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作者:邓九刚 王西萍    更新:2021-12-06 19:23
  当年还是在老家的时候就听人说归化城的银子多得拿簸箕撮,事实上,哪有那么容易?买卖人呐,赚钱那是针尖上削铁呢!”
  玉莲从未见过太春如此认真地对自己说话,她坐在丈夫对面,仔细地听着。
  太春继续说:“归化城里几百家买卖我最羡慕的是大盛魁。人家大盛魁有二百多年的根基了,就是三年一文钱不挣,到了账期照样给财东掌柜们分银子!人家柜上的掌柜伙计就没有一个不会蒙古话的,单是会说俄国话的就成百上千。咱拿什么跟人家比?要想挣下人家那么大的家业,咱得拿出一份儿来,吃得了别人吃不下的苦,受得了别人受不下的罪,冒得了别人不敢冒的风险!咱就得靠这股狠劲儿。都说南方在打仗他们不敢去,我就去了!这银子我挣回来了!以前我没跟你说是怕你担心,玉莲,我这是老虎嘴里拔牙啊。”
  玉莲被丈夫的话感动了,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太春把目光投向窗外:“玉莲你看,树上的叶子都快黄了。”
  玉莲:“可不,都入秋了吗。搁老家这时候该种冬小麦了。”
  太春问道:“黄羊走了几天了?”
  玉莲:“整半个月了。”
  太春:“该已经过了汉口了,这会儿怕是正在船上呢。”
  玉莲:“你呀,人在家里,心却跟着黄羊走了。”
  太春叹息道:“不由人啊……”
  05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说话间就到了冬天。冬至的节令一过天空中就开始洋洋洒洒地飘起了雪花,不一会儿房顶上、地面上就铺了薄薄的一层。
  太春无所事事,趴在窗户上望着外面飞飘的雪絮。这次接骨之后,玉莲把太春看得那叫一个紧,伤筋动骨一百天,没有她的许可太春只能乖乖地在炕上呆着。无聊得紧了,太春就趴在窗户上望着院子里的景致。
  这时,玉莲推门进来,扑打着身上的雪花。
  玉莲:“哎,我说,别总趴在窗户跟前,那儿凉。你咋像个孩子似的一点不懂事呢。”
  太春说:“外面下雪了。”
  玉莲:“是下雪了。”
  玉莲往锅里添水,张罗着熬奶茶。
  太春:“啊,我这关禁闭的日子也快熬到头了。”
  玉莲:“今天是九十三天,还有七天才到一百天呢。”
  太春摸着自己的腿:“这条腿啊,这回该长直溜了吧?要是能走几步就知道了。”
  玉莲:“你要干什么?一步也不能走。伤筋动骨一百天就得一百天,一天也不能少。”
  太春:“这……真的一天也不能少哇?”
  玉莲:“真的一天不能少,不然前头受的罪就都白瞎了。你就给我老老实实在炕上呆着吧。”
  正说着,外面响起一个声音:“哥!……”
  话音刚落,黄羊走了进来。
  太春一见黄羊,高兴得什么似的:“黄羊,你走外路回来了。”
  黄羊:“昨晚上刚进门,今天过来给哥说说。”
  太春说:“黄羊,快上炕!咱兄弟俩好好说说话。哎呀,这些日子可把我给闷坏了!”
  玉莲手里攥一把铜勺子,一下一下地扬着锅里的奶茶,熬奶茶的手艺她还是跟黄羊媳妇学的,黄羊媳妇说熬奶茶等锅开了时要扬够一百下,熬出的奶茶才香。
  玉莲扬着奶茶说:“黄羊兄弟,这一趟跑的,辛苦你了。”
  黄羊:“有太春哥做出的样子摆在那里呢,我哪敢说辛苦?应该的。太春哥说得对,咱三义泰凭什么呢?要积垫没积垫,要资历没资历,就得凭咱能吃得下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得了别人受不下的罪,冒得了别人不敢冒的风险,不然能有出头之日?”
  玉莲盛了两碗热腾腾的奶茶放在太春和黄羊的面前,又端来了早炸好的馃条,说:“你们兄弟俩,见面就是生意上的事,好了,你们哥俩说话吧,我不叨扰了。”
  玉莲说罢撩起门帘出去了。
  黄羊小心地摸着太春的腿说:“哥,你这腿好点了吗?”
  太春笑着说:“都快一百天了,应该好了。”
  太春看看玉莲走出院子,悄声对黄羊说:“来,兄弟,帮哥一把……”
  黄羊不解地:“做啥?”
  太春挪到炕边:“我想试着走几步……”
  黄羊忙跳下地扶住太春:“哥,小心点,千万别摔倒。”
  太春笑道:“你嫂子不让我动,非让我熬够一百天,我早就盼上你了……咱是受苦人出身,哪有那么娇贵?来,扶着哥!”
