了一会,道:"张大人,这样做会不会违反了祖制或者于大明律不符?"
  张彩正气凛然道:"并无不符"
  正德权衡一翻,面露"为难"之色,看了看大臣们,问:"各位爱卿怎么说"
  这时,只见杨廷和出列道:"臣以为张大人的话不无不可"
  "臣附议"礼部尚书秦淮玉、吏部左侍郎王华、右侍郎粱储等大臣也纷纷开口了.
  正德见李月轩众望所归,勉为其难的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好吧"说此一顿,正道朗声道:"李月轩听封"
  李月轩上前一步,跪地伏首,正德便笑眯眯道:"超武侯李月轩为国除贼,功不可没,特封为太---师---"
  壹壹零 张彩入阁
  ---太师
  大臣们心里虽然都预感到了会是三公,但当正德封赏一出,百官还是为之一阵心动。三公啊,一个文臣的最高荣耀,竟然就这么给了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这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李月轩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高兴,他平静的谢过恩,然后起身站回去,显得淡定而从容,他那副对这三公之位并不太在意的神情,直把那些个大臣气的直在心里大骂“不识货”,真是家富不知油盐贵啊!
  张彩一个绝妙的主意,解了正德的心事,正德心里不由阵阵高兴,看张彩真是越看越顺眼,对于前两天李月轩提出让张彩入阁的看法更为赞同。
  如今封赏完了,这到底由谁入阁一事也该解决一下了。正德笑眯眯的看了一眼张彩,和气道:“前些日子焦芳告老还乡,这内阁还空着一个位置一直没人顶上,朕看今日就一并解决了吧”
  说着,正德眼神瞟了一眼曹元和张彩,见两人脸色都面露激荡之色,心想这入阁的魅力果然大啊,想不到连平日这么沉稳的两个人都这么激动。
  正德笑了笑,继续道:“朕听了众位大臣的意见,仔细权衡了一翻,最终还是定下了合适的人选”
  正德笑眯眯的扫视一遍大臣们,眼神里透着古怪,分明就在吊人胃口,李月轩心知他又想看乐子了,不由一阵苦笑,看来张尚书和曹尚书要上当了。
  果然,听了正德这话,吏部右侍郎梁储就出来说话了:“陛下,臣等以为这合适人选应当是张大人,不知陛下这合适人选可是否?”
  正德面露吃惊疑惑之色,看上去像是“这都让你猜到了?”,又像是在说“你怎么想到他去了?”,表情丰富的让人猜不透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兵部侍郎陆完一听皇帝这话说的蹊跷,而且那表情更是暧昧,想来也不一定指的是张彩,便急忙出列道:“陛下,臣看梁大人的这翻话完全是一相情愿罢了,百官中绝大多数都是支持曹大人入阁的,何时变成张大人了?梁大人这么说莫不是为了巴结上司?”
  梁储这人李月轩也是听过的,平日为官正派,敢于直谏,是一个认死理的人,张彩平日待他甚好,常常邀请他回家一起吃饭,完全把他当成兄弟看待了。而且张彩胸怀韬略,肚有大才,让梁储心折不已,所以才会这么拼命的去支持他。
  李月轩养伤期间,梁储去看望过他几次,其目的便是想得到李家的支持,让张彩顺利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