  在黄羊的搀扶下,太春小心地迈出了第一步……
  太春走了几步后对黄羊说:“兄弟,你看我的腿还瘸不?”
  黄羊仔细地看着:“不瘸了,走得稳稳的,真的,一点都不瘸了!”
  太春高兴道:“我的腿好了!我的腿真的好了!”
  就在这时,玉莲走进来,看见太春在地上走,惊呼道:“我的老天爷!这是……”
  太春大声说:“玉莲!我的腿好了!你看,真的好了!”
  玉莲端详着丈夫走路的双腿,好了,是好了,两条腿直溜溜的,一点毛病都没有了……玉莲的眼眶里渐渐有了泪,她嗔道:“你个冤家,可把人给担心死了……”
  过了两天,太春实在在家里待不住了,玉莲只好让黄羊和赫连来接太春到三义泰去打理生意。看到太春的腿恢复的这么好,路先生也十分高兴,他感慨道:“活了五十多岁这是
  第二回见着这样的人,真是条汉子!”
  赫连问:“你说还有谁年象太春哥这样硬骨头?”
  “大盛魁现任大掌柜古海!”
  “是哩!”太春说,“路先生说的是,我这样做也是学着古大掌柜的样子。”
  “是啊,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跟什么人学什么样!”
  “咱归化商界就这风气。”
  大掌柜好了,赫连也高兴,他特意沏了一壶上好的茉莉花茶,一一给大家斟上。
  太春环顾了一下店铺,只见窗明几净,里里外外收拾得没有一丝尘毛儿,心里自然十分愉悦,他说:“我这么多日子没到柜上来,辛苦大家了!”
  路先生忙说:“许大掌柜,这都是应该的,既然大家有缘相聚在三义泰,那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给自己家里做营生,那还不是应该的吗?”
  太春赞叹道:“说得好!好吧,客套话我就不说了,先说说生意上的事情吧!”
  路先生:“大掌柜,真是有意栽花花不红,无心插柳柳成阴。这段日子,茶叶的生意没做成多少,瓷器买卖倒弄得很红火。我搂了一下账目,将近一年的功夫,我们跑了景德镇六趟,运回来的瓷器有四万多套。这上边赚的钱超过总额的一半,你说悬不悬?什么叫做财运?这就叫财运。买卖做到这分儿上就算是出神入化了。”
  太春说:“咱这是搂草打兔子——捎办。”
  路先生:“如今捎办成了大宗买卖了。”
  黄羊:“如今归化瓷器行的人们可是恨透咱三义泰了。”
  太春:“生意场上就这样,只要咱正当经营,竞争那是正常的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他们也可以把生意做大吗!我想这么着,瓷器生意咱做着,咱还得在俄蒙生意上打主意下工夫。”
  黄羊:“对,咱要想进入通司行就得做俄蒙生意。”
  路先生:“其实买卖无形,怎么做全靠人来把握。买卖是死的,人是活的,最要紧的是看人的眼光。”
  太春:“路先生说得对。做买卖既要按照规矩去做,又不能被老规矩束缚。来,咱好好商量一下……”
  06
  太春伤愈复出当天就来了事儿,是通司商会传来话请他到会馆说事。第二天一早,太春应约走进通司商会会馆。
  客厅里,文全葆正陪一个人坐着聊天,看见太春走进来文全葆起身迎上去。
  文全葆:“许大掌柜到了。”
  旁边那位客气地抱拳:“啊,许大掌柜!”
  太春客气地问:“这位是?”
  文全葆:“这位是兴宇瓷器行的大掌柜文海。”
  太春:“啊,原来是文海掌柜,久仰久仰!”
  文全葆:“请坐,俗话说站客难待,你们都站着我就不知道该如何接待了。
  二位落座。“
  值班伙计给太春上茶。
  喝着茶,太春问道:“文副会长唤我来不知有何见教?”
  文全葆:“是这位文掌柜有事约你来谈谈。”
  太春转向文海掌柜,笑着问道:“文大掌柜,有何吩咐就请直言!”
  文海犹犹豫豫地说:“这个,很不好意思……”
  文全葆玩笑道:“文掌柜你有话尽管直说,我会秉公处事的。”
  文全葆又转向太春说:“许掌柜,我首先要说明一点,文海掌柜虽然与我同姓一个文字,可我俩可是素无往来,更没有沾亲带故。”
  太春早已看明白事由:“文掌柜不好意思说出口,我来替你说吧。你是不是为三义泰瓷器生意的事情而来?”
  文海吃惊地:“是啊,您怎么知道的?”
  太春笑道:“这还用问吗?你们兴宇瓷器店是几十年专做瓷器生意的商号,如今归化瓷器生意有一半被我三义泰拿去,你能不着急吗?”
  文海:“那许大掌柜……”
  太春:“从现在起,两年之内我们三义泰逐步从瓷器行的生意中退出。”
  文海:“许掌柜说话算话?”
  太春:“我许太春历来说话算数,吐口唾沫是个钉!”